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志伟 页数:2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现代技术已经充分展示自身为当今时代的决定性力量。这一强大的力量究竟来自何方?它与资本主义生产体制有无本质性的联系?它对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是当代哲学面临的最重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思考导致了完全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政治取向。
《现代技术的谱系》强调技术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同时,每一种技术作为人的感性活动的结果又参与到对人、对自然和世界的独特的构造中。人类感性活动历史性的(也就是以异化的方式)展开过程最终导致并强化了资本和现代技术对整个世界的共同统治。在这种状况下,新技术在日益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不断打开新的可能空间的同时,也蕴藏着深刻的危机。
目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是真正认识到现代技术—资本座架的绝对限度和让技术超越资本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王志伟,1963年生,先后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思想史和科学社会学。
书籍目录
导论
一、探讨的必要性
二、目前有关研究的状况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 技术与人
一、技术概念的初步分析
二、技术作为“代具”
三、技术的生存论基础与人的技术性本质
四、技术与人:起源问题
五、技术与异化
第二部分 现代技术体系
一、通向现代技术体系的道路:关于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二、资本的力量
三、西方哲学—自然科学—现代技术关系的批判性考察
四、现代世界的技术构造
结语:立场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在他们的思考中,科学技术与社会这一问题始终是具有根本性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这一问题上也一直集中和反映着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和矛盾,并随着历史的每一步发展在旧的问题和矛盾尚未完全被突破和超越的情况下更多的问题被不断暴露出来。在这种形势下,鲁迅先生的危机意识和批判精神如今并没有被时代所超越,相反,这里本人想直接给出自己的立场而指出:就像马克思的思想一样,鲁迅先生的思想由于深具历史感和实践精神、战斗精神而在今天仍然活泼健康、充满生命力,丝毫没有失去自己的价值。其基本立场仍是一个当代有责任心的第三世界的知识分子之正确选择。这就意味着其学术实践必须首先意识到自己不是某种僵化体系的维系或西方学界的爬虫,而是从属于中华文明从自身生发出的一种对其历史境遇的反响。只有如此才能开放出通达真知的途径和视界。这就要求其眼光首先应当是扎根于民族、致力于实践的,但同时也意味着其视野必须是玄远的、世界性的、批判的和历史的。这是一种具有内在的、无法回避的深刻矛盾的立场,正像本结语部分开篇所引的德里达的文字中所表现出的那样。这就是说,我们一方面必须强调中国只有在传统因袭力量和后现代主义的双重反对下坚定地、积极地走现代化的道路,因为现代技术一资本阱架是无从摆脱的,它是强制性的、无可选择的。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绝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能否不断加速地实现着现代化、进一步巩固与扩大与世界的交往,是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性命攸关的问题,这也是整个世界体系能否继续运转并发展之关键所在,因此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对于全人类来说也是一个性命攸关的问题。事实证明全球化已经把世界各民族的命运越来越紧密地整合在一起。
编辑推荐
《现代技术的谱系》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技术与人”试图对技术与人的本质联系进行一番思索。在对以工具论为代表的种种关于技术的观点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论文通过对卢梭、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等思想家的分析,指出技术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技术性作为人的感性活动的基本属性是人与世界最为原初的关联方式。第二部分“现代技术体系”试图对现代技术体系的诞生和扩展机制及其对现代世界体系的决定性作用进行考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