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故事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陈才俊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2-09出版)  作者:陈才俊  

前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中华文化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为人类的智慧宝库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传习久远、博大精深而又为今人所妇孺皆知的《三十六计》便是这智慧宝库中的瑰奇。    自《孙子兵法》问世以来,兵书丛集,洋洋大观。见于记载的多达三千余种,保存至今的也在千种以上,而《三十六计》则独树一帜,雄踞一流。其用途之广博,即使《孙子兵法》也难以企及,故古书中称:“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三十六计”一词,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一语。可见,三十六计的提法,大概在1500年前就已形成了。现在通行的《三十六计》版本是今人叔和在四川成都偶然发现的。内地与港台地区近年来出版的有关三十六计方面的书籍,基本上以叔和本为依据。叔和本无准确的著作年代,也无作者姓名可考。但据推测,该书成书约在明、清之际,其作者很可能是一位深谙兵法理论、悉通《易经》、满腹经纶的中下层失意的知识分子。虽其名姓现今尚无确考,然其对中华文化的独特贡献却功不可没。    《三十六计》把三十六计分成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敌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情况下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情况下所用之计。其计名有的来自历史典故,如围魏救赵、暗渡陈仓;有的源于古代兵书,如以逸待劳、声东击西;有的借用日常成语,如指桑骂槐、反客为主;有的取自诗人的诗句,如李代桃僵、擒贼擒王。    原书广引《易经》语辞,或以《易经》为依据。《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占卜书,实际上是一部充满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著作,对古代军事家,如孙武、韩信等等,都有深刻的影响。他们都精通《易经》,据以用兵。《三十六计》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易经》中的阴阳变化,推演出兵法的刚柔、奇正、攻防、彼己、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互相转化,使每一计都体现出极强的辩证哲理。全书三十六条计,引用《易经》二十七处,涉及六十四卦中二十二个卦。例如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也就是说,“借刀杀人”之计与损卦密切相关。先定计,后推卦,这是三十六计的特色所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三十六计的理论基础就是《周易》的阴阳法则。三十六计原文运用阴阳变化之理,论证刚柔、奇正、攻防、虚实、劳逸等相反相成的关系,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正是薄薄一本《三十六计》含纳天下万般变异机理、启迪世人无穷兵谋智慧而且绵延久远的原因。    《三十六计》不是欺诈坑骗之术,也不是小人所施展的诡计的渊薮,而是正义战胜邪恶、真理战胜谬误的法宝。正义者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灵活运用三十六计,能够达到维护社会和公众利益、以正压邪的目的。《三十六计》原是一部兵书,所涉及的内容仅局限于古代战争的领域。然而,其丰富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军事斗争的范畴,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管理、科技、体育乃至人生哲学等许多领域,成为人们去难解疑、克敌制胜的重要智慧源泉。我们今天研究《三十六计》应当遵循古为今用、兵为民用的原则,根据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来不断发掘其无穷的思想价值。    世界上许多国家很早就对《三十六计》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究。在日本,该书不仅是军事领域的必修教材,更是工商企业人士的制胜法宝,就连一些运动员对其中的精言警句也能脱口而出。在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和胡伦曾分别著书立说,高度评价《三十六计》所蕴含的管理思想。瑞士汉学家胜雅律曾于20世纪70年代分别到台北、东京、北京留学,潜心研究中国的智谋学。回国后,他写出一部洋洋数十万字的巨著《智谋——平常和非常时刻的巧计》,专门介绍和评述中国古代有名的三十六计。该书的出版在西方舆论界引起极大的震动。被誉为沟通中国和西方在文化、思想、意识上相互理解与交流的桥梁和工具。是一本引人注目的“奇书”。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拜读了这本书,并写信给胜雅律,称赞其书是一本有助于西方人了解古今中国的应时之作,还说《三十六计》对他的政治生涯大有裨益。法国海军上将拉科斯也曾发表文章赞誉《三十六计》描述的方法和计谋“既适用于小小的战术,也适用于重大政治抉择,各行各业领导人都能从中找到新的秘诀”。中华智谋的博大精深以及外国人对中国《三十六计》异乎寻常的兴趣,由此可窥一斑。    本书根据《三十六计》整理出版,对原书文字做了较详细、确切的注释和翻译,特别以“评析”的形式对原文中运用《易经》的语辞、内容,从解“易”到结合该计内容均做了深入浅出又切合要旨的阐释,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掌握原书。“例说”部分列举了大量形象生动、意义深刻的成功运用三十六计理论的精彩案例,旨在帮助读者学以致用,增长才智。    当然,《三十六计》出自古人之手,其中封建割据时期兵家之间尔虞我诈的糟粕不可避免,但比起该书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珍贵价值,实在是瑕不掩瑜、不没其光华的。相信读者在阅读时能自加明辨。    编著者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参考了一些近年来出版的有关《三十六计》的编著资料和实用案例(书后列有“主要参考书目”),谨向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限于笔者水平,书中难免有许多疏漏,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书籍目录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楚军妙计克庸城 吴将轻松突敌阵 隋军见机灭陈国 蔡锷智骗袁世凯 作家大胆保文件 真假两队“基辛格” 第二计围魏救赵 孙膑奇谋救赵国 孙静献策取中原 孔明巧计退曹兵 名医智拔断银针 “马丁”送德假情报 第三计借刀杀人 裁缝巧用计中计 晏子二桃杀三士 以子之矛攻子盾 史思明巧得官运 索尼智借皇室刀 第四计以逸待劳 牧童计累老狼死 待之以疲促谈判 韩信迫使楚军降 荀萤分军制楚国 西庇阿斗汉尼拔 海威察色擒窃贼 第五计趁火打劫 越王勾践破吴国 齐国趁危征燕国 曹操趁乱除二袁 清兵趁乱入中原 第六计声东击西 晏子巧谏齐景公 班超智胜龟兹王 陈平设计救刘邦 诸葛亮将计就计 宋军巧取金军城 拿破仑巧占埃及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蒙面姑娘考绅士 张仪戏弄楚怀王 东方朔巧计受宠 张巡用计取敌箭 似有非有赢赌局 第八计暗渡陈仓 约书亚料事如神 狄青智取昆仑关 智救原子弹之父 福特巧计收股权 第九计隔岸观火 陈轸妙言观虎斗 阿骨打一箭双雕 静观商战保平安 英迪拉的登龙术 商界“神童”孙真吉 第十计笑里藏刀 暗藏杀机毙暴君 郑武公“联姻”灭胡 公孙鞅苦心攻城 郑袖用计胜情敌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忠良献身救孤儿 曹冲巧计救库吏 真假贞德成悬案 小说家智斗歹徒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汉献帝舍财保命 商人用计退侵敌 崔杼顺牵国王头 信手涂鸦获大益 罗斯福智破奇案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商人施计诓王后 老妪一言擒盗贼 李世民巧计查案 刘宰智断窃钗案 开枪逼救落水兵 亨利创造手术法 知事智断杀人案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挟天子以令诸侯 死诸葛胜活司马 智长工巧计脱身 白莲韩刘举义旗 记者巧踩扒手脚 福勒施展“还魂”术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希腊神话的启示 子贡调“虎”而存鲁 孙策用智取卢江 耿奔声东而击西 伍子胥计杀吴王 谍报专家出绝招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婆罗门智惩荡妇 诸葛亮七擒孟获 包青天杀牛破案 凯尔用计歼德谍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张仪设计破楚军 曹翰施计回京城 青年巧建“凯旋门” 川上巧铺制胜路 空中掉下“西铁城”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急中生智逃劫难 将计就计破敌军 泰王智斩缅王储 美国智斗克格勃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小偷施技退齐军 薛长儒用计退叛 林肯一语胜罗根 德军潜艇成铁棺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王阳明用计缓兵 诸葛亮智取南郡 长途急袭救人质 克格勃偷走机密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斯巴达克化险术 王守仁遗诗避祸 乔治五世息公愤 黄金安全大转移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黄巢退进长安城 中俄雅克萨之战 陈玉成智保三河 日海军沉船堵口 朱可夫围歼德军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范睢献策秦昭王 英国恢复霸主位 苏俄外交大胜利 分化敌人击破之 船王智取九龙仓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楚文王假途灭蔡 诸葛亮气死周瑜 贺龙智斗英领事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郑庄公计兼三国 汉高祖巧计稳军 县令智审洞房贼 袁子才撮合婚缘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旁敲侧击谏楚王 指着皇帝骂乳娘 段秀实巧惩恶少 戏人反语救县官 文德皇后巧劝夫 萨克斯说服总统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装疯卖傻求脱身 司马仲达的演技 宋太宗佯装醉酒 唐伯虎幸免于难 拿破仑答非所问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首饰盒物归原主 包公巧断亲子案 曹玮智破西夏兵 克格勃制造“色”情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忽必烈智杀叛军 善假于物易成业 艾伦借题胜陶克 苏俄假潜艇亮相 矿泉壶广告有术 “白兰地”进军美国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黄忠计斩夏侯渊 讼师一语保平安 巧施妙计止喧哗 张大千卖假买真 球星要挟增薪水 “希尔顿”店随客便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周文王的美人计 杨坚计除宇文赞 越王勾践与西施 陈平巧计突敌围 李光弼施“美马计” 钟世衡安抚胡人 “谍海女王”的杰作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诸葛亮空城退敌 空棺计奇中之奇 为活人开追悼会 铁托的灵活战术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李光弼智收二将 岳飞智用敌间谍 朱元璋借敌除患 “埃姆斯案”惊全球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武公杀重臣惑胡 孛雄鞭朴泰诱敌 司马夫妇开酒铺 制造爆炸骗纳粹 警长看穿鬼把戏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子贡巧计救鲁国 王允借人杀董卓 庞统密献连环计 诸葛亮智取汉中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鸿门宴剑拔弩张 刘备借口巧脱身 揭名片逃离虎口 披麻戴孝混出城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楚军妙计克庸城 春秋时代,楚庄王的先头部队攻打到庸城附近。楚军受到敌人的反击之后,就败下阵来。这时,有被敌人抓去的楚军逃回来报告:“庸城的兵很多,再加上无数的蛮族。攻击取胜的机会很小。不如等到主力到达之后再战。” 先头部队的指挥官说:“不行,还要照样继续打下去,再故意退下来,这样对方一定会不再重视我军,而疏忽大意。”于是,楚军就接连攻打了七次,退逃七次。敌军认为像楚军这样的对手真是菜瓜一样。在防守方面也就逐渐松懈了。 很快。楚庄王的主力部队到达了庸城。楚庄王率领大军向敌军再次发动猛攻,而敌军仍然以为楚军还是像以前一样小打小闹,根本没把楚军放在眼里。楚军有备而来,利用敌军的麻痹与疏忽,很快就攻下了庸城。 “瞒天过海”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创造最公开的假相。实现最隐秘的目的。楚军军官妙计攻城,可谓充分地运用该计,表现出超人的智慧。 吴将轻松突敌阵 在三国时代,孔融曾围困吴国。吴将太史慈突围求援,也是运用“瞒天过海”之计的一个成功例子。 有一天,太史慈手中拿着马鞭和弓箭,带领两个骑士手执箭靶,将城门打开,向城外走去。这时,无论城里、城外的人看到此情形都大吃一惊。而太史慈则把马带到靠墙的堑壕,并就近进人壕内,将箭靶安放在地面上练习射箭,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再返回城内。 第二天,太史慈依旧出城练习射箭。敌军之中即使有嘹望的人,也只是站在一旁观看,一动也不动。 第三天、第四天……太史慈照样出城练箭。没过几天,敌人就习以为常毫不在意了。 见时机成熟,有一天,太史慈吃饱饭,换上旅行服装,骑上马,出其不意地快马加鞭突围出城。等到敌人发现的时候,他早已离城远去了。 太史慈在自己处于被动局面的危难关头,既不悲观绝望,也不盲目行动,而是采取冷静的态度,麻痹敌人,然后趁机出击,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既体现了将军处危不惊的大将风度,又展示了他智勇双全的个人魅力。 隋军见机灭陈国 公元588年(隋开皇四年)冬,隋文帝杨坚命晋王杨广为统帅,大将贺若弼为行军总管。率军伐灭陈国。 隋军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出广陵,云集到了江北。大将贺若弼一心想着要出奇制胜,便竭力掩盖隋军渡江的意图,以麻痹陈国军队。他先是组织隋军在沿江一带频繁调防。且每次调防都是张旗列队,虚张声势;同时又派一批批士兵沿江打猎,故意作出安营扎寨的姿态。

编辑推荐

《三十六计之人生智慧》汇集各行业谋略于一体的哲理箴言一部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智慧奇书,世事通达的智慧源泉,运筹帷幄的高明法则,为人处世的兽谋心法成就辉煌的寄门方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十六计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