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思想史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上海交大  作者:田广清  页数:454  字数:5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部领导思想史,以商周为起点,一直写到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囊括了各个历史时期,按朝代顺序,对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主要领导思想进行介绍外,还对中国领导思想史的主要流派、基本范畴和争论的主要问题,分专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条分缕析地概括了中国领导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一些主要学派和一些代表人物领导思想的优长与缺陷进行了一定的提示、分析和评价,提炼历史人物的理论观点而不提及其实践的惯例,便于读者从纵向与横向的结合上整体把握中国领导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不致感到漫无边际或支离破碎,为读者提供了中国领导思想史发展的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脉络,把握历代领导思想的基本理论和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

书籍目录

绪论 中国领导思想史研究的对象、基本特点及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中国领导思想史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 中国领导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古今中国领导思想史研究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学习研究中国领导思想史的目的和意义 第五节 本书的体例特点和研究方法第一编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基本范畴和争论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关于领导哲学  第二节 关于治国方略  第三节 关于施政原则  第四节 关于基本国策  第五节 关于领导体制第二编 先秦时期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领导思想  第一节 夏、商、西周神佑王权在统治思想  第二节 周公敬德保民的德政思想  第三节 姜尚的民本思想和用人之道  第四节 《周易》的领导哲学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第一节 孔子的仁爱思想  第二节 《大学》、《中庸》的修身治国思想  第三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  第四节 荀子的礼治思想  第五节 《晏子春秋》的德治爱民思想  第六节 《国语》中的领导思想  第七节 《左传》中的领导方略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以法、术、势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第一节 《管子》的法制、民本和经济调控思想  第二节 慎到的以势行法思想  第三节 申不害的术治思想  第四节 商鞅的“法治”与变法思想  第五节 韩非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思想 第五章 春秋时期道家以法自然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第一节 “道法自然”——老子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无为而治”——老子领导思想的核心  第三节 “柔弱之术”——老子的领导谋略  第四节 “小国寡民”——老子的社会目标 第六章 战国时期墨家以兼爱、尚贤、尚同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第一节 兼爱  第二节 尚贤  第三节 尚同 第七章 春秋时期兵家以军事谋略为中心的领导思想  第一节 “经之以五事”——军事领导的系统性  第二节 重战、慎战、备战、自保而全胜——军事领导的原则  第三节 “未战而庙算”、“知己知彼”——领导决策的根本方针  第四节 “因敌制胜”、“出奇制胜”——善于权变的领导谋略  第五节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用将统兵之术 第八章 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领导韬略  第一节 “礼与时变”的改革思想  第二节 “察能授官”的用人思想  第三节 “民本君末”的重民思想  第四节 “厚德重能”的领导素养思想  第五节 “珍策重智”的谋略思想 第九章 战国末期杂家的领导思想  第一节 贵公去私  第二节 政在得贤  第三节 法德并举  第四节 君虚臣实  第五节 战略策略第三编 封建社会发展、兴盛、衰落时期 第十章 秦汉时期的领导思想  第一节 秦始皇、李斯的皇权专制思想  第二节 刘邦的治国和用人思想  第三节 汉初的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第四节 《淮南子》的积极无为思想  第五节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和德化主义  第六节 汉武帝“霸王道杂之”的治国思想  第七节 司马迁“因循为用”的治政方略 第二十章 刘少奇的领导思想  第一节 领导者是引导者和向导  第二节 群众路线是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第三节 民主集中制是基本规律  第四节 取得胜利需要正确的理论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人修养理论 第二十一章 邓小平的领导思想  第一节 领导就是服务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辩证法  第三节 领导体制更带有根本性  第四节 加强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第五节 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第六节 崇高而独特的领导风范 第二十二章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思想  第一节 领导是一门科学  第二节 “三个代表”是社会主义时期最基本的领导规律  第三节 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的领导方式  第四节 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五节 领导者要知人善任,广纳群贤,开创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第二十三章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思想  第一节 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  第二节 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是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的根本问题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是领导决策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第四节 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根本建设  第五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编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基本范畴和争论的主要问题第二节 关于治国方略一、人与治与“法治”、人治与法治人治与“法治”是中国古代两种对立的治国方略。所谓人治,就是依靠君主和各级官吏个人的品德、能力、在民众中的威信、以身作则的影响来治理国家,管理人民,不重视法制建设,从而把国家、民族的兴亡和个人的命运寄托在明君贤臣等领导者个人或少数人身上。儒家提倡人治,认为“有治人,无治法”(《荀子?君道》)、“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礼记?中庸》)。为了实行人治,儒家特别强调官吏的选拔、人才的使用,主张选贤任能,俊杰在位;也十分关注君主与官吏们的道德修养和以身作则的效用。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他们还强调道德教化和礼义规范的作用,认为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是建设安定和谐社会的保证。儒家这些人治主张可以归结为“贤人政治”,而“贤人政治”主张的实质是以封建纲常为核心的伦理政治。其结果必然是遇贤则治,遇愚则乱,治乱循环,兴衰无常,国家难以长治久安。法家主张实行“法治”(这种“法治”相当于法制,并非以民主为内核、体现法律至上原则的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他们认为法律是约束民众行为的最有效工具,是国家致治的根本保证。如果像儒家所主张的只靠某些人的主观因素,就是像尧、舜那样杰出的领袖也难以将国家治理好;而如果法律修明,即使才能平庸的君主也能治理好国家。他们信奉“民固骄于爱而听于威”的哲学,强调严刑峻法、轻罪重罚,并辅之以权势和权术,其实质是靠暴力治国,搞强权政治。他们虽然也提出过“刑无等级”、“法不阿贵”、“任法不任智”等一些法治原则,但历代王朝很少认真实行过,因为这些法治原则与他们所依赖的权力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是根本对立、水火不相容的。道家在这一问题上走上了另一极端,他们既反对圣人治天下,也反对“法治”,而主张君主无为而治,通过愚民政策和政治权术,使臣民无知无欲,便于统治。墨家也不提倡“法治”,而主张“尚贤”,实行贤人政治;同时又主张“尚同”,完全以“天子”之是非为是非,推行专制主义。由此可见,儒、法、道、墨各家的治国方针都不反对君主专制,都不是法律至上而是权比法大,都是没有民主的政治,所以从本质上说都是人治理论。

编辑推荐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特点在于:第一,贯通古今;第二,纵横结合。各种思想史的体例以断代体居多。而这部领导思想史进行了大胆创新,除按朝代顺序,对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主要领导思想进行介绍外,还对中国领导思想史的主要流派、基本范畴和争论的主要问题,分专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条分缕析地概括了中国领导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从纵向与横向的结合上整体把握中国领导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不致感到漫无边际或支离破碎。第三,填补了某些空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一些重要历史经典文献,如《周易》、《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大学》、《中庸》、《墨子》等文献中的领导思想,此前少见有人系统地发掘和归纳。作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这既有利于体现一部思想史的完整性,也使得中国领导思想的源与流更加符合历史实际。第四,坚持了两分法。第五,有独立见解。第六,尽可能地把客观介绍与分析评价、理论观点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领导思想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