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骚 页数:281
Tag标签:无
前言
案例分析是政策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得从政策科学的学科特点谈起。政策科学的研究领域是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的公共政策,研究的目标是解决社会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公共问题。为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公共问题,决策者必须深入生活实践,了解公共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围绕公共问题所形成的各种复杂关系。而案例分析方法中的案例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探求公共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激发人们对案例中所反映出的与政策相关的各种问题的思考,从而为解决公共问题和完善政策提供有效的途径。这样,案例分析方法的特点与政策科学的学科特征和目标不谋而合。正因为如此,在西方政策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政策科学研究者就十分重视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来分析和开发各种政策理论。例如,1971年G.阿里森(Graham T.A1lison)以古巴导弹危机为案例,对合理性模型、组织过程模型、官僚政治模型这三种决策模型进行详细的分析。他认为,运用合理性模型对古巴导弹危机进行分析没有考虑到心理因素和政治因素,因此不能够对古巴导弹危机作出合理的解释。为此,他创造性地开发出组织过程和官僚政治两种决策模型。再如,1973年J.普雷斯曼(Jeffrey L.Pressmain)和A.威尔达夫斯基(Aaron wildavsky)以奥克兰大项目的失败为案例,不仅详尽地分析了政策执行失败的原因,而且还引发了政策学者对政策执行理论的研究,开创了政策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由此可见,政策学自诞生之初就与案例分析方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案例分析方法不仅在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起一道桥梁,而且还推动着政策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内容概要
本书作为“公共管理/MPA案例教学系列教材”的一册,从政策科学角度出发,针对政策科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较为典型的问题,选取各种相关案例,进行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的分析。全书共概括为以下八章: 第一章,政策与法律:通过三个案例分析政策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问题。 第二章,政策主体与客体:通过七个案例论述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的含义,以及两者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并且着重分析政策客体向政策主体的转变过程。 第三章,政策环境:通过五个案例分析了政策环境的内容、政策环境变化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第四章,政策问题:通过六个案例论述了政策问题的公共性、相关性、主客观统一性、发展可变性等特征,以及政策问题的结构和层次、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等内容。 第五章,政策制定:通过七个案例分析政策问题认定、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等方面的理论内容。 第六章,政策执行:通过六个案例论述了影响政策执行的多方面因素,包括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方案本身的可行性和完善程度、政策调试对象的接受能力、政策执行主体、科技发展水平、政策环境、政策资源、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等等。 第七章,政策评估:通过四个案例分析了政策评估的内容(对象)、政策评估的方法和过程、政策评估的政治性、政策评估结果的可利用性等方面的理论内容。 第八章,政策调整与政策终结:通过六个案例论述了政策调整与终结的原因、政策调整与终结的各种阻力,以及消除政策调整与终结阻力的方法与途径等内容。 以上每一章的内容结构主要包含三个方面:①理论要点。主要阐述该章理论要点所包含的内容,为后面的案例分析奠定理论基础。②案例分析。这部分包括案例正文和案例分析两方面内容。案例正文主要描述与公共政策有关的一件事情、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情节,包括某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出台的过程、政府官员的做法与观点、专家学者的意见和评论、民众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案例正文主要为案例分析提供素材和信息。在案例分析中,首先指出案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然后结合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分析结论。③小结。主要是对案例分析中所得出的重要结论进行总结。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第一章 政策与法律 1—1 理论要点 1—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反分裂国家法》是对台政策的法律化 案例二 “封堵高考移民政策”具有合法性吗? 案例三 走向法律化的公务员管理 1—3 小结第二章 政策主体与客体 2—1 理论要点 2—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中央一号文件”的制定过程 案例二 北京出租车换型风波 案例三 中国非政府组织正在走向前台 案例四 公民参与新模式——社区参与 案例五 公民不是公共政策的“旁观者”——解读北京新交规 案例六 谁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决策主体——透视圆明园防渗事件 案例七 兰德公司:美国政府智囊团 2—3 小结第三章 政策环境 3—1 理论要点 3—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政绩考核新策呼之欲出 案例二 高校扩招政策出台的背景及政策执行对环境的影响 案例三 知识经济时代的香港人口政策 案例四 “恐怖”的广州 案例五 西部大开发政策 3—3 小结第四章 政策问题 4—1 理论要点 4—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强制婚检——婚姻的“门槛”? 案例二 城市居民住宅问题的变迁 案例三 天津水荒 案例四 SARS击中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软肋” 案例五 城乡教育的反差 案例六 网络游戏的“魔力” 4—3 小结第五章 政策制定 5—1 理论要点 5—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褒贬不一的高校“禁租令” 案例二 自行车牌照该不该取消 案例三 《关于北京市严格限制养犬的规定》的出台始末 案例四 城市“窝棚区”的去与留 案例五 《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出台:深圳水改的第二个关键时刻 案例六 重庆路桥年票制:听证会成“走过场”? 案例七 审视北京市暂住证分类发放政策 5—3 小结第六章 政策执行 6—1 理论要点 6—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昙花一现的个性化车牌政策 案例二 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及其执行 案例三 城市“低保”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四 农民减负政策的执行 案例五 北京限制养狗政策的执行 案例六 市管县政策的执行及调整 6—3 小结第七章 政策评估第八章 政策调整与政策终结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政策与法律1—1 理论要点一般而言,政策是指以政府和政党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目标,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的行动方针和行为准则,它的表现形式包括方针、路线、战略、规划、规章、条例、决定、办法、法律、法规等。从中可以看出,法律是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属于政策的范畴,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法律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其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政策和法律作为联系在一起的两种不同的现象,既有区别,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制定主体、制定程序、表现形式、适用范围、稳定性、灵活性等方面。第一,制定主体不同。政策的制定主体包含了国家的行政权力机构和政治权力机构两个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政府和政党。在我国,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部门都是制定政策的主体。而法律、法规的制定主体仅是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第二,制定程序不同。政策制定的程序以行政程序为主,相对法律制定程序而言,政策制定程序并不是十分严格。法律是由立法机关依据法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其程序非常复杂而严格。
后记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从最初编写到最后定稿历时将近一年。《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编写得以完成,既是我们参编人员对政策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孜孜不倦地探求的集体结晶,也是各有关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参编人员及分工如下:第一章,王骚;第二章,柴蕾;第三章,柴蕾、王达梅、万伯君、梁朋利、靳晓溪;第四章,吕静;第五章,梁朋利;第六章,毛丽霞;第七章,王达梅;第八章,靳晓溪。全书由王达梅修订初稿,由王骚最终定稿。对于上述参编人员的辛劳工作,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在《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编写过程中,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朱光磊教授、副院长杨龙教授、原副院长葛荃教授、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沈亚平教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南开大学出版社的莫建来和贾生安编辑,他们在《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出版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热情、敢于开拓的精神,朴实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给编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此,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深深的谢意!值得一提的是,《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案例主要来源于相关的报纸和网站。如果没有报纸记者、编辑和网站工作人员的辛苦努力,我们将很难收集到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翔实的案例。对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表示真挚的谢意!
编辑推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公共管理是管理学门类下的一门新兴的一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此,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指导委员会将是否采用案例教学作为衡量该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外公共管理(MPA)方面的案例教材与中国公共管理教学的需求有些脱节,而国内的相关教材又比较零散,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编写、出版一套既较为系统。又符合中国公共管理现实情况并适合公共管理相关专业及MPA教学需要的案例教材,无疑具有填补教学和市场空白的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