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陈玲玲、严伟、 潘鸿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09出版)  作者:陈玲玲,严伟,潘鸿雷 著  页数:335  

内容概要

  《复旦卓越·21世纪旅游管理系列·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生态旅游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内容,汲取了相关论著、教材之所长,并融入作者陈玲玲、严伟、潘鸿雷的观点及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反映了国内外近年来最新的理论成就与实践经验。除绪论外,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与生态旅游系统、生态旅游主体——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客体一一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媒体——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载体——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评价、国内外生态旅游典型发展模式与经验、国内外生态旅游趋势展望。  《复旦卓越·21世纪旅游管理系列·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在每一章均设有导人式阅读、若干扩展阅读以及相应的案例介绍,可以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拓宽视野。《复旦卓越·21世纪旅游管理系列·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可作为本、专科院校的生态旅游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设计、管理等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陈玲玲,女,1982年生,江苏淮安人,金陵科技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旅游、旅游地理研究。近年来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严伟,男,1967年生,江苏扬州人,金陵科技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高级经济师,河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学与旅游企业管理。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与旅游学研究、旅游高等教育等相关的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主编《旅游企业战略管理》、《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饭店市场营销》等多部应用性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适用型教材,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先后获得江苏省第八届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南京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奖项。    潘鸿雷,女,1973年生,江苏省沛县人,金陵科技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旅游规划等。近年来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旅游的内涵与产生背景 第二节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生态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案例:中国生态旅游研究内容的演进 第二章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与生态旅游系统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 第三节生态旅游系统 案例:张家界生态旅游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第三章生态旅游主体——生态旅游者 第一节生态旅游者概述 第二节生态旅游者的分类 第三节生态旅游者的形成和培养 第四节生态旅游者行为 案例:中国大学生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调查分析 第四章生态旅游客体——生态旅游资源 第一节生态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及类型 第三节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第四节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案例:云南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及开发 第五章生态旅游媒体——生态旅游业 第一节生态旅游业概述 第二节生态旅游景区 第三节绿色饭店 第四节生态化旅游交通 第五节旅行社 第六节生态旅游商品与生态旅游康乐 案例:太湖源生态旅游营销 第六章生态旅游载体——生态旅游环境 第一节环境与生态旅游 第二节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第三节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 第四节生态旅游环境的保育 案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第七章生态旅游规划 第一节生态旅游规划概述 第二节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与步骤 第三节 国内外生态旅游规划案例 第八章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评价 第一节生态旅游者管理 第二节生态旅游业管理 第三节生态旅游社区管理 第四节生态旅游环境管理 第五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案例:鼎湖山生态旅游区管理 第九章国内外生态旅游典型发展模式与经验 第一节 国外生态旅游典型发展模式与经验 第二节 国内生态旅游典型发展模式与经验 案例:国外的生态旅游成功模式能否照搬进中国?  第十章国内外生态旅游趋势展望 第一节 国外生态旅游趋势展望 第二节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展望 案例:体验经济时代的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 附录一魁北克世界生态旅游高峰会宣言 附录二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 附录三 世界遗产名录(中国)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附录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表 附录六 中国国家森林公园名录 附录七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 附录八世界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列表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与生态旅游具有密切关系的地理学理论是所谓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Rule of Territorial Differentiation)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一般认为,这一空间地理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两类:纬度地带性是指因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导致自然综合体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而按经线方向有规律地南北循序更替的现象;非纬度地带性是指因地球内能引发的海陆分布、地形、构造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分异现象,主要包括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而形成的干湿分异和因山地海拔增加而形成的垂直分异。 地域分异规律启示人们在进行各类生态环境建设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从而实现区域间的合理分工与密切合作。自然,生态旅游开发首先也必须尊重地域分异规律,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使区域的生态旅游特色与空间地域本身的规律相适应,尽量减少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主观随意性;尤其要关注某些地方性的分异规律,如坡向、地面物质组成、地下水深度、小气候等条件的变化,从而使生态旅游开发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在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中,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了极大压力,因此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与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生态学既是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也是生态旅游的基础学科,生态旅游发展必须站在生态整体性的高度,同时遵循生态学相关理论与规律。 (一)生物多样性理论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口迅猛增加、生境不断破碎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全球性重大问题成为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决定性影响因素。生物多样性作为描述自然界生命形式多样化程度的概念,一般包括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三个组成部分。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综合,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物种或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可被看作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基因的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境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编辑推荐

《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在每一章均设有导入式阅读、若干扩展阅读以及相应的案例介绍,可以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拓宽视野。《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可作为本、专科院校的生态旅游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设计、管理等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态旅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