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飞如动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韩昌力  页数:440  

内容概要

   韩昌力,又名韩长利,山东沂水人,1956年出生于山东潍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家协会艺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   作品曾参加第7、8、10、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当代高校中国画名师作品展,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全国新人新作展,第3、6、7、9、10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第l、2届当代山水画邀请展和著名山水画家邀请展,第2、3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创新作品展。曾获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优秀奖,日本第l5界国际书画展特别大奖。曾在中国上海、桂林、天津、山东等地举办个人展览,并赴以色列、日本举办展览。出版有《韩昌力画集》、《韩昌力作品选》、《中国当代画史·韩昌力卷》。

作者简介

  韩昌力
  又名韩长利,山东沂水人,1956年出生于山东潍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家协会艺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
  作品曾参加第7、8、10、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当代高校中国画名师作品展,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全国新人新作展,第3、6、7、9、10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第l、2届当代山水画邀请展和著名山水画家邀请展,第2、3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创新作品展。曾获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优秀奖,日本第l5界国际书画展特别大奖。曾在中国上海、桂林、天津、山东等地举办个人展览,并赴以色列、日本举办展览。出版有《韩昌力画集》、《韩昌力作品选》、《中国当代画史·韩昌力卷》。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气动生万物
 第一节 气韵生动
 第二节 三合之气
 第三节 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
第二章 对待运动
 第一节 阴 阳
 第二节 有无
  (一)笔气阳动(无)与墨象阴随(有)的对待动化关系
  (二)墨象(有)与纸(虚无)的对待动化关系
 第三节 虚实
 第四节 动静
 第五节 变化
 第六节 聚散
第三章 气脉相连的统一运动
 第一节 一气贯注
 第二节 间隔空间的统一运动
 第三节 连接——加快一气统一运动的发展
 第四节 用笔速率变化的连续运动
 第五节 一气统一势向的运动
第四章 气动过程
第五章 符号元素的气动特性
第六章 山水玄远
第七章 心合于气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形而上之道是哲学追寻宇宙本原的思辨结果,这种结果如不能在形而下的器物中得到实证,那么它就只能是“超以象外”的虚空存在。因此,辩明形而上之道如何落实为形而下器物,而形而下器物又如何展现道体存在,这是哲学体系自我完备的重要环节,也是哲学体系得以存在的重要条件。气化哲学是气哲学的一部分,它着重探讨气化生命方式与过程,即,气作为生命本体--“气,物之原也”①--是如何运化为生命存在的。一种哲学理念转化到另一思想领域,或者是一种哲学思想物化为一种具体存在形式,就主体而言,重要的不在于能够知晓其概念,而是要彻明它何以转化的必然性与过程,以及在具体行为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缘于此,我们以以运动为存在形式的气化思想去论证书画艺术构成与存在特性,其立足点就不仅是停留在对哲理同一性的探源上,而是着重从气化生发论去解说书画创作的法要原则(构成法则、运化方式,等等)的形成,以及由此而产生“栩栩如生”、“如飞如动”艺术形态的生命活性与韵致的必然性。   “气韵生动”是中国书画艺术最高的审美准则,它是中国气化哲学在书画艺术领域内的具体反映。这种蕴涵气化哲学思想的审美准则,既决定了中国书画艺术具有超越视觉艺术特质的文化内涵,同时它又有“不质不形,如飞如动”特有的表现方式与存在境界。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如飞如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理论书,慢慢吞吞地读
  •   气韵生动  绘画和鉴赏都需要理论的指导,鉴赏书画,我们首先要了解画家、书法家的作品风格。之所以成为名家,就是他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特点。《如飞如动——气化思想与书画艺术》很有深度地阐述绘画与气动的关系,无论对画家还是鉴赏者都具有参考价值。  所谓气韵生动,原是指中国文化发展到了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由对人的品格,性情,内在气质,以及人的外在仪表,形态行为的一种的精神状态的总体概括与总结,这种精神在士大夫阶层中表现在:有深厚老庄思想的学问与修养,特别是老庄玄学艺术精神的把握。其次是人的思想与行为要做到对世俗的超越。即超凡尘离世俗,不与世争,少私寡欲。那就是:人的形骸与性情必须是表里一致,即形骸放荡与性情真挚。就是老庄所说的的真情真性,即人的返朴归真。晋代的竹林七贤即是较有代表性的人物。  总观上述几点不难看出这也是对我中华民族人格自我审美的观照的一条重要标准。也就是说只有做到上述几点才算的上是一个真人,一个性情中的人,一个神人,一个气韵生动的人。  也就是魏晋时期对人的鉴赏中广泛流传的精神,风神,神情,神气,神灵神仪,风韵,风姿,风神秀彻,风神英俊,风情调畅,以及后来所流传的清秀,清气,清高,清爽,清朗,清瘦,清白等。这些被统辖在“气韵生动”这一范筹了,就是做人俗和雅之分,就是高人和一般凡人之分,这就是士大夫阶层关于对人的鉴赏品评的最高标准了。  “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横写是也(谢赫《古画品缘》)。”南朝·齐画家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绘画“六法”,作为人物绘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在《古画品录》中将“气韵生动”作为第一条款和最高标准,可见其分量的重要。“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物态的内涵和神韵,一直是中国画创作、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总圭臬。  远望对山水可以取其深、取其势;可得真山水之风雨、阴晴,以及能究错纵起止之势、得明晦隐见之迹,等等。有远象便有远景,有远景便生远境;有远景、远境便促使主体有远望之求,而主体有远望之求便自然会生出具体实现之远法,显然远法无疑就是主体最终以艺术的形式去实现审美远境的重要途径。所以,远望、远法不仅是创作主体实现远境的必要途径,同时它们也成为了许多中国书画艺术 理论研究者解说中国书画艺术 审美本质与构成体系的重要内容,甚或是成为许多人解说中国山水画时空关系的唯一渠道。  气韵是精神状态。为什么我要说气韵是精神状态亦即神态的另种说法呢?这让我们返过头来看看“气韵”一词的构成词义:截止到南朝,“气”这一词的使用范围为云气、气体的统称、自然界的冷暖现象、节气(节侯)、气味、嗅闻、愤怒 、哲学概念(元气)、文学评论术语(才性、气质及由此形成的作品风格)、作风(习气)、志气、意气(感情)、风尚(风气)、气力、气数(命运)、属性、呼吸(气息)、气势等等,这些意义与上述精神状态这一特定范围相谐,并与鲜生灵动的“生动”相谐,意义当界定于“气势”,即《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之“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气”,亦即成语“垂头丧气”的“气”,它指着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泛指着一切物的精神状态。  如此之下,“韵”字的意义便应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之“韵”——对此,卢文弨补注云:“了非向韵,言绝非向来之体韵也。”可见“韵”也可指着一种精神状态而言。如果果真这样,似乎就也可以这么说,“气韵”,便也是后来兴起的概念——“神态”,气韵生动就是“神态生动”。然而,六法提出的时代,和神态意义相近的词如:神气、神姿、神情、神韵、神采、神色等等,已经流播使用。我们说“气韵生动”,就是指画中万物的神态,要能够达到活生而灵动的程度。   气韵生动落实在艺术上,前述过首先是人物画上,后来才落实到山水画上。特别是中国山水画上,既要有阳刚之浩气,又有阴柔之情致,反映在构图上即是顶天立地之气势,反映在用笔技法上则是骨法用笔,而反映在韵上则是画家胸中的浩气贯注于画面之上,万里山河风姿勃勃,既是气有节律的运动,又是韵在无声地歌唱。因此说气韵生动即是无声的格律,又是有声的乐章。使人感觉到:有意味,有情调,有风彩,有韵致,有节律,有生气,有神气••••••使人发生许多快感和联想,进入精神王国的自由境界!如:  春风杨柳万千条,荷塘清风蛙低叫,长空明月映白雪,秋水芦苇鱼竿抛,湖上鸳鸯划秋波,晚霞牧童弄笛萧。映雪红梅含苞放,夜半琵琶江心调,千仞之上悬红日,万山丛中云飘绕。  总之我们所讲的气韵生动是指诗词,中国画等艺术所具有的共同的生命情感。就是我们常讲的诗骨,画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