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药学会 页数:311
前言
1907年,一批海外学子为推动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在日本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华药学会(现中国药学会的前身)。 弹指一挥间,100年过去了。几代药学科学工作者历经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发扬海纳百川、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使我国药学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中国药学会已成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团体之一。为回顾百年历史,中国药学会特组织编写本书,以示纪念。回顾百年,中国药学会已历经22届理事会,学会会员从1907年成立时的27人,至今已达8万多人,其中有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以及医药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高级会员3000余人;团体会员约50家。学会现设有7个工作委员会,16个专业委员会,主办19种学术刊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成立了地方药学会,它们都是中国药学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药学会还与香港、澳门特区的药学组织建立了联系,与台湾药学工作者也有不间断的学术交流。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国药学会建立与发展历程的专著。书中不但重点对学会的初创情况、发展过程、组织建设、学术交流、分支机构等专门介绍,还特别收录了记述学会重大活动情况的大事记、名人与学会发展的丰富资料和一些既有史料价值的历史照片。旨在反应学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概况及其在中国药学界中发挥的桥梁和和纽带作用。中国药学会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著名的学术团体之一,仅以此书的编著出版,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本书可供药学和科技界有关部门及工作者、个学会相关人员、大专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作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参考资料。本书作为《中国学会史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学会简介:
中国药学会成立于1907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学术团体之一,是由全国药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盈利性的法人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我国药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中国药学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药学会是国际药学联合会和亚洲药物化学联合会成员,现有注册会员8万多人,高级会员3000人,团体会员53个。学会下设7个工作委员会,16个专业委员会,主办19种学术期刊。中国药学会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事机构为秘书处,行政挂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内设办公室、组织工作部、学术部、编辑出版部、继续教育与科普部、国际交流部和科技开发中心。
中国药学会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团结和组织广大药学科学技术工作者,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药学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普及与提高,促进药学人才的成长,促进药学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维护药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会员和药学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
书籍目录
总序出版者的话序学会简介学会史 第一章 中华药学会在日本东京创建与早期学术活动(1907~1910) 第一节 中华药学会创建的时代背景 一、西洋药学的传人 二、早期药学人才的培养与越洋求学 三、日本药学及其学会组织 第二节 中华药学会在日本东京建立 第三节 中华药学会第一届年会 第二章 中华民国时期药学会的成长历程(1912~1948) 第一节 民国前期:中华药学会艰苦创业 一、第二届年会(1912) 二、第三届年会(1917) 三、第四届年会(1920) 四、第五届年会(1926) 五、第六届年会(1927) 六、第七届年会(1935) 七、第八届年会(1936)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药学会在逆境中卓绝奋斗 一、第九届年会(1942) 二、第十届年会(1943) 第三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国内解放战争时期:为提高药学地位进行抗争 一、第十一届年会(1947) 二、第十二届年会(1948)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17年:中国药学会的发展壮大(1949~1966) 第一节 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其前后相关活动(1949~1955) 一、第十三次大会的筹备与召开 二、本次大会后的学会活动 第二节 第十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会后相关活动(1956~1961) 一、第十四次大会(1956) 二、本次大会后的学会活动 第三节 第十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会后相关活动(1962~1966) 一、第十五次大会(1962) 二、本次大会后的学会活动 三、“文革”中的学会情况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药学会的恢复与快速发展(1976~2007) 第一节 中国药学会的恢复与整顿(1976~1978) 一、改组理事会与修改学会章程 二、其他学术活动 第二节 第十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会后相关活动(1979~1983) 一、第十六次大会(1979) 二、本次大会后的学会活动 第三节 第十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会后相关活动(1984~1988) 一、第十七次大会(1984) 二、本次大会后的学会活动 第四节 第十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会后相关活动(1988.9~1992.10) 一、第十八次大会(1988.9) 二、本次大会后的学会活动 第五节 第十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会后相关活动(1992.11~1997.10) 一、第十九次大会(1992.11) 二、本次大会后的学会活动 第六节 第二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会后相关活动(1997.11~2002.4) 一、第二十次大会(1997.11) 二、本次大会后的学会活动 第七节 第二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会后相关活动(2002.1~2007.7) 一、第二十一次大会(2002.4) 二、本次大会后的学会活动 第八节 第二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会后相关活i力(2007.7~) 一、第二十二次大会(2007.7) 二、本次大会后的学会活动大事记名人与学会 王焕文 赵熵黄 伍晟 於达望 叶汉丞 黄鸣龙 张辅忠 曾广方 刘步青 陈璞 孟目的 李维祯 薛愚 乍兴隆 顾学裘 龙在云 蔓焰 张毅 王序 周廷冲 楼之岑 嵇汝运 刘永纲 芹谋甲 孙南君 黄乔书 周海钧 张鹤镛 裘雪友 张礼和 邵明立 姚新生 袁天锡 李大魁 桑国卫 陈凯先 王晓良 吴晓明 李少丽附录 附录一 中国药学会章程 附录二 各专业委员会介绍 附录三 主办学术期刊介绍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000多年来,中国药学的发展几乎形成了一个套路:本草知识的积累和总结多由知医通药的医家或儒士文官来完成。著名的《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就是一个由儒转医,并以医为业的专职医生。古代中国存在一个从业人员众多的药业,从业人员由药商、药工或者药农组成,从事药物的采集、栽培、加工、炮制、药品交易等工作。古代封建社会众多的药店,大多是前店后厂式的个体小作坊。从学科发展角度极需要的药学专业教育和学术交流基本阙如。除了某些大药店印刷一些兼有广告作用的药目外,还没有见到古代有严格意义的由药业人员撰写的药学学术著作。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无论是学科发展需求还是从业人员素质,都不具备产生“学会”的土壤和外部条件。这种情况在中国进入近现代以后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在中国医药史上,一般认为最早的医药学术团体是明代隆庆二年(1568)建立于北京的“一体堂宅仁医会”。陔会的产生是仿效当时儒家的“文会”,其发起人和组织者是当时的名医徐春甫,与会者则是各地在京行医的医生。该会有22项会章条款,其宗旨就是努力钻研《内经》与四大医家(张仲景、刘完素、李东垣、朱震亨)的医学思想。但是“一体堂宅仁医会”开创的学会形式并没有在明、清两代延续下来。近现代中国医药界的学会建立在西洋医药进入中国以后才逐步兴旺起来。中国药学会(前身为中华药学会)是清末建立,并延续、发展到今天的极少数医药学术团体之一。
后记
2008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50周年的日子。由中国科协会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组织中国科协所属的学术团体,共同编写一套所属学会会史的丛书,这对于相关学术团体及学科的发展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为配合中国科协的这次活动,中国药学会领导决定由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刚刚过去的2007年适值中国药学会成立100周年,而药学史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中国药学会总会早期及各个历史阶段相广史料的搜集与整理,这就为本书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实有利的史料基础。为使本书能更加圆满而尽快地完成,由药学史专业委员会牵头成立了专门的编写小组,主要成员有:田颂九、郑金生、郝近大、裘雪友、岳来发、章捷、万芳、张茳等8人,同时胡茵、王爱国、韩风、孙文虹等人提供了相关的文字资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国药学会领导的指导和审阅,并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的亲切关怀。
编辑推荐
《中国药学会史》以中国部分知名学会为研究对象,细述学会发展历史,梳理学会发展脉络,刻画学会杰出同仁。同时,对学会的人文往事、组织结构、知名奖项、国际交流等方面作了翔实的介绍,以助于公众对科学组织和科学活动的理解。《中国药学会史》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科技学会史的著作,填补了中国出版界的一页空白。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