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概要

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南开大学  作者:张世满  页数:248  

前言

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旅游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全国大专院校旅游专业的数量与招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但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产业的需求,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被国家视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2004年9月,教育部、人事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指出在教学中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尽快改变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教育部决定将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逐步由三年制过渡为二年制。目前已有多家院校进行试点。南开大学出版社的旅游教材起步早,数量多,已有本专科层次的多套教材问世,被全国几十所高等院校旅游专业选用,影响较大。根据当前旅游职业教育学制改革的新形势,我们针对目前国内高校旅游专业职业教育尚无二年制教材的现状,及时组织相关旅游院校的教师、学者编写了这套教材,旨在满足学制改革后旅游职业教育的教学急需,填补空白,为旅游教育的发展再作贡献。本套教材的特色是,按照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理论以够用为度,知识以适用为本,注重反映旅游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教学中围绕岗位群对员工技能的要求,强调可操作性,注重方法训练,以为学生今后在旅游行业就业奠定基础。在编写体例上,为方便教与学,各章节前列出了本章的学习目的和主要内容,每章后附有思考题与案例。

内容概要

《中外民俗概要》这本教材主要是为专科层次旅游专业的教学而编写的。当然,对正在从事或者有意在将来从事旅游接待工作的其他读者以及想要了解中国和外国民俗知识的读者都将是有益的。    本教材的特色是,按照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理论以够用为度,知识以适用为本,注意反映旅游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教学中围绕岗位群对员工技能的要求,强调可操作性,注重方法训练,以为学生今后在旅游行业就业奠定基础。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民俗的基本概念    一、民俗是什么    二、民俗如何分类    三、民俗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一、民俗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旅游是民俗交融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掌握民俗知识是做好旅游接待的必要前提  第三节 中外民俗内容的遴选    一、遴选的必要性和原则    二、民族和国别的选择    三、民俗内容的选取  思考题第一章 汉语民俗  第一节 汉族简介    一、汉族的源流    二、汉族的人口分布与语言文字    三、汉族的信仰  第二节 汉族民俗概要    一、民族服饰    二、饮食特点    三、社交礼仪    四、传统节日  思考题第二章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  第一节 满族民俗    一、满族简介    二、满族民俗概要  第二节 朝鲜族民俗    一、朝鲜族简介    二、朝鲜族民俗概要  第三节 蒙古族民俗    一、蒙古族简介    二、蒙古族民俗概要  思考题第三章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  第一节 回族民俗    一、回族简介    二、回族民俗概要  第二节 维吾尔族民俗    一、维吾尔族简介    二、维吾尔族民俗概要  第三节 哈萨克族民俗    一、哈萨克族简介    二、哈萨克族民俗概要  思考题第四章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上)第五章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下)第六章 中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第七章 英语国家的民俗第八章 拉丁语国家的民俗第九章 日耳曼语国家的民俗第十章 斯拉夫语国家的民俗第十一章 伊斯兰教国家的民俗第十二章 佛教、印度教国家的民俗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二、民俗如何分类如此广博的民俗内容有必要归纳成类。民俗学界对民俗的分类有多种意见,颇具代表性的分法有“四分法”和“三分法”。前者是将民俗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四大类型;后者将民俗分成心理的民俗、行为的民俗、语言的民俗王大类。经济民俗包括生产、交换、消费过程中的习俗。社会民俗主要指家庭、亲族、村落等社会单位内部往来、组织、礼仪等习俗。信仰民俗是指宗教和迷信方面的习俗。游艺民俗是指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习俗。心理的民俗是以信仰为核心包括各种迷信和禁忌在内的精神领域的习俗。行为的民俗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诸方面以行动表现出来的习俗。语言的民俗是表现在语占方面的习俗。两种分类法自然各有道理,相对而言,“四分法”更清楚一些。如果更概括一些,可以将上述四类民俗归纳为-三类,即物质民俗,大体相当于经济民俗;意识民俗,大体与信仰民俗一致;社会民俗与游艺民俗合并,统称为社会民俗。三、民俗的基本特点尽管民俗种类繁杂,内容丰富,却有着共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集体性和社会性。民俗并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习俗,而是社会上、集体中绝大多数人共同的习俗。尽管在民俗的演变过程中,一些民俗新内容最初表现在少数人身上,但只有当这些内容被大多数人模仿接受之后才能被称为民俗。

后记

《中外民俗概要》这本教材主要是为专科层次旅游专业的教学而编写的。当然,对正在从事或者有意在将来从事旅游接待工作的其他读者以及想要了解中国和外国民俗知识的读者都将是有益的。本书写作大纲、序论、外国部分(第七章至第十二章)由张世满拟就、撰写,中国部分(第一章至第六章)由王守恩撰写。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有关中外民俗、历史、文化的书籍,在此对这些书的著者和编者表示感谢。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是在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旅游与中外民俗》的基础上,经过调整、取舍、修改、充实、完善而成的,因此,对《旅游与中外民俗》的另外几位撰写者——胡恤琳(满族、朝鲜族)、乔新华(藏族、蒙古族)、张惠芝(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张海鸥(苗族、瑶族、土家族、布依族)、巫敬(彝族、傣族、白族、哈尼族)、郭晋媛(壮族、黎族、侗族)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对于南开大学孙淑兰老师以及其他编审人员在本书编写出版过程中的热情帮助和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本书肯定存在许多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舛错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外民俗概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教科书一本。不过里面关于各个民族的宗教可以借鉴一下,倒是蛮有意思的。
  •   比较朴素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