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摩罗 页数:29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20世纪初期的部分中国精英与西方社会、西方国家有文化和价值认同上的联系,可是在血缘和社会组织上,他们又只能属于中国社会。这种文化认同与民族身份的矛盾,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分裂。
然而,正是这一代精英人物迅速成为引导中国文化前途的文化领袖,他们所提出的文化战略及其所选择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在时势与政治的促逼下,不断地被单一化并被推向极端,成为日后中国社会的正统和主流;同时,激烈的社会形态转换与不断革命则使?国基层社会及其所赖以生存的文化遭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和扫荡。
中国基层人群由此而承受的被撕裂的疼痛,并不比精英人物少一些。
一部分精英人物率先体验到的精神分裂,外化为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分裂和社会分裂,中国社会因此而遭遇着广泛的撕裂与疼痛。
当今中国社会日益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和价值认同危机,就是这种疼痛的升级版。
摩罗所著的《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深切感受着民族之疼痛的中国人不能不读的一本书!认真思考着民族之未来的中国人不能不关注的问题。
作者简介
摩罗,本名万松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江西都昌人,先后出版过《耻辱者手记》《自由的歌谣》《因幸福而哭泣》《不死的火焰》《大地上的悲悯》《中国站起来》等著作,以其文字率真,思想敏锐,被读者誉为“民间思想者”。
近
年一度搁笔,闭关读书,专注于原始宗教、史前史、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一个偶然?机缘促其开始全力关注五百年殖民史与中国近代史,并由此对80年代以来
盛行的近代史观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与反省,对于与近代史密切相关的近现代文学史,也有了不同于以前的体会和认识,遂有《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
学困境》一书。同时与杨帆合编《太阳的朗照——梁启超国民性研究文选》《月亮的寒光——鲁迅国民性批判文选》《人性的复苏——“国民性批判”的起源与反
思》。
书籍目录
题词
自序
解题 什么是文化政治学
绪论 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第一章 国民性批判与“卖矛诱导”体系
国民性批判中的双重权力关系
楚人卖矛者与“卖矛诱导”体系
“卖矛诱导”体系与小圈子利益
人文文化体系与文化政治学
第二章 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
小圈子与大圈子的变迁
文化力量与制度力量相互为用
人文学术体系与国民性批判
人文学术体系和法律体系相互为用
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
第三章 国民性批判与经济政治学
人文学术体系与知识分子的利益选择
国民性批判与精英意识形态体系
文化政治学与经济政治学相互为用
文化政治学的利益指向举例
第一编 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殖民主义陷阱
第一章 中国“国民劣根性”学说的殖民主义起源
西方商人、政客判定中国人“软弱、鄙贱、无耻”
西方学者判定中国人“欺骗、愚昧、奴性、邪恶”
中国精英认可并坚守殖民话语的背景
第二章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国民性的批评与改造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国民性的描述与批评
西方传教士用基督教改造中国国民性
第三章 西方传教士与殖民势力完全一体化
传教士热衷于军事占领和屠杀
传教士热衷于掠夺中国财富
传教士的教化与殖民者的枪炮相互支持
李提摩太和丁韪良:殖民主义战略家
第二编 国民性批判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
第一章 国民性批判与近代思想史上制度变革的主线
国民性批判:思想文化视角
国民性批判的帝国主义压力
国民性批判的政治制度指向
第二章 五四精英群体的文化选择
文化?蒙:五四精英群体的路径选择
尖锐对立:五四以前褒西贬中的文化批评
全盘西化:五四精英群体的文化选择
第三章 五四精英群体的教育改造及其历史影响
清末知识分子对中国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批评与建议
京师同文馆及教会学校中西并重的课程设置
中西并重的“张之洞学制”和全盘西化的“蔡元培学制”
第三编 《中国人气质》对国民性批判的影响
第一章 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一个想象的功利的文本
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一个想象的文本
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一个功利的文本
第二章 鲁迅与涩江保日译本《支那人气质》
涩江保日译本《支那人气质》
鲁迅与涩江保日译本《支那人气质》的关系
第三章 鲁迅对史密斯《中国人气质》的推崇
《支那人气质》一书在鲁迅心中的分量
许寿裳谈鲁迅与国民性问题
第四章 鲁迅作品究竟受到《中国人气质》哪些影响
《中国人气质》对鲁迅作品的影响(唐弢的研究)
《中国人气质》对鲁迅作品的影响(张梦阳的研究)
第五章 “第一代”中国学人与史密斯《中国人气质》的关系
茅盾与《中国人气质》
马君武与《中国人气质》
潘光旦与《中国人气质》
李景汉与《中国人气质》
“作新社”与《中国人气质》
第六章 “第二代”中国学人与史密斯《中国人气质》的关系
为鲁迅与《中国人气质》的关系辩护
借《中国人气质》重启启蒙话语
第七章 “第三代”中国学人对史密斯《中国人气质》的批评
刘禾的批评
冯骥才的批评
周宁的批评
中国学界对刘禾、冯骥才、周宁的反批评
附录一 阿金
附录二 柔顺的固执
第四编 国民性批判与底层群体的命运
第一章 两面作战的鲁迅:反抗精英与批判底层
在精英人士眼中,大众始终是“愚昧”的
鲁迅与精英群体的双重关联
两面作战的鲁迅
第二章 鲁迅随笔对底层群体的批判性评价
鲁迅面对底层群体时的复杂心态
精英意识形态的膨胀与鲁迅的宿命
第三章 鲁迅小说对底层群体的否定性描述
被定格在愚昧深渊中的小说人物
阿Q有什么错?
最要紧的是“要国民改革自己的坏根性”
第四章 改革意识形态与底层群体的权利危机
改革意识形态的建构
谁的权利?
把“改革”本身作为目的和价值是一种新的“蒙昧”
第五章 科学意识形态与底层群体的文化危机
科学崇拜
大哀怜与大轻蔑
扫荡一切“旧文化”
第六章 工业文明意识形态与底层群体的经济危机
圣雄甘地的启示
“全球化意识形态”是当代“卖矛诱导”体系
中国的发展之路注定是一条流血之路
文化上、精神上的觉醒和崛起才是真正的崛起
结论 文化政治学的利益旨归
附录 为了所有的阿Q都能睡上宁式床
后序 我只能是阿Q、祥林嫂的儿子
后记
编辑推荐
你也许不同意摩罗的观点,但你无法回避本书的问题。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被撕裂的痛苦命运是如何形成的?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外,是否还交织着自我撕裂的主动选择?在军事上、政治上的一系列失败以后,在一个多世纪的富国强民的峻急追求中,是否引发并促进了国人全面的精神崩溃?中华文明是否发生了彻底的断裂?它又是如何被割裂的?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在向现代化的全面皈依中,文化精英们是否产生了自我怨恨的文化心理?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释放出来的?其中又交织着什么样的权力博弈?今天的中国人面临着何种处境?未来中国的命运又会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抉择?如何行动? 若要了解这一切,你不能不读《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若想解答这一切,你不能不独立思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