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

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复旦大学  作者:傅勇  页数:169  
Tag标签:无  

前言

  尽管中国经济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但它的体制和组织结构始终让人着迷。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的经济学家就发现中国的计划体制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安排,与苏联的标准模式不同。一个最重要的不同是,中国的地方政府拥有资源和控制经济的强大能力。这在中央集权计划经济模式下是不多见的模式。苏联式的集权计划模式一直都是依赖中央的专业部门对生产者进行垂直的计划控制,在财政上地方政府并没有自主的权力。但中国的计划经济模式一开始就烙上了分权的印记。从实行中央集权计划经济模式之后不久,中央与地方之间围绕计划管理权力与财政收支管理的制度就一直处于政策和理论争论的焦点,导致中央与地方之间反复不断进行权力的划分、调整与妥协,也导致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即使中央有多次重新集权尝试,地方政府的权力也始终没有受到削弱。每一次的集权努力都是短暂的、不成功的,而且都是以过渡到更大程度的分权而收场的。  这个体制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和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财政改革开放之后得以继续维持并形成了一个财政在中央与地方之间高度分权的模式。即使1994年的分税制使得中央的收入更加集中了,但依然没有改变由地方担当经济发展和组织投资活动的分块结构。如果用地方政府支出的相对比重来衡量的话,中国可能算是当今世界上最分权的国家了。

内容概要

  《中国式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探索转变发展模式的制度性框架》分析了中国式分权的核心内涵,即经济分权同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紧密结合。在此背景下,《中国式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探索转变发展模式的制度性框架》试从地方财政收支结构和公共物品供给的角度,考察中国式分权是如何成功地塑造地方政府的增长取向的,并探讨分权治理和与之相伴随的政府竞争对财政支出结构和公共物品供给效率所造成的成本和扭曲。通过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我们发现,财政分权和政府竞争是决定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因素;中国式分权并没有提高地方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不是因为财力不足,而是因为缺乏提供的积极性;有效的财政激励并不必然增加地方政府的合意性。我们建议,合理划分支出责任,增强财政透明度;实行更合理的财政平衡政策和区域政策;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改革政绩考核机制,重塑地方政府行为模式。  分权是一个世界现象,增长却不是。大国的发展道路离不开分权,那么,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政府治理模式,以保证地方政府为增长而不是为寻租而竞争就成为此道路上必须克服的障碍。  《中国式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探索转变发展模式的制度性框架》适合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师生以及经济爱好者作为参考读物使用。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本书结构与主要内容概览 1.3 方法与数据  1.3.1 研究方法  1.3.2 指标数据 1.4 创新之处第二章 财政分权、公共物品供给与地方政府行为取向:文献述评 2.1 财政分权理论的演进:从FGFF到SGFF 2.2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 2.3 财政分权能促进公共物品的供给吗? 2.4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决定第三章 中国的分权有何不同?从财政安排到政府治理 3.1 中国式分权的内涵 3.2 分权改革与财政激励的强化:实证分析 3.3 政府治理体制 3.4 一点评论第四章 分权竞争与地方政府行为模式:一个分析框架 4.1 引言 4.2 文献述评与相关问题  4.2.1 如何构造一个考察分权有效性的框架?  4.2.2 分权竞争与财政收支结构扭曲, 4.3 模型 4.4 分析  4.4.1 资本不流动  4.4.2 资本流动、分权竞争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  4.4.3 福利分析  4.4.4 税制设置与财政收支模式的联动 4.5 稳健性及若干扩展 4.6 结论性评注第五章 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 5.1 引言 5.2 计量模型、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5.2.1 计量模型  5.2.2 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5.3 实证结论  5.3.1 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政府支出结构  5.3.2 重大政策对政府支出结构的影响:西部开发、科教兴国与所得税收入分享  5.3.3 瓦格纳定律与Tiebout机制的检验及其他 5.4 政府支出行为的变化与地区差异:进一步的探究  5.4.1 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行为影响的跨时差异与地区差异  5.4.2 地方政府行为取向因何改变:分税制改革、区域协调政策与市场化改革 5.5 结论附录:本章数据说明第六章 事权下放与财政融资:制度背景第七章 公共支出地方化提高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吗:来自基础教育和城市公共领域的证据第八章 结论、政策含义与研究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五章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决定。5.1节提出问题;5.2节对指标选取、计量模型和数据加以说明;5.3节考察分权和竞争以及其他变量对支出结构的影响;5.4节深入分析这种影响的跨区差异和跨时差异;最后是本章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章通过构造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指标,利用1994-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分权和竞争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并利用1986-2004年的面板数据检验财政支出结构的跨时差异和跨区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式分权在推动市场化和激发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同时,在支出结构上也造就了“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的扭曲成本,竞争对支出结构的最终影响则取决于分权程度,而1994年之后包括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在内的现行重大政策并没有有效缓解这种偏向。同时,西部开发战略和分税制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改变了政府的公共支出行为和竞争行为。这不仅能对我们所观察到的地方政府行为给出合理解释,同时也为评价我国财政分权下支出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效视角。  要考察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问题,前提是要把一些特征事实弄清楚。第六章首先回顾中央地方财政体制安排的历程和现状,6.2节分析公共支出责任向地方的下放和公共物品投入的不足;6.3、6.4节分析地方政府为满足这些公共支出需要而进行的预算内外的财政融资。本章发现,整体而言,地方政府拥有较强的财政资源,公共支出和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深层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上的偏向。  第七章实证检验财政体制和分权治理是否改善了地方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其中,7.1节提出问题,7.2节简述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供给公共物品之间的关系,并评论针对中国的此类文献提出有待检验的命题;7.3节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体制安排以及政府治理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7.4节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作进一步讨论,最后是本章的结语和政策讨论。与流行的文献不同,本章关注的是公共物品供给的结果或质量而不是公共投入本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式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值得购买的一本好书,在探寻中国式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方面很有见地。
  •   是研究中央地方分权模式分权特征的一本博士专著,还没有看完
  •   内容精干而丰富,较规范的实证研究,有比较独到的研究结论,推荐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