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家庭治疗理论的新进展研究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汪新建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10出版)  作者:汪新建  页数:292  

内容概要

  西方家庭治疗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家庭治疗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有些还构建了精致的理论模型,一些早期的奠基者此时已成为流派的领袖人物。各种流派之间壁垒分明,创立了各具特色的理论和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后现代学术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传统家庭治疗领域内部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原本稳定的多流派分立共存局面,逐渐被多种激烈的批评声打破,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后现代气息的新理念和新疗法,家庭治疗出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新气象,其价值性、政治性、批判性倾向愈加明显。近年来,国内有些学者注意到了西方家庭治疗及其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并陆续发表了一些介绍性的文章,但从总体上看,这些介绍和讨论缺乏系统性,显得较为零散,特别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家庭治疗理论新发展的探讨基本处于空白。本研究就是针对这一状况,尝试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对西方家庭治疗理论及其近年来相关疗法的新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讨论,力求从总体上对西方家庭治疗的脉络有清晰的把握。

书籍目录

引言(一)研究的缘起(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三)研究的学术价值上篇 历史的回顾:传统家庭治疗一、家庭治疗产生的学术背景与社会情境(一)家庭治疗产生的哲学基础(二)传统个体心理治疗范式的局限及整体论思想(三)家庭治疗产生的社会文化情境二、家庭治疗的早期奠基者和经典流派(一)家庭治疗的早期奠基者(二)家庭治疗的经典流派三、小结中篇 新理念的冲击和新方法的建构一、女性主义对家庭治疗的冲击(一)女性主义对传统家庭治疗的批判(二)女性主义家庭治疗的基本主张(三)女性主义家庭治疗对具体家庭问题的探讨(四)对女性主义家庭治疗的女性主义批判(五)女性主义家庭治疗观简评二、建构主义对家庭治疗的渗透(一)心理治疗中的建构主义(二)建构主义家庭治疗的基本理念与代表人物(三)范例:系统认知发展疗法(四)建构主义家庭治疗简评三、焦点解决疗法(一)焦点解决疗法的代表人物与基本特征(二)焦点解决疗法的治疗目标(三)焦点解决疗法的主要技术(四)焦点解决疗法简评四、叙事家庭治疗(一)叙事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与理论渊源(二)叙事家庭治疗的主要特征(三)叙事家庭治疗的主要观点(四)叙事家庭治疗的治疗过程(五)叙事家庭治疗简评五、多元文化主义家庭治疗(一)多元文化家庭治疗产生的背景(二)多元文化主义家庭治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立场(三)家庭治疗中的种族与同性恋问题(四)应用实例:华人家庭治疗(五)多元文化主义家庭治疗简评六、心理教育家庭治疗(一)心理教育家庭治疗的兴起(二)狭义心理教育家庭治疗(三)医学家庭治疗(四)心理教育家庭治疗和传统家庭治疗之比较(五)心理教育家庭治疗简评下篇 整合及相关问题探讨一、问题的提出二、家庭治疗中的整合趋势(一)整合的背景、途径和特点(二)整合模式之一:内部家庭系统疗法(三)整合模式之二:元框架模式(四)其他整合治疗模式(五)整合模式简评三、对家庭治疗伦理和法规问题的探讨(一)家庭治疗的基本伦理规范(二)家庭治疗特殊互动中的具体伦理问题(三)当前家庭治疗领域的热点伦理问题(四)家庭治疗中的价值形成及其启示参考文献附录 家庭治疗大事记(1937~1995年)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另外,建构主义还特别强调社会互动在进行意义制造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信仰是具有高度弹性的,会随着社会背景的改变而发生剧烈的变化。每个实体的经历都植根于关系,而且在从一种关系转到另一种关系时,都要经历一个连续的改变。我们所建构的事实也植根于我们的语言系统。所以,也许不存在独立的个体;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好的感觉都不过是源于关系。离开了关系,个体所谓的世界也就不复存在了。基于以上种种认识,建构主义家庭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基本上共享如下基本原则:1.每个人的思想都是受社会环境控制的,没有人能拥有真理的角落,所有的真理都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不存在完全客观的真理和绝对确定的知识,世界和真理不是处在某个角落等待人们去发现,而是处在不断的建构过程中。因此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要帮助来访者去理解他们所信仰的文化根源,甚至是以前假定为天生的本质属性。2.个人及其自我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公共的、对话性的实体和过程,而不是孤立的自足体系。人们有着多重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形成于社会互动之中,也可以通过社会互动而加以改变。个体总是多维关系的参与者,他之所以会有问题,并不是因为他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主要是因为特定的关系情境会建构出所谓的“问题”。治疗过程就是帮助来访者探索和认清这些情境对问题的建构过程,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3.治疗是一种语言活动。语言是人们认知世界并赋予世界以意义的工具。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既不在个体也不在家庭身上,而是产生于关系与对话性的情境中;相应地,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应当通过这一过程。因此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要引导来访者对问题进行重新建构,创造一种适合的、可以导致变化的关系性、对话性情境,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治疗”。

后记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家庭治疗理论的新进展研究”(03BSH003)的最终成果。该研究课题于2003年下半年启动,2007年完成,2008年通过鉴定。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是如下几篇相关的学术论文:1.“关系的探究与调整:西方家庭治疗的新视角”,《南京师大学报》,2004年第1期;2.“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对家庭治疗的冲击和影响”,《南京师大学报》,2005年第2期;3.“叙事家庭疗法:以治疗解构文化”,《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5期;4.“家庭治疗中的价值形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第12期;5.“西方女性主义视野的心理治疗”,《自然辨证法通讯》,2006年第4期;6.“整合:西方家庭治疗领域的新趋势”,《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西方家庭治疗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而在心理治疗领域形成重要影响,则是在鲍温(Bowen,M.)、麦纽钦(Minuchin,S.)和惠特克(Whi-taker,C.)等大师们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家庭治疗模式和阵营分明的理论流派的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新学术思潮的冲击,原先多流派共存的局面,逐渐被多种激烈的批评声打破,产生了一些具有后现代气质的新理念和新疗法,使得家庭治疗出现一种不同以往的新气象。本书的重点就是尝试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这些新进展加以梳理,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评价,并从宏观上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本书在对前期的西方家庭治疗做了简要的铺垫性的考察后,把大部分笔墨都放在了对20世纪80年代后新疗法、新观念的探讨上,以求能开阔我们的研究思路和视野,努力寻求和探索对我国发展家庭治疗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为最终建立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心理治疗体系作出贡献。

编辑推荐

《西方家庭治疗理论的新进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家庭治疗理论的新进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