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史蒂文·吉隆 页数:228 译者:邵杜罔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是电视历史频道文献系列片《改变美国的十天》的辅助读物。历史频道选定这十天,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慎重的过程,其中就包括与一批杰出的历史学家开了一整天的会,对由他们推荐的几十个候选日子进行了充分讨论,电视观众也提出了建议。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一个由历史学家和电视制片人组成的小组为终选名单的确定进行了讨论、辩论,有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然而,他们都一致同意,鉴于对不久前发生的事件难以作出适当的历史评价,决定不包括1965年以后发生的任何事件。 显然,任何名单都是主观的,任何两个人都不会选定同样的十天。我们有意选择了一些可能会引起讨论和辩论的日子,这就意味着忽略了很多显而易见的选择,如签署宪法的日子、在萨姆特堡打响南北战争第一枪的日子、日本突袭珍珠港的日子等,而选择了那些重要性和影响一直被低估的日子。这种影响可以像南北战争中充满血腥的安蒂坦战役那样真实而富于戏剧性,也可以像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在《埃德·沙利文节目》上的演出那样隐晦而只具有象征意义。 所选话题的范围涵盖了从殖民地开拓到近期事件的历史进程,展示了我们国家发展过程的多样性。为反映最近历史学研究中的新变化,在讲述我们过去的故事时,既会从最底层讲起,也会从最高层讲起。既讲述了乡间农夫、1849年涌往加州的淘金者、移民工人和被剥夺了选举权的黑人各自寻求其美国梦的故事,同时,也讲述了出身高贵的政治家们、有权势的总统们、坚决果断的将军们以及天才的科学家们如何几乎凭一己之力改变历史进程的故事。 10个日子确定之后,历史频道委托10位获奖的电影制作人来制作这一系列纪录片,并让我来写这本辅助读物。我和电影制作人的工作是相互独立的,我们没有交换意见,也没有讨论故事内容,所以本书虽然讲的是同样的日子,但却往往使用不同的史实加以描述。每一部文献纪录片都只专注于某一天,而本书在写作时却要提出一些主题思想把这些事件连在一起。 总体而言,所选的这些日子对作为美国人意味着什么做了一些阐释。在大多数国家里,国民身份是由出生或地理决定的,然而,正如19世纪著名的法国观察家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所指出的那样,美国人是独特的,因为“他们无需经历一场民主革命就来到了一个民主国家,他们一生下来就是平等的而不是变为平等的”。
内容概要
《改变美国的十天》精确定位了那些改变了美国的关键时刻。包括本书作者史蒂文·吉隆在内的多位美国权威的历史学家为本书选取了一不太知名,但却引发美国变革从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总体而言,他们所选择的事件描绘出了美国在伟大的民主理念基础上得以建成的故事。 在本书中,你找不到1776年7月4日,找不到引发了南北战争的对萨姆特堡发起攻击的日子,找不到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日子,但1787年1月25日却被选上了。因为在那一天,谢斯带领造反人群袭击了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联邦军火库,这最终导致了一个强大的新国家的建立。1848年1月24日,也在这名单上。那一天,一个名为约翰·马歇尔的木匠在加州的一条河床里发现了几个闪闪发光的金片,这一发现极大地改变了“美国梦”的实现。在这名单上的另外一天,作为和平主义者的爱因斯坦无意中倡导了“曼哈顿计划”,从而引发了后来发牛的一系列的可怕事件。 本书意图使每个事件具备生动的即时性、可读性和历史的准确性,反映出美国从第一批殖民者与土著印第安人接触直至20世纪60年代时期的国家历史、它是美国的瞬时快照,记录着美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作者简介
作者:(美)史蒂文·吉隆 译者:邵杜罔 注释解说词:翟象俊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密斯迪克堡的屠杀第二章 谢斯起义——美国的第一次内战第三章 淘金热第四章 安蒂坦战役第五章 霍姆斯特德罢工事件第六章 博览会上的谋杀——刺杀麦金利总统第七章 斯科普斯案审判——美国的灵魂之战第八章 爱因斯坦的信第九章 美国被“摇滚乐”所震撼第十章 自由之夏后记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在1637年5月26日那个皓月当空的夜晚,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清教徒袭击了佩科特印第安人的一个大村庄,这个村庄位于康涅狄格州密斯迪克河畔一个名叫密斯塔克的地方。进攻行动从5月25日开始,在约翰·梅森少校和约翰·恩德黑尔上尉的率领下,70个英国人、70个莫希干人和500名纳拉甘西特印第安斗士在完全由佩科特人控制的地区内走了一整天。当夜幕降I临时,他们抵达了密斯迪克居留地的外围,决定在那儿先休息几个小时。到了26日凌晨两点,英国人已做好准备,要结束这场在他们和佩科特人之间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战争。 借助晴朗的夜空和明亮的月光,他们开始了最后的攻击。梅森和恩德黑尔把他们的队伍分为两部分,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从村子的两个入口同时发起进攻。根据他们自己的记述,梅森率领他的队伍攻进了东北的大门,他“听到了狗的狂吠和一个印第安人的大声呼叫:奥瓦纳科斯!奥瓦纳科斯!意思是英国人!英国人!”而恩德黑尔上尉也率领他的队伍搬开了堵在村南人口处的树权堆,“右手执剑,左手持枪”冲进了村中。佩科特人开始时被这突然的袭击吓了一跳,但很快便重新聚集起来,向进攻者们射出了密集的箭矢。两名英国人被打死,20多人受了伤。有的人被“射穿了肩膀,有人被射在脸上,也有一些人腿上中箭”。 大多数佩科特人,尤其是妇女和儿童,并没有跟英国人交战,而是躲在他们的棚屋里。梅森对他的敌人拒绝以欧洲的传统方式进行交战感到十分恼火,便决定烧毁村庄,他点燃了一支火把,放火把棚屋点着了。与此同时,恩德黑尔上尉“也在村子南端用火药导火线放起火来,两边的大火熊熊燃烧,最后在村庄中间会合,在半小时之内就把整个村庄烧毁了”,几十名男子、妇女和儿童被活活烧死。梅森写道:那些佩科特人“极为惊慌……上帝将如此可怕的恐惧降临到他们的心灵上,他们宁愿飞跑着逃离我们,而跳入那些大火之中,很多人就此丧生”。另一个看到这场屠杀的英国人写道:“大火烧毁了他们的弓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一个个地倒下……血腥的场面让人感到极大的悲伤。”在火点起来以后,梅森命令他的人“撤到村外,把村庄团团包围起来”。占据了有利地形之后,他们射杀了任何想逃出大火的佩科特人。这场大屠杀令人惊慌至极,连和英国人结盟的莫希干人头领恩卡斯也忍不住大声喊道:“别再杀了!你们杀得太多了!” 晚春黎明的曙光将前一天夜里发生屠杀的现场显现得清清楚楚。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土地上犯下的这场最恐怖的种族灭绝暴行,已将那些佩科特人清扫一空。密斯迪克堡成了一片仍在闷燃的废墟,原来佩科特家庭居住的棚屋成了一堆堆滚烫的火灰,那些原来围绕着村庄的巨大木栅栏仍在燃烧,几百名佩科特人或者已被杀死,或者正在死去——其中绝大多数是部落中的妇女、儿童和老人,燃烧着的人体的恶臭充斥在清晨的空气之中。 P1-2
后记
本书选定的每一个日子清晰地显示了我们国家的历史内容丰富而多样,充满了出人意料的迂回曲折。爱因斯坦是一位信仰和平主义的科学家,但在研制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武器——原子弹方面却起了推动作用。一群白人种族主义者在维护所谓“南方生活方式”思潮的误导下,杀害了三名民权工作者,然而他们的行动使南方的种族主义暴行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迫使联邦政府进行了干预。在斯科普斯案审判中,克拉伦斯·达罗等世俗思想家庆祝了他们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象征性胜利,但实际上,他们的行动却使原教旨主义运动更加强大,决心继续战斗下去。霍姆斯特德的工人为维护工人的利益占领了卡内基钢铁厂,然而他们的失败不仅标志着企业主的胜利,也使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倒退了整整一代人。最具讽刺意味的悲剧,或许是来自英国的早期移民为了创建一个致力于自由、人权和民主的国家,却摧毁了印第安人的土著文化。 个人的权利、平等和民主是美国信仰的共同理念,在本书和历史频道系列片中记载的每一个日子,从不同的侧面突出了我们国家为信守美国信仰的理念而仍在持续进行的斗争。这些日子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变,在有些情况下,这些转变是直接而有形的。丹尼尔·谢斯的反叛直接导致产生了一部新的宪法,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引来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安蒂坦血战改变了南北战争的进程,威廉·麦金利总统遇刺使西奥多·罗斯福升任总统,爱因斯坦的信引发出一连串事件,直接推动了美国建造原子弹的进程。然而在其他情况下,这些转变虽然有实际的影响,但更多是象征性的。回想起来,清教徒在密斯迪克堡的胜利标志着北美大陆的控制权从原住民手中转移到欧洲殖民者手中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霍姆斯特德工人的惨败标志着美国工业力量的兴起,而埃尔维斯在“埃德·沙利文秀”上的亮相则标志着60年代一种新的青年运动的出现。 不管是真实的或是象征性的,这些日子都改变了这个国家,但它们并没有解决美国民主核心中存在的根本性的紧张关系。丹尼尔‘谢斯推动了宪法框架的建立,而这部宪法也已经治理这个国家两个多世纪了,但他的反叛却未能解决设定政府权力范围的一些基本问题。南北战争中的安蒂坦战役挽救了联邦,并使林肯得以发表《解放黑奴宣言》,但它并没有解决那时奴隶们的命运。暗杀威廉‘麦金利使泰迪·罗斯福在国家历史的关键时刻成了总统,尽管罗斯福让美国成了一个军事强国,但他却没有对国家应如何运用其新的力量和影响提供多少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 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已经改变,但我们仍然在为许多同样的问题苦苦挣扎。南北战争中士兵的牺牲、普选运动的兴起,以及民权工作者的决心,使诸如所有美国人都能有投票权这样的一些基本的自由得到了保障。但现在,冷漠和玩世不恭却使很多人不再行使他们的这项权利。围绕反对歧视少数族裔成员及妇女等的维权行动而进行的持续辩论表明,少数派的权利和多数裁定原则之间的冲突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编辑推荐
史蒂文·吉隆编著的《改变美国的十天》精确定位了那些改变了美国的关键时刻。全书意图使每个事件具备生动的即时性、可读性和历史的准确性,反映出美国从第一批殖民者与土著印第安人接触直至20世纪60年代时期的国家历史、它是美国的瞬时快照,记录着美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