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社会管理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郝寿义,等 编  页数:519  

内容概要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研究系列丛书: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社会管理》阐述了当前我国加强社会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及滨海新区社会管理的背景条件及对社会管理的特殊要求,论述了滨海新区社会管理的总体构架,总结了滨海新区民生事业、社会服务体系、社区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劳动关系、企业社会管理、社会治安及政法系统的状况和对策,并就加强滨海新区社会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滨海新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通过对公共服务设施内涵与属性的探讨,分析滨海新区人口和居住特点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与原则,针对滨海新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滨海新区医疗、高等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方面为滨海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提供定性、定量的重要依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促进合理规划布局滨海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确保滨海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符合国家战略定位要求。《滨海新区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策略研究》通过对滨海新区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求、提供与利用的比较研究,分析医疗服务需求、提供与利用的平衡关系,明确滨海新区现有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内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经验,提出构建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模式建议,探求滨海新区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策略,未为滨海新区下一步医疗服务体系改革提供决策支持。《滨海新区教育资源配置研究》结合滨海新区发展实际,对其教育资源配置的性质、主体、目标、手段、原则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对其教育资源配置的规律进行了深人研究。对目前滨海新区区域教育资源的数量、结构、空间布局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丰富了教育资源配置研究的理论成果。同时,找出了制约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制约教育公平发展的体制机制原因,找出了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推进教育公平的体制和路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滨海新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着眼于滨海新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分别对滨海新区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进行了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并分析了《社会保险法》出台后对滨海新区社会保险经办的影响。《滨海新区房地产业发展和住房保障体系研究》分析了滨海新区的发展潜力、房地产业发展情况及住房保障体系,总结了国内外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经验及新区可借鉴之处,就滨海新区房地产业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市场监测分析工作机制,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建立房地产市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房地产景气指数,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等。《滨海新区加强和创新基层政权组织建设研究》从巩固发展基层政权,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的目的出发,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个案调查、座谈访问等多种方法,围绕滨海新区加强和创新基层政权组织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梳理了学术理论界和不同地区关于我国城市基层政权建设问题的代表性观点和做法,分析了滨海新区加强和创新基层政权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探讨了加强和创新街镇组织和社区组织的对策思路。

书籍目录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滨海新区社会管理研究--基于体制机制创新视角的研究报告滨海新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滨海新区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策略研究滨海新区教育资源配置研究滨海新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滨海新区房地产业发展和住房保障体系研究滨海新区加强和创新基层政权组织建设研究和谐新区建设滨海新区和谐度研究关于构建和谐新区的内涵目标和任务劳动关系及其利益协调对滨海和谐新区建设影响的研究城乡发展滨海新区与农村区县联动发展问题研究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政策研究后记

章节摘录

  二、关于和谐新区的认识  “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宜居生态”为和谐新区建设提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实现新区和谐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决策、理性施政,自下而上、民意表达,使新区真正成为体制顺畅、以人为本、沟通自如、对外开放、多元治理的新区。  (一)和谐新区必须是体制顺畅的新区  从新区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机制的建立也是和谐新区建设的突破口,但新区目前既非真政府也非准政府的“非政府”体制,还不具备政府的行政职能,所以也就谈不上转变。一切的改变必须来源于创新,而创新的根本就在于政府对“自发自生的社会秩序”的尊重,对“自下而上的社会创新”的支持。社会慈善、企业社会责任、社会企业、公用企业、小额信贷、信用银行、慈善银行等民间的智慧和活力是推动社会事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政府的角色更多的是法律保障、资源支持和培育社会企业的“商业链”。社会机制的建立对于新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于民间智慧和活力的挖掘将是新区独到的探索,也是新区埋头经济发展十几载之后的抬头猛醒。在新区大的体制框架没有特别变革的前提下,滨海新区管委会将社会事业单列出来,即建立“社会事务发展局”,以整合新区各组成单位的社会事业发展。这足以表明新区对于人的关注,对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注,新区社会机制的孕育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将是撬动滨海新区“科学决策,理性施政”庞大系统工程的金钥匙。  (二)和谐新区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新区  政府自觉地俯下身来,关注社会中利益主体和个体人的存在,尊重他们的存在而非漠视和打击是“自下而上,民意表达”的基础。新区的以人为本,应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必须建立和谐包容的新区文化,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宽容、相互关爱、相互团结。有了这样和谐包容的文化,人与人之间就少了冲突,多了合作,少了矛盾,多了和谐。为此,要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通过进一步的对外开放,赋予新区文化思想方面更大的宽容度和自由度,塑造有利于构建和谐新区的价值体系,营造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其二,关注人的成长和内心体验。在关系到新区居民切身利益的交通、住房、教育等方面创新路径,高效整合社会资源,为人的发展创造充分公平的条件。比如利用新区的土地资源潜力较大的特点,创新经营方式,以“以租代售”的方式满足中青年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开发区兴建的蓝领公寓和白领公寓等一批公益性住宅的经验可以在各个功能产业区推广,但要把眼光放长远,在设计规划、设施配套等方面要有超前性和针对性。再比如要高度关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特别是在教育机会上要力求平等,在评价考核上力求创新,尝试教育教学的“管、办、评”新机制等。  (三)和谐新区必须是沟通自如的新区  和谐的新区应当允许不同声音的表达,特别是弱势声音的表达,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声音表达的机制和渠道。现在的新区人口体量比较小,流动人口比例也较低,与传统意义上的公民社会还有区别。这样,新区人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很容易被低估,不同的声音也容易被忽略不计。因此,只有每个新区人都亲身参与到新区重大事项的决策中来,来自基层的真实信息顺畅地传达到决策者的决策之中,其决篥才能更代表民情民意,实施起来也才会更加顺畅。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特区在这方面都做了很多尝试,主要着力点在于政府事务的公开透明化和与市民对话机制的建立。  (四)和谐新区必须是对外开放的新区  滨海新区建立十多年来,正是由于改革开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经济社会才得以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今天,外资已成为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来自四面八方的精英在这里聚集,新的思想和理念在这里碰撞融合,也为新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氛围和环境。但这种局面比较集中的反映是在功能区或经济领域,而行政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仍相对比较滞后。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和产业分工的转移调整,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重组会进一步发展,中国将继续成为主要的外资流人地,这为滨海新区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提供了机遇。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社会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此书属于报告汇编,与想象中的有差距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