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平原水资源综合利用与规划实践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振龙 等编著  页数:229  字数:340000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工业排放污水、废水量也在不断增加,形成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出现了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和水有关的问题,必须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和区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工作,统筹考虑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安徽淮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紧缺和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30m3,是安徽省人均水资源量的2/5,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5,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20,远远低于人类生存最起码的需求量1000甜。另外,地下水资源是该区域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资源目前是淮北市、阜阳市、毫州市和宿州市城乡生活供水的唯一水源,由此可见,该区域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20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各种水利工程的修建与水资源的开发,水循环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水资源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分布规律上都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地区水资源状况和补、径、排条件发生了变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和水环境严重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发生了变化,部分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加上水质恶化,更加大了地下水的开采量,部分城市已出现大范围的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乡供水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水利工作者在水文水资源研究工作方面有了可喜的进展,对水资源的研究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新资料、新成果尚未在系统的水资源评价与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开展淮北地区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研究与应用、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更长时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依托水资源的开发最大限度地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在总结淮北平原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以及水资源规划管理等科研项目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区域水资源相关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对区域水资源的估算,开发利用评价,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淮北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均做了详细的论述,试图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为新时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工作提供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内容概要

本书采用建国以来长系列水文试验资料,对淮北平原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重新进行评价计算,对淮北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不同水源地、不同行政区水资源开采潜力及剩余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以淮北市为例,论述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原则、思路、内容。为淮北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依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水资源利用、水利院校教学提供参考。本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水资源概念与水资源形成  第二节  水资源问题  第三节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二章  区域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  第二节  社会经济  第三节  区域水资源的特点和问题第三章  区域地表水资源评价  第一节  水资源分区  第二节  降水及其分布  第三节  蒸发与干旱指数  第四节  地表水资源评价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量  第一节  评价分区及评价方法  第二节  水文及水文地质参数  第三节  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特征分析  第五节  地下水可开采量  第六节  岩溶地下水评价  第七节  中深层孔隙水第五章  研究区水质评价  第一节  地表水水质  第二节  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第六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第二节  水资源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第三节  水资源可利用量  第四节  水资源开发状况  第五节  水资源利用状况第七章  地下水开采潜力研究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演变情势分析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演变情势  第三节  地下水开发利用演变情势  第四节  地下水开采潜力  第五节  地下水资源保护第八章  水资源规划和管理  第一节  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基础知识  第二节  水资源规划的工作流程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工作流程  第四节  水资源综合规划  第五节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第九章  淮北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实例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淮北市概况  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第四节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第五节  节约用水  第六节  水资源保护  第七节  水资源合理配置  第八节  水资源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  第九节  规划实施效果与投资估算

章节摘录

  1.潮土(黄潮土)土质是以淤土、两合土、沙土为主的亚砂土,分布于该区北部地区和主要河流的沿岸,系近代黄泛冲积所形成,见于砀山、萧县、毫州、界首全境,涡阳、濉溪、灵璧、泗县北部以及颍、涡、浍、西淝河沿岸,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3%。土壤具有强石灰性,其中有一小部分有盐、碱化现象。  2.潮棕壤土  土质是以黄白土、坡黄土为主的黏性土壤,系老的黄土性冲击母质所形成。分布于沿淮岗地及河流中游沿岸,呈带状分布,一般宽度1~2km,沿淮最宽有4km,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  3.水稻土  土质是以黄泥土、澄白土、黑白土为主的黏土,分布于五河、怀远、凤台、颍上、阜南等沿淮岗地,面积约占2%。4.青黑土(砂礓黑土)土质是以黑土、黄土、白淌土、淤黑土、砂礓土为主的亚黏土,分布于广大河间地区,系古河流沉积所形成,是淮北的古老耕作土壤。在淮北地区广泛分布于临泉、涡阳、宿州、泗县以南,沿淮岗地以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52%。  砂礓黑土(青黑土)是一种具有腐泥状黑土层和潜育性砂礓层的暗色土壤,是我国古老的农业区耕作土壤之一,其成土母质系黄土性古河流沉积物。过去排水条件很差,一年中可能有2~3个月积水,但积水不深,能生长耐湿性草本植物。植物死亡后,在积水和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分解,土壤表层积累有机质;翌春雨季到来之前,积水退干,气温升高,又进行好氧分解。如此循环往复,由于生物累积和渍水作用的共同影响,形成了“黑土层”。  砂礓黑土有明显的淋溶淀积过程,即土壤上层的碳酸钙被淋溶而淀积于底层,形成不同形态的砂礓。所谓“砂礓”,即呈礓块状的石灰结核。砂礓黑土中的碳酸钙既淋溶而又淋溶不深,这与当地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潮湿季节促进碳酸钙淋溶,干旱季节促进碳酸钙淀积。  砂礓黑土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湖北和安徽等省份,其中安徽淮北面积最大。安徽淮北平原砂礓黑土广泛分布在河间平原地区,于临泉、涡阳、宿县和泗县一线以南,沿淮岗地以北地区,面积20046km。,占淮北平原总土面积的52.34%。  在近代黄河夺淮以前,砂礓黑土曾遍布淮北平原全境,后来由于黄泛物质的覆盖,黄泛区大大缩小了砂礓黑土的分布范围和面积。

编辑推荐

  《淮北平原水资源综合利用与规划实践》在总结淮北平原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以及水资源规划管理等科研项目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区域水资源相关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对区域水资源的估算,开发利用评价,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淮北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均做了详细的论述,试图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为新时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工作提供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淮北平原水资源综合利用与规划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