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与优化选择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洪刚  页数:262  字数:19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运用公共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及其优化选择这一基本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本书首先把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府所设计的各类环境政策工具区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公众参与型环境政策工具三大类;其次。从行为和结果两个角度对中国三大类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作出总体上的评估。并对影响三类环境政策工具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比较深入的诊断性分析;最后。从政府治理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政府如何优化选择环境政策工具提出总体性思路和政策建议。
  本书适合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政治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者、研究者与实务人士参考,也可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的教学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杨洪刚,1975年生,湖南茶陵人,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博士后,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转型时期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与优化选择研究:基于政府治理的视角》,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1.2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的厘定
 1.3 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1.5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第2章 类型、途径与模型:政策工具的理论阐释
 2.1 政策工具的类型
 2.2 政策工具效果的研究途径
 2.3 政策工具的选择模型
第3章 环境治理与环境政策工具
 3.1 中国环境治理的缘起
 3.2 中国政府环境治理的实践
 3.3 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类型与变迁
第4章 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4.1 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
 4.2 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工具的历史演进与实施效果
 4.3 命令控制工具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经济激励型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第6章 公众参与型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第7章 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优化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2.3.2 政治学模型对西方的政治学者来说,任何政策工具理论上都可以实现任何选择的政策目标,因而任何政策工具都可以被其他的工具所代替。因此,西方的政治学者基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针对复杂的影响变量,归纳出了政策工具选择的政治学模型。具有代表性的在政治学模型主要有以下三个。2.3.2.1 多尔恩(BruceDoern)及其合作者归纳的政治学模型在所有工具技术上都可替代的假设基础上,多尔恩及几位加拿大合作者们认为,在一个自由的民主社会,任何工具理论上都可以实现任何选择的目标,但政府会选择强制性较小的工具,除非受到某种力量推动。这种力量来自国民的反抗,并且来自要求改用更有强制性工具的持续的社会压力。对此,多尔恩和他的同事们进而概括出工具使用的政治学模型:政府开始时采取最低限度的行动,比如劝告,如果根本无效,会缓慢地转向直接提供。显然,多尔恩基于社会压力的考虑,认为政府在选择工具时优先考虑强制性比较弱的自愿性工具,在自愿性工具失效的情形下,最后再采取强制性的政策工具。但豪利特和拉米什认为多尔恩等提出的这一政治学模型存在严重的问题①:第一,没有哪个政府拥有可用的全套工具,因为社会和政治的约束有利于某些工具的选择而抑制其他的选择。第二,工具选择的改变随着强制的程度而缓慢变动。这样的概念与经验证据不符。例如许多政府为了应对新技术即将出现的形势,建立公共事业的规模达到极致,而在此之前并未尝试过强制性较小的工具。

编辑推荐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丛书: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与优化选择》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与优化选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从书名看,本以为会对中国环境政策工具实施效果有科学的实证评估,但其实没有;本以为会提出环境政策工具优化选择的方法,但其实也没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