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安德鲁·D·沃尔文 [美]卡罗琳·格温·科克利 页数:245 译者:吴红雨
Tag标签:无
前言
学习倾听能够使你充分地洞察和了解人类最复杂的一种行为和最丰富、最具回报性的一种人际交流方式。实际上,提高倾听能力能让我们——更清晰、更准确地理解信息;更精确地理解语言与非语言信息的传播;犯更少的错误;提高学术水平;更具批判性地思考;提高有效反馈;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倾听的艺术》一书的设计是以提高读者的倾听能力为目的的对倾听行为各方面的研究。比如它所具有的各种原则,这些原则其实融合了包括传播学、听力学、神经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诸多知识,如果我们掌握了倾听过程中的各种理论——这些理论可以说是认知倾听行为的基础,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提高倾听技巧。从古至今,倾听在交流过程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倾听的重要性与倾听技巧,从而给我们的表达、沟通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障碍和麻烦。这本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安德鲁·D·沃尔文和北湾圣罗莎市的圣罗莎学院的卡罗琳·格温·科克利撰写的《倾听的艺术》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领略到倾听的艺术。本书语言简练,引用了大量实例,帮助人们理解有效倾听在个人的学业和职业生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全书共分为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第一部分(第l章至第4章)向读者介绍了有效倾听的重要性及作为沟通行为的倾听的复杂性。第二部分(第5章至第9章)以分类学(主要分为辨别性、理解性、治疗性、批评性和欣赏性)为基础,集中介绍了如何提高有效倾听的各种技巧。第三部分(第10章)则把对倾听的理解和倾听技巧引入传播的各种情景当中——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
内容概要
说话与倾听,哪个更重要?下面的数据很具说服力。 我们每天花在沟通上的时间是:倾听为46%,说话为26%,阅读为15%,书写为13%。我们可以每天“听”一本书,每周“说”一本书,每月“看”一本书,每年“写”一本书。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面对如此多的倾听时间.如此海量的信息,你该怎么听? 传播学者以其专业视角写作了这本书——《倾听的艺术》,旨在告诉你:成为一个愿意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是唯一务实的选择。 与浩如烟海的教人说话的著作不同,《倾听的艺术》教人成为高效的倾听者。它所提供的令人信服的证据和实用系统的方法,让它成为沟通领域的标杆之作。 阅读本书将使你在以下方面得到提升:更具批判性的思考能力,更准确的理解力,更清晰的辨别力——这些将助你得到更多回报:财富、口碑、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安德鲁·D·沃尔文(Andrew D.Wolvin) (美国)卡罗琳·格温·科克利(Carolyn Gwynn Coakley) 吴红雨安德鲁·D·沃尔文(Andew D. Wolvin),美国马里兰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普渡大学传播学博士(1968)。主要研究领域为倾听行为。传播教育以及传播管理,为马里兰大学各年级学生主讲特色课程《口头传播:原则与训练》,代表性著作包括《组织中的倾听》、《传播:一次社会与事业的聚焦》、《变革世界中的商业传播》、《倾听的艺术》等。卡罗琳·格温·科克利(CarolynGwynn、Coakley),圣罗莎学院副教授,致力于倾听能力的实践研究,出版代表作《倾听的艺术》。吴红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1999年、2008年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复旦大学(博士),有多家媒体工作经历。主讲视听语言传播、纪录片创作、节目主持与策划等课程。代表著作:《节目主持通论》、《解读电视受众:多元化需求与大众化电视》。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部分 理解倾听过程 第一章 有效倾听的必要性 寻找倾听角色的典范 倾听是重要的 有效倾听是值得的 倾听经常造成误解 倾听教学的现状 总结 学生作业 第二章 传播过程 传播的构成要素 传播变量 传播是个即时性的过程 倾听者的暗示 总结 学生作业 第三章 倾听过程 倾听——一种独特的行为 倾听的定义 沃尔文科克利的倾听定义和模型 总结 学生作业 第四章 倾听是一种沟通 倾听作为分享的过程 倾听作为作出决定的过程 四项倾听策略 十个影响倾听过程的因素 总结 学生作业第二部分 提高目的性的倾听技巧 第五章 辨别性倾听 辨别性听力的运用 辨别性听力的重要性 辨别性听力的技巧 视觉辨别 听觉和视觉的辨别力 总结 学生作业 第六章 理解性倾听 理解性倾听的运用 有关理解性倾听的几个变量 理解性倾听中的技巧 总结 学生作业 第七章 治疗性倾听 治疗性倾听的必要性 治疗性倾听的技巧 总结 学生作业 第八章 批判性倾听 需要批判性倾听者 批判性思考和批判性倾听的互动 说服的过程 批判性倾听的技巧 总结 学生作业 第九章 欣赏性倾听 欣赏性倾听的过程 欣赏性倾听的机会 如何提高欣赏性倾听的能力 总结 学生作业第三部分 运用有效的倾听技巧 第十章 倾听者的传播角色 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总结 学生作业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或许另一个调查的结果对我们更有所启发:在有青少年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平均每天交流的时间只有14分钟,并且当中有12分钟是用来讨论“晚饭吃什么”、“电视导报在哪里”和“今晚谁用车”等话题。很快我们就能意识到剩下的花在交流和增进感情的2分钟时间(质量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倾听在婚姻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也被证实。霍尔曼和博尔调查了57对已婚夫妇后发现,没有防备或感情进发式的自我坦陈与乐意倾听他人看法的交流是维系婚姻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与之相对,威诺克发现,不能或不愿意倾听是损害婚姻关系的主要因素。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认为配偶是倾听角色的典范。谢尔。海特所做的调查显示,在4500名被调查的女性中有77%的人当被问及“你配偶让你最生气的事情是什么”时回答说,“他们不听我讲话”。可能有些男性会辩解道,尽管我们不说那些“哼”、“嗯”、“我明白”等女性认为是积极的倾听符号的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倾听,我们认为,这些语气词只是同意的符号而不是倾听符号。的确,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成为对方的倾听角色典范,但是要想认识到这种可能性,彼此必须理解对方如何倾听——彼此必须把对方的倾听视角和自己的结合起来。但是,我们有多少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呢?最后我们来谈谈朋友。少年时代,大多数人都把朋友置于优先倾听者之首。尽管我们的青少年同伴并不具有角色典范的倾听行为,但是他们之所以被珍惜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愿意接受我们,并在我们界定自己到底是谁时给了我们培养自尊的充分养料,因此,他们理应受到更高的评价。但是,到了成年,为什么我们还是继续将朋友排在倾听者名单之首呢?这个问题还有待研究者深思和探索。不过我们可以假设,因为我们和他们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倾听关系,所以我们与他们更为亲近。
后记
这是一个缺乏倾听的时代,因为,谁都愿意说。经历这本书的编译,对于我,是一种洗礼。我曾认为倾听是一件再简单、容易、自然不过的事情,就如同我们每天呼吸一样,但现在知道了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天真,其实我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擅长倾听。不会倾听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在于我们并不想倾听,我们不想了解对方真正的想法,我们更不关心别人的生活,甚至于倾听的唯一目的变成如何使自己说得更好。于是,在这样一个只关注说话的年代,倾听显得尤为珍贵。何谓倾听?很多时候我们早已习惯把倾听视作一种被动行为,喜欢坐着什么也不做,而让说话者独自承担使沟通顺利进行的责任。我们经常做的事就是不承认自己可怜的倾听能力,而只会说,“哦,他讲话太无聊了”或者“一个多没价值的话题啊”,从而把自己作为倾听者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而本书反复强调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倾听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行为,它要承担沟通过程中至少5l%的责任,这样一份责任需要倾听者投入积极的、动态的、互动的沟通过程当中,同时要善于运用各种倾听技巧,从而达到理想的倾听效果。这一观念颠覆了以往人们对倾听的认识,那就是,倾听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积极参与的并对沟通结果负责的过程,因此,倾听者应该是一个负责任的交流者。贯穿在这样一种强大的理念下,作者开始努力寻找我们这个社会中各类倾听角色的典范,他们中既有个人角色的典范如父母、配偶与朋友;更有职业角色的典范如教师、医生、警察以及政府官员等。但遗憾的是,我们发现,真正的倾听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每当我靠近这本书,我越被吸引,越感到倾听的匮乏,也就越感到有效倾听的重要性。本书用大量翔实的例子,生动证明了现实生活中无效倾听导致的种种损失,小到合作关系破裂,大至航空飞机失事,这些事情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周而复始,持续上演。每天只要我一进入这本书的编译状态,我就会不停地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天,到底谁在倾听?”
编辑推荐
《倾听的艺术(第5版)》编辑推荐:职场人士不得不读的一本。如果你是行政官员、记者、管理者、营销员、医生、教师。记住不要急于表达,先学会有效倾听,因为倾听是回报率最高的沟通能力。〈br〉关于倾听的经典书籍,沟通领域的标杆之作,职场人士提升沟通技能的必备手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