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朱鲁子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1-08出版) 作者:朱鲁子 页数:23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轴心时代的阐释》主要内容包括:轴心时代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框架,人类的本性与社会的基本结构,人类本性: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精神生活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关系,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体性等。
作者简介
朱鲁子,又名朱进富,山东胶州人,1961年12月生于吉林浑江。潜心、独立研究现代人生哲学近30年,第一次将人生哲学理论由空想变为了科学。哲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暂学系副教授。自谓:建起理论巴别塔,欲与天公试比高。
书籍目录
导论 一、何谓轴心时代 二、轴心时代的基本特征 (一)反思意识的出现 (二)神话时代的终结和精神化 (三)超历史的个人首次出现 (四)“社会学”情景 (五)轴心时代的遗憾 三、轴心时代的研究现状 (一)西方学界的研究状况 1.轴心时代的发生学 2.轴心时代的动力学 (二)华人学界的研究状况 (三)既有研究的不足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基本结构和基本结论 (一)研究思路 (二)基本结构 (三)基本结论第一章 轴心时代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框架 第一节 人类的本性与社会的基本结构 一、人类本性: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 二、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第二节 精神生活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关系 一、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体性 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对于精神生活的作用 三、精神生活对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作用 第三节 人类精神生活及其生产的可能方式 一、精神生活的可能方式:自发的与反思的 二、精神生产的可能方式:集体无意识的神话创造与 个体自觉的理论构造 三、不同的精神生产方式对于社会秩序生产的不同意义第二章 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客观条件(外因) 第一节 轴心区的地理环境和人口状况 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人类文明发展之初的关键作用 二、轴心区的地理环境和人口状况一瞥 第二节 前轴心时代的社会生活 一、前轴心时代的经济生活 二、前轴心时代的政治生活 三、前轴心时代的精神生活 (一)前轴心时代中国的精神生活 (二)前轴心时代西方和印度的精神生汇 四、前轴心时代精神生活的生产方式 第三节 轴心时代的社会生活 一、轴心时代的经济生活 (一)农业生产方式 (二)“有限工商业”生产方式 二、轴心时代的政治生活 (一)地缘共同体 (二)基于地缘共同体的国家 三、轴心时代的精神生活 (一)轴心时代政治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要求 1.轴心时代政治生活的根本特征 2.轴心时代政治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要求 (二)轴心时代精神生产的条件 四、轴心时代精神生活的生产方式第三章 轴心时代的精神危机及其应对 第一节 从前轴心时代走向轴心时代的精神危机 一、精神危机发生的根源 二、精神危机的社会后果 第二节 轴心时代人类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一、轴心时代中国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一)“礼乐文明”对五帝、夏商文明的超越 (二)儒、墨对“礼乐文明”的超越 1.儒家对“礼乐文明”的超越 2.墨家对“礼乐文明”的超越 (三)道家对“礼乐文明”和对儒、墨的超越 二、轴心时代西方和印度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一)古希腊思想家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1.追问万物始基的自然哲学对荷马诸神传统的超越 2.悲剧哲学对自然哲学的超越 3.苏格拉底哲学对自然哲学的超越 (二)以色列思想家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1.摩西和《旧约》传统 2.耶稣和《新约》传统 (三)印度思想家对精神危机的积极应对 1.吠陀传统 2.释迦牟尼和佛教第四章 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主观条件(内因) 第一节 “人皆可以为尧舜” 一、人生发展的生理上的规律性 二、人生发展的精神上的规律性 三、“精神青春期”和“精神更年期” 第二节 “修行”即“实践”——个体精神突破的关键 一、“求道” 二、“求道即得道” 三、“得道者普度众生” 四、“精神更年期”——判断个体精神突破的客观标准.第五章 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基本逻辑 第一节 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基本逻辑 一、“理性神话”超越“部落神话” 二、“成熟理性”超越“理性神话” 三、直觉和想象力扬弃“成熟理性”——先知圣人诞生. 第二节 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意义第六章 展望“第二轴心时代” 第一节 “第二轴心时代”概念 第二节 “第二轴心时代”是否可能 一、“文明的冲突”和“现代精神危机” 二、“现代精神危机”与“第二轴心时代” 第三节 “第二轴心时代”精神突破可能的基本逻辑 一、“普世文明”本质上是“现代理性神话” 二、“现代成熟理性”是否可能 (一)“现代成熟理性”生成的可能条件 (二)“现代成熟理性”的可能形态 三、“第二轴心时代”精神突破可能的基本逻辑 (一)“现代理性神话”超越“诸现代文明” (二)“现代成熟理性”超越“现代理性神话” (三)直觉和想象力扬弃“现代成熟理性” ——类先知圣人诞生 四、对“第二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想象和猜想第七章 人类精神基因图谱 第一节 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历史纲要” 第二节 阿姆斯特朗的“人类精神发展路线图” 第三节 人类精神基因图谱(草图) 一、神话时代(约公元前2万年~前800年) (一)旧石器时代:狩猎神话(约公元前2万年~前8千年) (二)新石器时代:农耕神话(公元前8千年~前4千年) (三)早期文明:神话遭遇挑战(公元前4千年~前800年) 二、轴心时代:理性超越神话(公元前800年~前200年) (一)“理性神话”对多元的“部落神话”的超越(公元前800年~前600年) (二)“成熟理性”战胜“理性神话”(公元前600年~前200年) (三)直觉超越理性(先知圣人诞生) 三、后轴心时代(公元前200年~公元2000年) (一)中世纪时代:宗教信仰压倒理性(公元前200年~公元1500年) (二)西方的“类轴心时代”(公元1500年~1800年) (三)全球化时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1800年~21世纪) 四、“第二轴心时代”:新轴心文明诞生(21世纪~) (一)“现代理性神话”超越“诸现代文明” (二)“现代成熟理性”超越“现代理性神话” (三)直觉和想象力扬弃“现代成熟理性”——类先知圣人诞生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由于位于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岬是北纬八度,最北部的克什米尔北端是三十七度,所以从纬度来说,印度的气候从热带到温带,形态多样。地理上,从喜马拉雅山以南,绵长的山脉、肥沃的平原、广大的森林与高原,甚至荒凉的沙漠,以及恒河与印度河流域等境内大小数百条河川,可以说,印度拥有种类繁多的地理特征。因而矿物、动物、植物等天然资源的多样化,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印度人口众多,人种的组成也相当复杂,所以在印度的文化中,使用的语言多达二百二十余种。在数百种族中,至今超过三千年历史的雅利安民族,在古印度文化传统中一直占有优势地位。其他较重要的有居住于中央山岳地带的姆门达族、喜马拉雅地区的藏缅族(属蒙古系),以及南方的杜拉维族。这些民族都曾经居住于广大的平原上,后来遭到雅利安人驱逐而离开原住地。 自远古时代以来,印度的西北部一直是外来民族迁入的门户。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100年间,印度原住民从半游牧、畜牧,过渡到村社生活,只有印度河流域首先出现农业生活,形成了灿烂的哈拉帕文化。一般认为,哈拉帕文化的开创者是达罗昆荼人(Dravidians),他们在烈日下晒得黑而干,体格矮小,崇拜蛇、大树和祖先,有农业、畜牧业,还创造了手工业,促使商业的发达,并组织村庄和部落,也建造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已有相当高的文化。 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原住在现在波兰到中亚之间广大平原上的雅利安人(Aryans),不断分支迁移各地,一支向印度河上游地带,一支向西南进入波斯,另一支迁移至欧洲。雅利安人本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皮肤白皙,个子高大,体格强健,善于骑马,使用铁制武器,以畜牧和狩猎为生,与伊朗人、欧洲人属于同一系人种,他们自认为比其他人种优越。他们使用的语言,叫做“梵语”。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平原后,发现这里气候温暖,水草丰美,容易生活,于是他们努力征服了比他们更早生活在这里的达罗昆荼人,并在印度河上游五河地区定居下来,开创了雅利安式的印度文化。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上升的越高,便越清楚地理解轴心期。 ——雅斯贝尔斯
编辑推荐
《轴心时代的阐释》是我社组织的“南开风文丛”丛书之一,系作者(朱鲁子)在2007年答辩的博士论文《轴心时代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和同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人生哲学专著《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的基础上加工、充实后完成的,2008年该项研究课题又被批准为“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全书共包括一个长篇导论和七章正文,主要内容为:“轴心时代”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距今200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为什么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地诞生那么多空前绝后的先知圣人?这个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似乎很好回答,即无非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结果,但这种回答并不能真正令人满意,因为当今时代的生产力不可谓不好,但并未产生先知圣人!作者认为,这里的关键是,人们对先知圣人虽熟视无睹,却从来没有确切、科学的认识,而现代人生哲学恰好补上了这一课,即现代人生哲学证明,任何时代的个体,都有自我实现——“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可能,从而为先知圣人确立了一个客观的标准。本书最后给出了“人类精神基因图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