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与方法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上海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  页数:331  字数:3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视角与方法--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以“视角与方法”为侧重点,正面迎向当下的思想和文化问题,从深厚纷杂的“中国经验”出发,借助于“文化研究”开辟的视野与方法,努力去打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领域。
  《视角与方法--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作者是上海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

书籍目录

面对新的文学生产机制
当代文学生产中的《兄弟》
课程改革中的“文学教育”
当下农村初中生的文学环境
六分天下:今天的中国文学
改造说书人
60年代的文化政治或者政治的文化冲突
上海工人文学创作的繁荣和特征
大讲革命故事
劳动、美与自然
后革命时代的教育策略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小说创作
乡土摩登;《朝阳沟》的理想、“时尚”和爱情
拧巴式幽默
“乡土世界”文学表达的新因素
从文化政治到知识生产
小说:作为地方性语言的可能
作为科学的进化论:以《人之历史》为中心
“两个苏联”

章节摘录

  这样,周立波就回避了韩邦庆式的《海上花列传》方言写作,的确,《海上花列传》单从文学性上来说,是高超的,但是,语言上因为是方言小说,把汉字放在了表达吴方言的地位上,导致《海上花列传》只能用吴方言读,而不能用普通话读,这是失败的,而周立波恰恰回避了这一点:他只用同字不同音,各地方音可以按照自己的发音来读,但是不妨碍理解的语汇。他的小说可以为方音阅读,但是,却绝不像《海上花列传》那样,只能定于一家方音。  笔者的意思是:汉语小说并不需要借助方音来表现地方知识,地方思想在汉语小说中有它自己独特的超越表音语言的空间。  关于中国现代小说的语言问题,1941年9月,艾芜、聂绀弩、何家槐、葛琴:杨晦、钟敬文、彭燕郊、邵荃麟等做过一次对话《文学创作上的语言运用问题》,这个对话可能是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上在小说语言方面提出的问题最多也最深刻的一次对话,当然,这个对话不可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是,单单是把问题提对头,也是不容易的。这个对话的真正价值是创作者把实际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拿来讨论,就不是理论工作者在那里空对空地议论那么无的放矢了。  聂绀弩的观点是其中最有意思的:“创作上所遇到的困难,像刚才各人所踢出来的,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文字的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语言来写?加入说用口头语来写,中国的口头语常是写不出来的,有许多口头语根本就没有字……,所以现在根本还是中国文字的问题,中国文字不能用,要写口头语非用拼音字不可。从中国的大势看,从世界的大势看,将来必定会走上拼音文字的道路。”彭燕郊也是这个观点:“中国的文字太不科学了,在这些地方就表现出来,所以,改用拼音字实在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都是书果子气的观点,但是,它们却说明了汉字表音的难处,甚至不可能,却又是真知灼见。所以,让汉字发声,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这样看问题就不像那些把汉字说成是表音文字的语言学家们那么观点简单。彭燕郊的观点是:“方言是有的”,但是,中国的文字不足于表现方言。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视角与方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