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民

出版时间:2010年8月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爱新觉罗•蔚然  页数:466  
Tag标签:无  

前言

读完蔚然的《粮民——中国农村会消失吗》,我深感愧疚。这首先在于,这本书所记录的真实中国农村的贫困,远远超出了我们从一般媒体上所接受的资讯,甚至超出了普通城市居民或富裕地区民众的想象。这本书中的“故事”,用“个人史”的方式描述出社会的一个断面,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社会,对中国问题增加几分必要的焦虑感和紧迫感。这本书也记录了当下社会中不为人知的真实,为历史留下了有价值的“影像”。这么多年来,我们都知道有城乡二元结构,也了解了一些农村和农民的贫困,但并不能真切地感知边远地区的贫困之深,不能感受这些贫困对于具体的个人的意义。这本书给了我们具体的感性认识。如果人生只能为生存挣扎,并且放低到最低层面,活着的全部目标和意义就是一口饭,一件衣,人又有什么尊严可言?又有什么“自由发展”的可能呢?而更严重的问题是脱贫无望。根据世界银行的说法,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微和人力发展不足,它还包括人对外部冲击的脆弱,包括缺少基本权利和被社会排除在外。因此,贫困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困顿,更是因缺少出路而产生的束缚感和无力感。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蔚然于2004年在上海创立了幸福发展促进会(民间公益社团),并开始专职帮助农民脱贫、解困、发展,由此开始了帮扶“万村行”,同时也致力于农村,农民问题研究。于2006年启动帮扶“万村行”工程,立志用25年走遍全国贫困农村,帮助贫困家庭走上健康、良好的发展之路。  本书作者骑车数万公里,走访上千户,记下近百万字的考察日记,拍下近万张的记录照片,堪称一部当代中国贫困乡村最深入的社会调查文本和贫困人口的全景生存实录。以近百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对当下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字字泪、声声唤,呼唤全社会关注三农问题。

书籍目录

上册  帮扶“万村行”第一步 第一天的第一个村 出乎意料的棘手 死也有条路,没钱却比死还难 宁愿割了鸡巴也不会去犯罪 捡食掉在泥土地上面条的小学生 无意间参加了土族人葬礼 国家忘记我们也是农民了,蜜吃下去心里是苦的 只因一家考了三个大学生 四个月吃了一次我剩的菜,把孩子乐坏了 向藏族同胞学习,建设和谐新农村 是谁算不过来这个账啊? 8岁孩子,成了四口之家的主要依靠 还有多少个民工依然~贫如洗? 农民为何没有退休?谁没有给农民退休权利? “避孕药”及其他 是什么使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农民养老再也指望不上儿女了 贷款读大学是奔向前程还是掉进陷阱? 青海湖畔的奇遇 80岁第一次有了存折,唯一的10元“存款”还被村干部骗走 乡村医生的肩膀能扛起多少村民的医疗费? 被爱情遗忘的村庄,娶妻生子只能靠梦想 农民为什么不再回避自己的身份? 一次心灵的交流 贷款买种子化肥是“坑农” 扭屁股‘文化’不要下乡来 继水污染之后又有三大危害已威胁到农民的健康与生命 一次绝境逢生的历险 一次意外的经历 可怜的孩子们 一个农民的“习惯”是如此高尚 我是不是“二奶”? 地方行政官员挑不起新农村建设的担子 农村老龄化将提前到来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是农民永远的痛 土地之“死”,警钟为全社会敲响 老妈妈期盼儿女回家过年 农民疾呼新农村建设不要再让县乡(镇)干部乱花国家钱了 不要扶贫要公平 建设和谐社会农民的“性福”不能忽视 责任源于爱 “春运”,是把民工当成发达地区的产业工具造成的后果 衢州,你离“中国碰柑之乡”的美誉还差一步 是命运不好还是制度不公? 是谁剥夺了他与家人团聚的权利7 侗家情歌胜百灵 残疾村民生活依靠谁? 松桃县正大乡官舟村赤贫家庭状况报告 蔚然的帮扶“万村行”之路(代跋)下册  当农民不信任你,做好事都难 我被信任感动得哭了 不敢让女友去看我那凄惨的‘家’ 唧唧复唧唧,只闻织布声 为了帮助乡亲,80多岁回乡“务农” 超生全是农民的错? 谁毁了山里孩子的希望? 即将毕业的农村大学生,被重重困难压得喘不过气来 怎样才能帮助你? 牵手,在大山深处他们找到了生命的支撑 新农村建设上要讲科学啊 农民大娘含着泪水的嘱托 与乌罗镇有缘相遇 谁来为不同生父的六个孩子的抚养买单? 什么让农民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即将破灭? 农民不需要地方政府越俎代庖搞新农村建设 乡村百姓最懂得回馈社会 无钱看病读书的农村孤儿该由谁来管? 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是什么让留守儿童沦为农业童工? 80多岁了,我手里还没有攥过一百块的票票 农民,不止是民工一条路才是出路 你是毛主席的干部? 蔚然的“智力银行” 农村服刑者的孩子该由谁来抚养? 政策越来越好,日子咋越过越难? 童言无忌,折射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37块钱与10岁的放牛娃 构建和谐社会,要向边贫山区的农民学习 “挣”学费上大学只为能教他们 他未能感动妻子,却感动了中国 穷人就是穷命 需要帮助的人们,请不要把他人的爱心变成冰凉的心 老农,为什么你们只能栖身于土洞、窝棚、陋室? 凭啥农民就得开肠破肚? 疾病与贫穷交困的家庭该如何脱贫? 维璧(刘用用)来信 老奶奶用露水洗脸 孩子吃掉猫啃剩下的面包 农民老人养老靠捡破烂,治病靠烧香拜佛 残疾老人露宿街头无吃无喝过大年 农民眼中的伟大 农村合作医疗咋成了骗农民钱的把戏? 要彻底解救童工就要先解除贫困 一个外来农民省去了午饭 谁为外来农民的意外损失买单? 农民工的10年创业梦 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们就该走上街头卖艺? 与露宿街头老农深夜谈论国是 农民被征用土地补偿金只能走上街头抗议 村官是影响农村良性发展的一个硬坎 “5·12”地震灾后重建干部的身影在哪里? 政府都是这样的效率农村发展就大有希望

章节摘录

插图:这位和我一起到他家的主人叫马哈吉给(东乡族),46岁,但看上去有60岁左右。去年妻子给家里养的牲畜铡草时不慎把一只手被铡草机给铡掉了,成了残疾。两个孩子一个17,一个14,都去了甘肃武威学厨师了。家里一共有10多亩山地,就是他和70多岁的老父亲种。经济来源就是每年卖点土豆和玉米。我俩聊了有半个小时,老妈妈端上来了手擀面,还炒了两盘菜。没想到已70多岁的老妈妈这么麻利,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饭做好了。我实在推辞不过,同时也不能辜负老妈妈一片心意。吃过之后,我们和马哈吉给一起先去一家较近的农户。生活的艰辛使得这家40多岁的夫妇,看上去就像六七十岁的老人了,屋中空荡荡的什么家具也有。我简要地询问了他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从来没有出过门,也不识字。对“经济来源”这个词听不大懂,我换了一种说法问有没有什么挣钱的路子?男主人难为情地笑笑说:“不会挣钱的,没有什么路子的,就种地。”我感到很为难,不知这样的家庭如何生活着?也不知该对这样的家庭施以怎样的帮助才能让他们走出生活困境。我边思考边对他们说给他们照张相吧。他们两口子听到我要给他们照相高兴极了。男的先搬了椅子坐在屋檐下的高台阶上,然后催着妻子快搬椅子坐过来。当妻子把椅子放下后他还让往前,再往前……妻子眼睛高度近视,太靠前了,一下子就摔下了足有一米高的台阶。当时把我吓坏了,要给摔伤了这可了得。一个本来就贫穷没有分文收入的家庭,哪里有钱医治啊!我赶忙上前去掺扶,还没等我伸出手,她却一骨碌就自己爬了起来,用手拍了拍身上的黄土很快就上到房檐下的台阶上……看她没有伤着什么,我这才稍稍放心了许多。照完相我们离开了这家农户,走进了在公路上看见的夫妇家中。他们也挖完土豆刚回到家中。他们看见了我俩走进来就忙迎了出来,让我们赶紧进屋坐。我提出要看看他们生病的孩子。他们把我带进一个不大的屋子,一进门我就看到炕上躺着一个男孩子,裸着上半身,不断地呻吟着。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所记录的真实中国农村的贫困,远远超出了我们从一般媒体上所接受的资讯,甚至超出了普通城市居民或富裕地区民众的想象、这本书中的“故事”,用“个人史”的方式描述出社会的一个断面,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社会,对中国问题增加几分必要的焦虑感和紧迫感。这本书也记录下社会中不为人知的真实,为历史留下了有价值的“影像”。  ——于建嵘蔚然以自己的理想去帮助中国最贫困的弱势人群,从而去修复这个残缺而不完美的世界,这在当代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贺雄飞

编辑推荐

《粮民:中国农村会消失吗?(套装上下册)》:骑车数万里,走访上千户,近百万字的考察日记,拍下近万张的记录照片。爱人类爱自是伟大的美德,帮扶“万村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进步,让世界共享和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粮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3条)

 
 

  •   两天时间看完了山下两册,我很感动:首先作者执着的精神,进行“万村行”的毅力感动了我,使我在城市生活的人了解到农村还有很多落后、贫困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帮助的人。第二,内容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更加注意自己在生活上注重节俭,不给社会造成浪费;第三促使我有了也要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的冲动。本书的不足就是对农村的养老、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的问题阐述不系统不深入,流于表面化。总的来说对于我们还是很有意义的。
  •   我来自农村,但从未关注过更远更多的农村。我每天吃饭,却从未关注过粮食生产的基础。我想,可能是在城市里生活得太久了,被太多的鲜花围困了。看完《粮民》,不仅仅为作者的旅途所感动,也为那些贫困的,朴实的农民所感动,更为那些塞满了年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农村所担心。
  •   可堪思考的日记!作者用自己的车轮和脚步丈量出贫困与富裕的距离;用自己的笔和本子记录下最真实的中国农村现状;用自己的心眼发现这一群最本真又最需要关爱的人民!好好看吧。看完好好推荐吧!如果你的身边还有人在抱怨、还有人在浪费,就把这本《粮民》放到TA的面前,让TA好好看看,然后思考自己到底可以怎样去生活。
  •   这套书让我多次潸然泪下,又有无数次掩卷叹息,我希望把它推荐给大家,让全社会的人都来认识三农问题,关心三农问题,为三农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或许我们无法像蔚然先生那样骑行万里亲力亲为,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方式去改变一点点现状,以此表示我们都还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感情的人。
    三农问题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在国家经济大发展的盛宴上,官员、先富起来的人、城镇居民都把酒言欢的时候,我们的农民,为我们老百姓织就天空,为国家打造屏障的人们,却在向隅而泣。参与盛宴者,看到此情此景,还能兴高采烈的畅谈欢笑么?
    他们不但承受着深重的无日解脱的劳苦,还有不公平的种种待遇,和比他们过的好的人的无理的歧视。就因为国家制度的不公,因为他们不幸生于偏远山乡,所以他们就要过连蚂蚁都不如的生活。
    我为自己曾经是一个看不起农村人的人感到无地自容。我觉得我应该早早看到这套书,没有看过这套书的时候,我的人生观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的人生观。
    我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我想鞭笞的还有很多很多,可是,我不想再写下去了,我没有写出来的,留待您读完此书后,深长感悟吧。
  •   我前几天买了一套粮民,我和老婆分看上下册,哎结果看了还没有多少,我们两个人就被其中的故事酸出眼泪来,哎,本来感觉生活很美好,没想却还有这么多没有幸福的人,我们暗暗发誓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美满,并希望未来可以挣足够多的钱,为自己能够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出一份力。
  •   这个问题问的好啊,如果我回答,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会说,这些农民的贫困状况不会这样永恒不变的,随着国家和经济的发展,农民一定也会走上致富道路的,尽管这个进程会非常的缓慢,但是我相信,终有一天,农业会形成规模化,变成农场式运作,越来越多的人从农业中脱离出来,走向轻工业等领域。
  •   粮民是一部反正农民心声的日记汇总,这是过去农民生活的一个缩影,相信现在的农民已经摆脱这种贫苦的状况了,相信党,明天会更好!!
  •   粮民,种粮食的善良的人。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了农民虽然穷,但热情、朴实,不是如许多人所说的农民素质低,不文明,不道德,农民的素质和他生存的环境、交往的对象关系密切,弱者也有他生存的武器,但最淳厚的本性并没有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而恶劣。
  •   在本书中,蔚然先生再现了中国农村的现状,是我们明白,中国的三农问题比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严重得多,已经到了不容迟缓的地步!中国的农村需要蔚然老师这样的人来关注,并为它的改变尽一份力。
  •   很好的一本书,客观的描述了我们国家偏远农村存在的农民就业难、生存难的问题,让人看了很沉重,但也值得去反思
  •   可以看到哭得书!在同一个时代下,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难想象还有吃不饱穿不暖,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贫苦农民,也让人们意识到,没有医保和良好的社会保障下,中国的农民阶级可能会因突发的变故,导致一贫如洗、家破人亡。社会大环境下存在的问题,通过微观的视角让人们意识到其重要性。一个真正为中国贫苦百姓说话的作者,在你看完这本书后,才能领悟什么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感,用事实让你来明白,国家有些地区还在积贫积弱的状态,居安思危不是空谈,是迫在眉睫。
  •   书里的文字很客观,写出了农村的现状,虽然是06年的文字,但现在依然适用,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在农民问题上决策的领导者能看到并重视!农村里最没用的是什么人,不会种田的村干部;农村里最需要的是什么人?真正关心土地粮食的专家技术人员!
  •   真实 感人的反应农民生活 思考三农问题
  •   首先 我很佩服蔚然先生 佩服他的毅力和大爱
    其次 我很佩服蔚然先生的真实 他让我这个农民家庭走出的孩子对这个社会和民生的现实深有体会和感悟
    再次 我竭力推荐给那些乱放炮的人 给那些住着豪宅嘴上喊羡慕农民生活的人 历史的一代一代 无论战患还是太平盛世 受苦受罪的永远是最底层的穷苦大众 当然了 我们不得不说 农民有他们的限制性和狭隘的小农意识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 “屁股决定大脑”的道理 更应该明白来农田土地是我们的国家根基 不可随便糟蹋 表面说是为了农民的利益而奋战 其实是为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将来而担心 纵你有驰骋世界的摩天大厦 地基打不好 也是枉然 坍塌的时候将难以想象的糟糕
    我有很多话想说 但是我说不完 说不出 推荐给大家好好看看这本书 给那些误解农民和民生的人好好看看 我不想与人争论 所以我怀着客观真诚的心读完了 我可以给大家做个保证(虽然我的保证毫无意义)这本书确实很写实 很真实 很值得我们推敲 更该警示大家和社会 行动起来 为这个国家和这大批的农民大片的土地做些什么 拯救我们的大家妈妈!更主要的是为了拯救我们的子孙后代!
  •   民以食为天,作者关注粮民的前世今生,更是关注中国的前途。
  •   看到这本书后,我不太相信中国现在的农村还会这样辛苦,至少温饱解决了吧,也许上学等这些还是奢望吧,尤其那些偏远山区的农民,看了这书感想很多……,甚至不知道说什么了。
  •   看得心里堵。。。。。

    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农村真苦呀!

    不过建议作者配更多的图片!
  •   这是本作者走访农村的日记式的文章,反映农村真实情况的好书,看了让人感觉有些窒息。咱们今天从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的都只是典型,可典型并非是广普事实的原状啊,真教育人啊!
  •   非常好的一本书,图文并茂,是我们了解当前农村生活的一个窗口,看完后感觉有些沉重,底层农民的生活实在是太艰苦了,这是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城里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
  •   一个晚上看完两本,很沉重,农民苦、农村苦。看完后你会觉得你的弱小、无阻,会发现书中描述的地方的官员的无能。
  •   作者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农民的生存状况,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太需要这样的信息了
  •   能将农民的伤疤揭示给人看的一本好书,农民贫穷却善良,永远有着希望,同时还为城市居民提供着粮食,他们的付出是默默无闻,自己却生活与贫穷痛苦之中,精神可赞,如果让农民富起来,势必会成为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作者親歷實地記錄了中國最窮最苦的農村,為我們展現真實的農村現狀,.讀後即為農村的現狀感到擔心和無耐,也對作者的行為感動.希望多一些這類作品
  •   首先,要为作者的志愿行动鼓掌!他的行为激励着其他有志从事志愿活动的人们更勇敢更理性地面对现状。同时,文章全面地涉及到各层次各方面需要关注的农村问题,看了心里很沉重,也很震撼,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村,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志愿活动~~~~
  •   孩儿啊!这才是中国农村最真实的写照,和NND《新闻联播》里的不一样!
    什么合作医疗,什么助学贷款,什么社会主义新农村,狗屁!都是TMD手腕而已,只是安抚那些曾经一同打江山的的“天然同盟军”,老老实实的给人家当牛做马吧。
  •   农业大国,农民大国~~~同时农民也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国家~~~~农民问题必须要关注
  •   于建嵘:读完《粮民》,我深感愧疚
  •   看完了书,除了感叹还是感叹,有种无法言说的压抑,贫穷是农民的痛苦之源,作者也许就是要我们看到这些穷苦生活,然后期望我们能行动起来,帮助这些穷苦的人们,可是一人之力太有限,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改变这种现状吧!
  •   这本书记述了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的社会现状,事件真实,语言朴实。
  •   原来本以为中国早已经走向了小康社会,农村和城市的区别已经不显著了,看了这本书突然觉得小康社会还没有完全成型,好悲哀啊,奔小康的梦想步履维艰啊
  •   和《地权的逻辑》一类书不同,偏重于实景记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激发读者的感情,是真正写小人物和给小人物看的书。但真正想做点什么事情,可能光看本书还不够。但确实是让我这个读者的心和广大的农民同胞连在了一起。
  •   这本书催人泪下,反映了中国农民真正的生活状况,发出了他们心底真正的呼声!我找不到更多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了.....一本真正值得一读的书!
  •   作者对现代农民提出的要求特别让我收益.
  •   这本书一一道出了贫苦农民的心声,他们卑微而朴素的愿望,也许就是过上最一般的富足生活,可是他们有的甚至连温饱都不得解决,却还仍不放弃希望!可怜可敬可叹!
  •   看了书之后,感想很多,对我这样从小生活在城市里,不知道农民疾苦的人来说,这些都好似是故事,是虚假的,赚人眼泪的,可是它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每年都捐赠一次希望工程,为我想做的,尽一份微薄之力。
  •   这是一本让我几度泪下的书,感动我的是蔚然坚强的背影和我的父辈们艰辛的生活
  •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如今离开了农村,才看这本书,突然感觉有些庆幸,也有些无耐,哀从中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啊,穷人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很早就认识到了自力更生的大义。
  •   图片和文字都不错.西北农村不很艰苦呢.
  •   上次去参加了作者蔚然的读者访谈会,可惜啊发布会现场没有要到样书,样书只是给媒体的,只好自己到当当上来买一套看了,幸好我这个念过花甲的老人会上网啊,非常不错的一本书,一直期盼着有这样好看的书可以看,真是很好!
  •   支持蔚然老师,每月买2套送给能看懂的人,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把侧隐之心变为实际行动!
  •   我是先看到了纽约时报对此书的提及,然后才知道了这本书,无言啊,中国的贫富差距如此之大,但是想想哪国不是这样的呢?要想摆脱贫穷,也许不仅仅是要自立更生能办得到的,还需要社会的帮助。才能走向共同致富
  •   这本书不是自己买来看的,不好评论,单就书的质量来说,没有问题。
  •   向于作者的理想主义致敬
  •   看多了风花雪月流光溢彩的时尚读物,是应该看一些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纯纪实的书了
    很佩服作者的志气和勇气
  •   一口气读完!值得一看,如果要了解中国的真是现状的话!
  •   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活生生的事实。这本书引人深思。印刷质量很棒。
  •   书中的故事让人好心酸,以后我再也不躲避来城市打工的劳动者了,原来他们的贫穷才使他们衣衫褴褛,外表肮脏不堪,却是为了改善他们生活才来到无依无靠的城市来打工,好可怜!
  •   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官员们是不会想到《良民》一书中所反映的现实,这就是我们制度下的官员,他们不再是公务员,而是公共资源的享用者、占有者,而老百姓则是公共资源的创造者,我希望我们的最高领导着能看到此书。
  •   看了这本书后心情略低落,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但也就这样了。
  •   买这本书是为了要鼓励有行动的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   保留好日后给孩子看,让她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真的不错,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   质量很好,还没有看。。。
  •   不错~ 值得看。
  •   这个书挺好的
  •   中国人何时能不再自欺欺人
  •   看了书很是伤心。但这是事实嘛?!我们是农业大国,哎,真是令人不爽呀!!
  •   挺厚的,挺便宜的。呵呵
  •   中国的农民会消失吗?社会主义是不是只是一张政治主张?
  •   泪流满面,粮民——中国的脊梁!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要善待更要公平。
  •   感概很多,读完了!
  •   全景式的记录,真实的再现,让我们得以尽可能地真正走近乡村,去注视和聆听那个离我们既遥远又再近不过,既熟悉又十分陌生的世界和人们。更为重要的是蔚然的《粮民》让我们警醒,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去了解乡村,去了解那些支撑我们生活的人们。
  •   非常痛心!在2010年的今天,还有广大的农村如此的贫困:失学儿童的上学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没有好的带头人的问题等等,农村的干部带领农民自富的出路!
  •   这是一部值得国人阅览的好书,内容虽平淡但朴实,那些沉湎于繁华浮世的人是否真切的关注过广大粮民的真实生活,如果你是个实在的享乐主义者,处处浪费,这本书很值得一看。
  •   怎么说呢,中国农村的话题千年以来一直是沉重的,根子就是因不公造成的贫穷,进而呈现出无奈的百态,哪怕是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也没能掩盖农村的积贫积弱。这是全国大多农村的实况。在新时期的一些变化或也在局部开始上演。那就是二元制度下的城市化进程从一个角度上说正加速着农村的消失。丰富便捷的交通、信息渠道在经济化浪潮里早已改变着费孝通先生时期的农村社会结构形成基础——血缘和地缘。就我自己老家来说。小桥流水人家开始被钢筋混凝土覆盖,田间的翠绿金黄也变成抑郁的白色大棚,袅袅炊烟、暮归老牛、玩着泥巴追逐嬉戏的稚童还有对着夕阳吞吐烟圈的白翁这些都只能存在记忆里了。更尴尬的是在势利铜臭的异样眼光里很难再找到纯真亲切的身影,城市污秽角落里的低俗匪类文化在农村大行其道,如同90年代初各类低劣次货充斥农村市场一样。
  •   关心农民
  •   农民真可怜
  •   可以看出作者很用心的做事,触目惊心的事实,但很真实,如果能深入挖掘就更好了。
  •   书很好,蔚然老师让人尊敬。建议大家多看类似的书,咱中国人一定要比日本人还有美国人更了解自己!不能输!
  •   力荐这本书,不是因为作者的字行云流水,只因写实二字。 出生在城市,成长在城市,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抱怨物价飞涨,生活不易时,这些“写实”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
  •   还行吧,可以了。
  •   虽然短,但是字字见血,行行刺心
  •   “我知道有些地方很穷,但不知道真实情况那么困难”,这是我儿子(16岁)看过后说的话。作者的苦旅为生活在城市中富足的年轻人打开了一扇窗,希望在他们这一代能切切实实地为民谋福利。
  •   同一片蓝天下,有着欣欣向荣,也有着困苦无奈。。。这都是现实,感谢作者,使我们了解了另外一个我们所不熟悉的生活,珍惜拥有,思索着能做点什么。。。
  •   书的价格没的说,都很便宜,但书质感觉不怎么好,圆通快递让人很失望,到货两天了都没收到取件信息,今个自己等不及了去查看才取到。几本书都是自己喜欢的,做着也都是自己敬重的前辈,向前辈致敬!
  •   再 犀利些,会更好
  •   还可以,书有点皱了
  •   做了很多值得钦佩的工作,但是文字一般,少逻辑。
  •   读了一遍,写的不错,有点启发。
  •   替同事买的,也不知道他看了没看。
  •   还没看完,很多现实可能之前大家都不了解或了解的不够,总之是一本看了让人沉重的书。
  •   帮老爸买的,他说很不错,很有现实意义。
  •   这书里人的生活太苦了,以致我不敢一口气的读下去。沉重得让人压抑,我也让孩子一起读,让他感受生活的艰苦,希望他能有一颗慈悲的心。
  •   作者单车骑行,深入农村进行考察帮扶的精神可嘉,但遗憾的是此书未能将农村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流于肤浅。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记录。
    当初买书时以为此书可以达到《乡土中国》的深度,看后还是有些失望。
  •   翻完了蔚然的《粮民》,胸中有火不吐不快,不得不肯定蔚先生单车出行行程万里为农民排忧解难的行为是高尚的,但看完书,本人只想骂娘,书中太大的篇幅用在了农民对蔚先生感恩上,行文杂乱无逻辑好似小学生作文,分析问题不深刻,心存幻想侥幸,这么好的题材和他本人那么可贵的经历就活生生被糟蹋了
  •   作者关注三农问题并以个人行为而身体力行去实地考察,这点让我非常钦佩。本书就是以日记形式记录了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这些都是农村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可供参考。在我看来,作者只是如实记录,我们阅后就要进行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要采用何种手段办法才能解决呢?
  •   看得出来,作者确实在实地走访、调查方面花了心血、精力和时间,但在农村题材的纪实文学里面,感觉这部写得不怎么样,个人感觉吧
  •   书的内容比较浅,只是记录了这些年来作者在基层农村走访的经历,对现象的描述,而没有看到作者的更高一级的思考、探究。
  •   比起报告文学,这本书的编排和文字都比较稚嫩,看上去有些像学生日记,流水账了点。不过用情之深,用心之重。

    仔细读过很是沉重。城市和农村(偏远,贫瘠的)之差,过度消费和与生存挣扎之差。农村干部和制度的落后、愚昧。如果不能逃避,无法改变,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
  •   就书本身来说是没什么价值的,就是一本我们生活在中国的人平时从报纸网上都能知道的农民苦难史,一个一个的小故事,或者叫事故更恰当。但是感动于作者的精神和心怀。
  •   实在讲,中国农村里隐藏的 问题是越来越多了,

    越来越多的新生代都不愿意再在农村里生活,所以,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方法 必须尽快地调整加大科技投入。 以适应世界潮流变化
  •   可能是之前抱的期望太高了,感觉像是两本调研日志,学术性不强,但内容还是比较真实感人的,总体上一般吧
  •   作者只是流水账一样的记录了他的所见所得,没有更深层的触及。
  •   图片有点少。
  •   体验式第一手,值得买!
  •   会消失的农村......
  •   只是感觉内容太少,图太多了。份量不足。
  •   一个八岁的孩子,担起了照顾盲人奶奶和妈妈的重担,学习还能那么好,让我感动的掉了眼泪。在农村让人感动而又辛酸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在这个大城市里,到处可见在工地上顶着烈日施工的农民们,他们长年背井离乡,而他们的父母,那些老人,不得不在一把年纪依然在地里辛苦劳作;他们的孩子,也许好几年也见不到父母,得不到父爱和母爱。中国的农村不会消失,可是农民的生存问题何时才能解决。。。。。。
  •   上册已经看完了,除了感动仍然是感动。夜深人静自己却睡不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那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一座座破陋的房子,活着怎样一批人?一碗面条、用稻谷换回来的蔬菜,在感谢那些人。时间已经过去几年了,这些人的生活到底怎么样?矛盾,关注,祝福!
  •   前隆村分两个自然村,两个自然村一前山、一后山,相距约五六公里。前山的村以汉族、土族为主,后山垴中的村子是一个藏族村落。我早晨从花园村出发,沿着河边沙石道向下游走了大约10公里路程,开始爬高山。村民已经开始在地里收割小麦、燕麦和青稞。我问过地里的农民后,顺着崎岖的山路继续上山,农民说离前隆村最少还要走四个小时才能到,他们叫我歇会儿喝点水再走,我边走边和他们说:“那么远我还是加紧赶路吧,回头找你喝水。”  两个小时后我终于爬到一个坡顶,但还是没有看到村子,村子还在山坡的背面。我只有走下一个深深的峡谷底,又向上爬到对面高坡。上到半坡看见一个放牧的小孩子,就向他打听前隆村还有多远?那孩子说:“我就是前隆村的,我要回村里去,你和我一起走吧。叔叔,你是干什么的?你是乡里来的?”我走上前去和他并肩走,摸了摸小孩子的头问他:“我不是乡里的,我是去你们那里看看你们生活得好不好。我听乡里干部说你们这里很穷,是吗?”小孩子没有回答,他低下头默默地向前走着。我以为他没有听明白我的话,又重复了一遍,他依然是低着头,只管走路。但我发现他很细心,略微偏我前边一点点,可时不时地还轻微回头看一下我。我也就没有再问他什么,只是紧跟着他向村里走去。快到村子时,他向坡下指了下说:“那就是我家,你去我家喝点水吧,我爷爷在家。”我就答应了和他一起下坡进了一个土围子的院落。  这个孩子姓牛,他们有兄弟两...个。哥哥去年初中毕业去了西宁打工,他今年刚读初一。小孩子给我从屋子里端出一杯开水,他对爷爷用地方方言说了几句,他爷爷就微笑着急忙让我说:“进屋炕上坐。”我说就坐外边我们说会儿话。爷爷又急忙四处找板凳给我坐,我尽快接过了老人吃力地搬来的凳子。但爷爷听不懂我说话,孙子就代替爷爷向我说:“我爷爷今年83岁了。我不认识我妈妈,因为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她就离家出走了。我爸爸也在西宁,可不是打工,是在要饭。他要饭不是他喜欢要饭。他在我刚上小学时就伤了一条腿,在西宁的建筑工地上受伤的,一条腿没了,残废了。他在家里又不能干农活了,还要吃饭,我爷爷这么大年纪了还要种地养活我和哥哥,还要卖些粮食给我们交学费。我爸爸要是在家,粮食就不够吃了。”  我听完小孩子的话,一下明白了我们走进村子前他沉默不语的心情了。一个懂事又无望、无奈的小孩,他只有默默承受着生活带给他们的压力,一个因贫穷而失去母爱的孩子,还要时时为爷爷的健康、爸爸的遭遇和现在的境况承受心灵上的重压。看着他们这个就像原始部落的泥土做成的居屋和院落,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那是一种吐不出咽不下的感受,梗塞在我的胸膛。  这个孩子在暑期替村里人放牧,可以解决一点书本费,午间(其实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他赶回村子帮爷爷做饭。我走进他和爷爷住的最好的屋子看了看,我只有叹息再叹息,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 阅读更多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