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南开大学 作者:邹统钎//高中//钟林生 页数:229
Tag标签:无
前言
Jafari和Ritchiel981年指出:就像顾客没有地理边界一样,旅游研究没有学科边界。Tribel997年把旅游研究描述成“跨学科和多学科性的”(interdisciplinary and multidiSCiplinary)与“幼稚自明”(conscious of yotlthfulness)。B()dewel981年的话代表了许多旅游学者的心声:“旅游还只是一种对已建立学科的应用,还没有足够的学说支撑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Tribe甚至认为应该放弃对把旅游作为一门学科的追求,研究领域的多元化值得颂扬①。旅游仅仅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的观念在国外早已被抛弃了,从地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历史学、环境学,包括经济学等多学科看待旅游现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今天的中国,即使作为产业,旅游的创汇与经济收入远远不能够同制造业相比,但它对扶贫、社区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弱势群体就业、平衡外汇、文化交流、生态环境改善、公民素养提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外国的Jafari还是中国的申葆嘉都强调旅游的综合性,然而综合就意味着困惑。 一、Place与Placelessness 渡边:“我在什么地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我辨不清方向。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眼前有许多人走过,但却不知他们走向何方。我是在不知是什么的地方呼唤绿子。”——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计算机时代最伟大的发明莫过于“replace”了。全球化与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加速了文化多样性的消失。作为旅游目的地灵魂的地格(placeality),却在开发中蒸发。塑造旅游目的地大众脸谱的重大机制是:“replace”与“cc)py+paste”。当地格被旅游开发者置于旅游目的地管理的边缘,旅游目的地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干。开发者与规划者对旅游目的地地格的缺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浙江奉化溪口有蒋介石的替身,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有斯大林、普京的替身,丽江大研古镇每天有马锅头的替身穿着纳西服装骑马过街。真实在替代中消灭殆尽。
内容概要
本书是“旅游学新视野”之一,全书共分11个章节,主要对旅游学术思想流派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旅游学术历程与理论体系、舞台化真实性理论、地方与旅游空间学说、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旅游与生态旅游理论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邹统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后。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先后在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1995~1996)、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旅游学院(2006.2~8)做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重点研究领域:旅游开发、战略管理与旅游思想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旅游学术历程与理论体系 第一节 旅游研究起源与发展历程 第二节 旅游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与代表人物 第三节 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旅游体系研究范例 第四节 基于跨学科视角的旅游体系研究范例第二章 旅游动机学说 第一节 动机理论与旅游动机理论 第二节 旅游生涯 第三节 旅游者的性格与旅游目的地选择 第四节 旅游动机模型评价第三章 休闲体验理论 第一节 休闲体验的意义 第二节 Csikszentmihalyi的流畅体验论 第三节 PineⅡ与Gilmore的体验经济理论 第四节 剧场理论第四章 舞台化真实性理论 第一节 舞台化真实性理论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什么是舞台化真实性 第三节 旅游布景的真实性与舞台化真实性 第四节 舞台化真实性的应用与影响 第五节 真实性定义的探讨方向 第六节 舞台化真实性评论第五章 Cohen的真实性理论 第一节 真实性学说背景 第二节 真实性研究的演进 第三节 Cohen对真实性的解释 第四节 真实性在旅游中的应用 第五节 Cohen在真实性研究的定位第六章 地方与旅游空间学说 第一节 地方感 第二节 旅游地引力模型 第三节 游憩机会谱 第四节 空间结构分区模式第七章 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学说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第三节 个性化旅游服务 第四节 服务补救说 第五节 代表性分析工具第八章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第一节 Butler的生命周期理论 第二节 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内容 第三节 生命周期理论的批评与修正第九章 旅游影响学说 第一节 旅游影响研究的演进 第二节 旅游的经济影响 第三节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第四节 旅游的环境影响 第五节 旅游影响的评估体系 第六节 调控旅游影响的前台后台理论 第七节 旅游影响研究评价第十章 可持续旅游与生态旅游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旅游理论 第二节 生态旅游理论 第三节 旅游生态足迹第十一章 游客凝视理论 第一节 凝视学说的起源与演变 第二节 视觉消费与凝视类型 第三节 凝视的演绎 第四节 评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旅游学术历程与理论体系旅游活动古已有之,但把旅游现象在理论上进行探讨,迄今却仅有100多年的时间。由于旅游是一个复杂而且多样化的社会现象,涵盖了方方面面,因而很难从一个角度对旅游进行全面的诠释。基于理论与应用的需要,学术界也从未停止过对于旅游学科的研究与争论,在对旅游本质及属性不断的探究中,逐渐形成了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的局面。第一节 旅游研究起源与发展历程旅游研究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由于不同学科的介入和发展演化不断地为旅游研究注入新鲜血液,根据《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对于各学科的专辑综述文章,以及国内学者对国外旅游研究历史发展过程的总结,本书将旅游研究分为四个阶段,旨在归纳出各阶段的理论产生背景以及摘要大事记。一、早期旅游时期(1890~1950)国外旅游研究19世纪末首先产生于当时的重要旅游接待地意大利。在以后的一个长时期内,意大利、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等国家出现了一些从事旅游研究的学者。这些学者在旅游研究发展的早期和中期,分别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形成了不少有意义的成果,有些成果至今仍具有影响力。如1899年意大利政府统计局L.Bodio发表了《外国人在意大利的移动及其消耗的费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参战各国急于恢复和发展受到战争创伤的经济,纷纷瞩目于日益增长的北美游客带来大量美元的旅游活动,旅游活动被普遍地视为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活动,这种认识在当时深刻地影响着学术界的思想。1923年意大利Niceforo发表了《外国人在意大利的流动》。1926年意大利Benini发表的《关于游客流动计算方法的改良》等论文,从统计学角度对游客人数、逗留时间和消费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反映了人们早期对旅游现象的经济层面的认知以及取得经济利益的需要。1927年意大利罗马大学讲师Mariotti出版的《旅游经济》一书,被认为是第一次对旅游经济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尝试。该书不仅对旅游地区的开发、旅馆业和旅游接待业进行了系统研究,而且首次提出了需要吸引中心地理论,主张将旅游分为“能动旅游”和“被动旅游”。他认为旅游活动是属于经济性质的一种社会现象。1928年出版了该书的续编,1940年出版了经过修订的同名书,最终完成了该书的理论体系。该书认为旅游的本质是经济现象,其内容涉及国内旅游状况、旅游统计,旅游接待以及旅游中心等问题。
编辑推荐
《旅游学术思想流派》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