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袁志刚 页数:232
Tag标签:无
前言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释放出来的最强烈的一个信号就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就是通过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的城乡空间维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时间维度上达到一个动态的、有效的、均衡的配置,促进城乡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共创和谐的最终目标。 但目前来看,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内外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折射出城乡统筹发展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城乡统筹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国家竞争力研究》的第一章至第三章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 第一章讨论了我国劳动生产率的“地区结构”差异与劳动力市场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作者首先通过细致的统计计算,描述了我国八类地区的人均GDP、总量GDP和就业人数等指标的变动趋势,结果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平衡愈演愈烈,经济活动持续地向沿海地区集聚。随后的计量研究表明,劳动生产率对就业密度的弹性系数达到8。8%左右,这一正弹性系数将导致非农产业存在着空间上的规模报酬递增特征,集聚效应通过累积循环机制使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出现两极分化,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和收入差距将不断扩大,计量结果显示就业密度与人力资本两项对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解释力达到62%。在政策层面,上述研究意味着各个地区须尽量利用制造业或服务业规模报酬递增的地方化特性,通过加快由工业化带动的城市化步伐来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可以选择的措施包括:加快从农业中转移剩余劳动力、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通过加强教育和医疗投入的方式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总之,通过改善软硬件环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未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内容概要
《城乡统筹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国家竞争力研究》内容简介:城乡统筹发展,就是通过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的城乡空间维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时间维度上达到一个动态的、有效的、均衡的配置,促进城乡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共创和谐的最终目标。《城乡统筹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国家竞争力研究》前三章分析了我国劳动生产率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内外结构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城乡统筹发展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后五章指出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高、产业升级和平衡发展,在宏观层面则表现为经济长期增长、社会和谐进步。要实现这一目标,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将是未来制度变革的重中之重。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地区结构失衡与劳动生产率差异 1.1 地区结构失衡的描述 1.1.1 中国总量经济活动的空间失衡分布 1.1.2 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失衡分布 1.2 地区结构失衡与劳动生产率差异 1.2.1 实证模型 1.2.2 数据来源与统计描述 1.2.3 回归结果 1.2.4 总结性评论第二章 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生产率提升 2.1 中国产业结构、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1.1 产业结构、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2.1.2 产业结构及服务业发展的矛盾与问题 2.2 中国产业结构失衡及服务业发展滞后对产业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的影响 2.2.1 服务业滞后与产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竞争力 2.2.2 产业结构失衡、服务业滞后与工业化福利损失 2.2.3 产业结构失衡、服务业滞后与中国二元结构的持续性深化 2.2.4 服务业滞后发展的其他影响 2.3 产业结构失衡、服务业滞后及产业经济竞争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2.3.1 产业经济增长模式 2.3.2 劳动力禀赋及生产率发展状况 2.3.3 制度性因素 2.4 中国产业结构及服务业发展方向的展望与建议 2.4.1 服务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展望 2.4.2 服务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三章 内外结构失衡与劳动生产率问题 3.1 现阶段内外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与趋势 3.1.1 失衡的三大表现 3.1.2 失衡的三大趋势 3.2 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挑战 3.2.1 三次全球化进程概述 3.2.2 全球化的“得”与“失” 3.2.3 全球化的两大挑战 3.3 内外经济平衡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政策激励 3.3.1 平衡发展的三大动力机制 3.3.2 平衡发展的三大政策激励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改革中的城乡统筹建设第五章 劳动力市场改革中的劳动立法规制第六章 劳动力市场改革中的最低工资制度第七章 提升国家竞争力中的教育体制改革第八章 提升国家竞争力中的社会保障建设
章节摘录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为79万平方公里。该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较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2)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两市两省。总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技术配套条件好,开发程度高,经济结构比较完整,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3)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为2l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自然条件优越,海陆空综合运输网络发达,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人力资本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4)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为33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雄厚,毗邻港、澳、台和东南亚,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5)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为160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6)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总面积为68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7)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西藏。总面积为257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8)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两省两区。总面积为290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