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何涛,李伟 主编  页数:265  

内容概要

《药理学》分理论和实验两部分。为了易教易学,使学生对所有药物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概念,编者何涛和李伟将药理学基本理论部分按系统进行了整合,共分为9篇
41章
,每章前有学习目标,每章后有思考题。在实验教程部分,介绍了经典实用的药理学实验23个,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加了药物的一般知识及处方,以提高学生对药物实际应用的综合能力。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第二节 药理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新药开发与研究
第四节 学习药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
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三节 药动学基本概念、参数和意义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第二篇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药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述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及分类
第六章 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
第一节 拟胆碱药
第二节 抗胆碱药
第七章 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
第一节 拟肾上腺素药
第二节 抗肾上腺素药
第八章 局部麻醉药
第三篇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
第九章 镇静催眠药
第一节 苯二氮类
第二节 巴比妥类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第十章 抗癫药和抗惊厥药
第一节 抗癫药
第二节 抗惊厥药
第十一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第十二章 抗精神失常药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第二节 抗躁狂症、抑郁症药
第十三章 镇痛药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第二节 人工合成镇痛药
第三节 非麻醉性镇痛药
第四节 阿片受体阻断药
第十四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共同作用
第二节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十五章 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第二节 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药
第三节 促大脑功能恢复药
第四篇 作用于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药
第十六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第一节 利尿药
第二节 脱水药
第十七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一节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第四节 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的选用
第十八章 抗心绞痛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一节 抗心绞痛药
第二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十九章 抗高血压药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
第四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第二十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第一节 正性肌力药
第二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第三节 减轻心脏负荷药
第四节 β受体阻断药
第二十一章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第一节 抗贫血药
第二节 影响血凝过程药
第三节 血容量扩充剂
第四节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调节 药
第五篇 作用于内脏系统药
第二十二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
第一节 助消化药
第二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第三节 泻药
第四节 止泻药
第五节 胃肠运动功能调节药
第六节 止吐药
第二十三章 呼吸系统用药
第一节 镇咳药
第二节 祛痰药
第三节 平喘药
第二十四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第二十五章 组胺及抗组胺药
第一节 组胺
第二节 抗组胺药
第六篇 作用于内分泌系统药
第二十六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
第二十七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第二十八章 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
第一节 胰岛素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第二十九章 性激素类药和避孕药
第一节 雌激素类药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
第三节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第四节 避孕药
第七篇 化学治疗药
第三十章 抗菌药物概述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第四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三十一章 抗生素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四节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三十二章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
第二节 磺胺类药物
第三节 其他合成类抗菌药
第三十三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第一节 抗病毒药
第二节 抗真菌药
第三十四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第三十五章 消毒防腐药
第三十六章 抗寄生虫药
第一节 抗疟药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
第三节 抗滴虫病药
第四节 抗血吸虫病药
第五节 抗丝虫病药
第六节 抗肠蠕虫药
第三十七章 抗恶性肿瘤药
第一节 抗肿瘤药的基本药理
第二节 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
第三节 恶性肿瘤药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第八篇 影响免疫功能药及诊断用药
第三十八章 作用于免疫系统药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
第三十九章 诊断用药
第九篇 实验指导
第四十章 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
第四十一章 实验
实验一 药物的配伍禁忌
实验二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三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四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作用
实验五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实验六 药物对记忆的影响
实验七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实验八 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
实验九 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
实验十 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
实验十一 氯丙嗪的镇静和降温作用
实验十二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扭体法)
实验十三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实验十四 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
实验十五 利尿药的利尿作用
实验十六 强心苷对离体蛙心的作用
实验十七 药物的体外抗凝血作用
实验十八 硫酸镁导泻作用机制的分析
实验十九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实验二十 链霉素的急性中毒及解救
实验二十一 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测定
实验二十二 咖啡因对计算能力及心率的影响
实验二十三 烟碱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
附录 药物的一般知识及处方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其临床用途较广,对许多疾病仅能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且易复发,故切忌滥用。1.替代疗法 替代治疗主要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作糖皮质激素的补充治疗。2.治疗严重感染或防治炎症后遗症 原则上限于严重感染并伴有明显中毒症状者,如中毒性菌痢、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中毒性肺炎、重症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猩红热及败血症等。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的目的在于抑制对机体炎症和变态反应,迅速缓解症状,防止脑、心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有助于患者度过危险期。但必须注意,糖皮质激素类药没有抗菌作用,同时还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故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时须与足量有效抗生素合用。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因其无抗病毒作用,且用后可使感染扩散和加重。但对严重传染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等,为了迅速控制症状,防止并发症产生,也可考虑应用。对某些特殊脏器的炎症,感染虽不严重,但为了避免组织粘连或瘢痕形成,应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以减轻症状及防止后遗症的发生。3.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器官排斥反应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风湿热、肾病综合征、风湿性及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过敏性疾病如血清病,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重症支气管哮喘等,以及器官排斥反应,应用此类药物通过免疫抑制作用,可迅速缓解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上述疾病应采取综合治疗,糖皮质激素类药不是首选药,仅在使用其他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时应用。

编辑推荐

《药理学》为湖北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药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