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南开大学 作者:崔彤//张世荣 页数:353 字数:322000
内容概要
本教材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为依据,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会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每章均列示了“学习目标”,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提出了学习要求,列示了“本章小结”,对各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教材适宜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和非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的教材,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现代会计的概念 第二节 会计目标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原则 第四节 会计要素 第五节 会计等式 第六节 会计核算方法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第二节 账户第三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第四章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第一节 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第二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 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 第四节 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 第五节 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第六节 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第五章 账户的分类 第一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第二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第六章 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第二节 原始凭证 第三节 记账凭证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第七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概述 第二节 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第三节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第四节 登记账簿的规则 第五节 对账与结账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第十章 会计核算形式 第一节 会计核算形式概述 第二节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第五节 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 第六节 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组织 第一节 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第二节 会计机构 第三节 会计人员 第四节 会计规范体系 第五节 会计档案 第六节 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章节摘录
第三章 复式记账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和借贷记账法;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账户结构;掌握会计分录及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记账方法及种类 设置账户,仅仅是为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提供了必要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将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登记在账户中。记账方法是指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和方法。记账方法有单式记账方法和复式记账方法两种。 单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单方面记录的方法。例如,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仅在银行存款账上记录一笔银行存款的减少,而不登记原材料的增加。这种记账方法的手续比较简单,但没有一个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的记录不全面、不完善;账户之间没有对应关系,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复式记账法是相对于单式记账法的记账方法,它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如前例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既要登记银行存款的减少,也要登记原材料的增加,这两个账户是通过发生该项经济业务联系起来的,说明购买原材料使用了银行存款,银行存款的减少是由于购买了原材料。 二、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复式记账法有两个特点: 1.由于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在全部经济业务都登记入账以后,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结果。 2.由于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以上的账户同时记账,因此可以利用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复式记账法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一种十分科学的记账方法而被广泛采用。在我国会计史上,出现过收付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三种复式记账法。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一律采用借贷记账法,包括行政事业单位。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公元13、14世纪,当时地中海沿岸国家(尤其是意大利)商业和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为适应商人对资本的需求,借贷资本应运而生。借贷资本家一方面收存人们的游资,付以利息;另一方面又以高息为代价把钱借给商人,从中赚取“利差”。为反映借贷资本家与存款人和借款人的经济往来,分别以人名设账,分别称为“借主户”(Debiter)和“贷主户”(Creditor),由此而产生“借”和“贷”这一对概念。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