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机遇”研究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妍  页数:223  字数:163000  

内容概要

金融危机传导是国内外金融领域研究者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金融危机机遇研究》从我国具体情况出发,研究国外发生金融危机后,我国如何进行抵御,将其传导到我国的影响降至最小。现有的研究侧重于危机指标监测,而我国近年来未发生过大规模金融危机,更多的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困扰,故应用现有模型只能是以相似国家作为参考,无法真正验证对我国的适用性。本书则从“机遇”的角度构建了中国金融危机传导“机遇”
模型,在国外金融危机刚刚发生时迅速发掘我国的机遇点,调整国内经济运行,引导其向抵御金融危机的方向发展,并开发了应急系统显示危机发生后的政策调整过程,在未来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应对工作中,为我国政府提供辅助决策工具。李妍专著的《金融危机机遇研究》可作为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信息学等专业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的前沿专题教材。对于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软件化,本书也可作为颇具实用价值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李妍,上海财经大学博士,2005年至今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作访问学者。参与编写三部教材:《数据库原理》、《电子商务原理》、《电子商务英语》。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书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书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书主要创新
一、构建了中国金融危机传导“机遇”模型
二、构建了金融危机传导“机遇”指标体系
三、开发了“中国金融危机机遇挖掘原型系统”
四、模型专为中国而设计_
五、提出了物联网环境下的金融危机传导问题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 行为金融学与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基础知识
第一节 心理因素与行为金融学
一、心理因素对经典金融学的影响
二、行为金融学发展简介
三、行为金融学对心理因素的抽象描述
第二节 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简介
一、经典预警模型研究及构建思路总结
二、新型预警模型分析
三、现有预警模型对中国的适用情况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机传导中的作用分析
第一节 金融危机传导机理分析
一、金融危机源
二、金融危机传导对象
三、金融危机在不同载体间的传导过程
第二节 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机传导中的作用分析
一、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机贸易渠道传导中的作用分析
二、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机金融渠道传导中的作用分析
三、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机资本渠道传导中的作用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构建中国金融危机传导“机遇”模型
第一节 构建中国金融危机传导“机遇”模型
一、中国金融危机传导“机遇”模型作用点
二、中国金融危机传导“机遇”模型构建思路
三、构建中国金融危机传导“机遇”模型
四、中国金融危机“机遇”模型的优缺点
五、中国金融危机“机遇”模型与现有“预警”模型的区别
第二节 构建中国金融危机传导“机遇”模型基础指标体系
一、中国金融危机传导,“机遇”模型基础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二、构建中国金融危机传导“机遇”模型基础指标体系
三、中国金融危机“机遇”模型基础指标体系有效性实证
第三节 构建各传导渠道综合指数
一、压力指数构建方法借鉴研究
二、中国各渠道综合指数的构建
三、中国各渠道综合指数的验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金融危机传导“机遇”模型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基于中国金融危机传导“机遇”模型确定机遇参考指标
一、时间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实证检验思路
三、实证检验
第二节 基于中国金融危机传导“机遇”模型筛选机遇指标
一、确定贸易传导渠道的“机遇”指标
二、确定金融传导渠道的“机遇”指标
三、确定资本传导渠道的“机遇”指标
第三节 “机遇”指标在金融危机各渠道传导中的调节 作用分析
一、贸易渠道“机遇”指标的调节 作用分析
二、金融渠道“机遇”指标的调节 作用分析
三、资本渠道“机遇”指标的调节 作用分析
第四节 “机遇”综合指标在金融危机传导中的调节 作用分析
一、将“机遇”指标合成一个综合指标
二、机遇综合指标调节 作用分析
第五节 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一、模型实证结果总结
二、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依据“机遇”模型开发“中国金融危机机遇挖掘原型系统”
第一节 “中国金融危机机遇挖掘原型系统”功能演示
一、“中国金融危机机遇挖掘原型系统”主操作界面功能演示
二、基础指标确定功能演示
三、抵御金融危机“机遇”挖掘功能演示
四、政策调整可视化功能演示
第二节 “中国金融危机机遇挖掘原型系统”作用分析
一、贸易渠道政策建议
二、金融渠道政策建议
三、资本渠道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物联网环境应用价值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研究成果及意义
二、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实证发现——互联网技术加速金融危机传导
一、互联网技术加速金融危机传导的实证过程
二、互联网技术对金融危机传导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中国金融危机“机遇”模型物联网环境应用价值展望
一、物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比
二、物联网技术现状
三、物联网技术通过心理因素影响金融危机传导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随着对金融学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现象被实证揭示出与经典金融学的理论解释不一致,这成了金融市场的异象。实证研究促进了对金融学中经典理论的进一步思考。由于现实中人们的决策行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拓宽理性经济人假设,并以此为基础来研究金融问题,这就产生了金融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把人的情感因素作为影响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情感心理学中的过度自信、保守主义、厌恶后悔和损失等心理特征,而这些特征又直接影响着人的投资行为。投资者的决策过程也就是投资者的选择偏好过程,这一过程与人们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  20世纪90年代末,行为金融学传入中国,并开始出现了一批针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研究成果。彭星辉、汪晓红(1995)对上海的一些股票投资者,利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投资者行为特点和个性心理差异方面的研究。李心丹等(2001)在其主持的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三期课题报告中,运用“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实验”、“投资者交易账户数据的实证检验”和“投资行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宋军、吴冲锋(2001,2003)和施东辉(2001)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的羊群行为。戴国强(1999)、钟蓉萨等(1999)以及张思奇等(2000)实证研究了我国的“旧历效应”。刘建军、李辉(2002)在对我国股市有效性的统计检验过程中,分别研究了我国股市的周末效应和年关效应。  ……

编辑推荐

  《金融危机“机遇”研究》围绕我国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构建了中国金融危机传导“机遇”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中国金融危机机遇挖掘系统,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机遇调节过程,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金融危机“机遇”研究》的研究首次探索了从我国的角度研究如何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金融危机“机遇”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