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缪克构、 杨莹雪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03出版) 作者:缪克构,杨莹雪 著 页数:93
前言
走进徐伯清的画室,迎面可见张大千撰写的对联:樵客出来山带雨,渔舟过去水生风。转过身,墙上又见吴湖帆的青绿山水画卷,还有恽南田的牡丹竹石图、董其昌的行书轴……满室书画,墨香清淡,好一派宁静悠然的意境,主人便在其中挥毫运墨、自得其乐。徐伯清出生于温州雁荡山的中医世家,三岁开始临池濡墨,五岁时便有志于书画艺术,不能不说是天性使然。及至年长,徐伯清得遇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等名师,书法技艺精进。他一直牢记张大千的教诲一一“每幅画像要画它几千遍,直到自然地背出来;如果能背出一百个人物,那就可当代独步,成为第一高手了。”他每天伏案十小时,用蝇头小楷抄录二百余万字的《宋人轶事汇编》,被老师谢稚柳赞为“有六朝人笔意,信为不易。”从吴湖帆那里,他明白了细细观摩家藏历代名迹乃学画练字之妙法,通过吴老的点拨,在颜体的基础上开始潜心钻研褚遂良和“瘦金体”。一边是名师现身说法,一边是专攻苦练,徐伯清楷书技艺大进,风格初成,渐渐能将颜、褚、瘦金诸体化为己用、融为一炉。所作小楷寓刚劲与婀娜于一身,点划带有隶意,捺括近乎颜体,笔断意连,挺拔处有瘦金书味,而自成一格了。徐伯清的人生看似平淡却又颇具传奇。八十多年的风霜雨雪,他从翩翩少年成了耄耋老人,满头青丝换成了寥落白发;但他对书法的热爱、执著和痴迷却从未改变。无论在安宁的时代,还是在动荡的岁月,无论处身清苦的生活,还是浮华的商业社会,徐伯清永远都伴着一支笔、一池墨,安然走过。不是一朝一夕、几月几年,而是长长的一生,他用一笔一墨塑成了自己的雕像——别人牙牙学语时,徐伯清就开始“牙牙学字”;渐成少年,他日日都在石榴树下练笔;拜得名师,他每天伏案十个小时;工作之后,他见缝插针研习,每每废寝忘食;被关进牛棚时,他心存笔墨,用手指蘸水在地上练字;“文革”岁月里,他躲在自家卫生间挥毫运墨,一块搁板,一张矮凳,其遇虽穷,其心自乐;豫园廿三年,他的笔没有停过一天,为中国书法艺术在国门初开的岁月走向世界起到了重要的传播作用;退休在家后,他起床第一件事仍是写字;在医院,高烧到39.6 度,他只要一坐到书桌前写字便忘掉病痛。徐伯清的人生早已和书法艺术血脉相连、难分难解。一路写来,他的书法自成一格,为当代书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内容概要
走进徐伯清的画室,迎面可见张大千撰写的对联:樵客出来山带雨,渔舟过去水生风。转过身,墙上又见吴湖帆的青绿山水画卷,还有恽南田的牡丹竹石图、董其昌的行书轴……满室书画,墨香清淡,好一派宁静悠然的意境,主人便在其中挥毫运墨、自得其乐。
书籍目录
代序 斯人为书法而生卷一 雁山云影卷二 负笈沪渎卷三 痴字无悔卷四 诲人如一卷五 静水流深后记 他们和我们
章节摘录
插图:中国书法艺术亘古不变的魅力,在于它字中融画,画融字中;更在于它是书法家性灵、感情的产物,能将书法家的精神境界传神地展现出来。徐伯清练习书法之时心中不带杂念,陶醉在笔墨纸砚之中,可谓一片冰心。其草书笔势纵横恣肆,未可端倪;尝以其“长笔”闻名,誉之者称其“效‘大干体’,由孙过庭为津梁,上窥‘二王’者”。但一些人也并不赞同他的“长笔”,认为徐伯清所作“太过”。晚年徐伯清阅尽世事沧桑,置他人毁誉于度外,渐入云淡风轻之境,其草书作品也开始在恣意道劲之外透出这份从容。他说:“孙过庭以为草书贵流而畅,非精熟之极殆难语此。”他反观自省,以一二长笔重笔振起全幅气势,“但求其上下左右靡然从风、协和无间为己足,更何暇计及他人之毁誉哉?”一向强调草书需严守“法度”的徐伯清认为,草书的最高境界当从“有法”走向“无法”,“守法度而不拘泥于法度”,亦如孔子所云“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他笑着说,唯有谙熟笔法之后,才能运笔自如、化繁为简,做到胸有丘壑,“化有法为无法”。亦如庖丁解牛,掌握牛的肌理之后能“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自然游刃有余;倘若不得其理却又一味求快,就是乱解,只能弄得一团乱麻、血肉模糊。徐伯清的草书清丽洒脱,如同清风出岫,明月入怀;仿佛无声的音乐,无形的绘画。“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幅草书正如一幅悠闲自得的隐居图,山林清风、恬淡墨香,带人步入空山,忽闻春鸟,夫复何求?
后记
山中无甲子,岁尽不知年。埋头跋涉于“中国影响·温州大家”项目繁茂幽深的群山峻岭之间,一位位文化前辈的音容笑貌近在眼前,其气象格局却令我们登之弥艰。不觉庚寅虎年已追至己丑岁尾了……翻开记事本,一个个远去的片段渐已定格为隽永的记忆——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报告指出: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温州第一,其价值取向、创业精神、创新氛围、交往操守等指数名列前茅。此调研报告引起各界高度关注,质疑声众。改革开放三十年间,被一些人称为“经济热土、文化沙漠”的温州,对蓝皮书的结论亦喜忧参半。行动是最好的回答。2009年初,立志做“新青年领跑者”的上海温州青联整合内部人才与资源,联手一批富有文化眼光与社会责任感的商界精英,策划推出“中国影响·温州大家”系列活动,以同乡后学的视角,为教育、科技、艺术、经济等各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高龄文化前辈,整理图文影像资料,创作人物传记、纪录片,分享他们的人生收获与智慧结晶,并逐步开展一系列研究与弘扬活动,探访大家“大”之根源所在。此活动创意来自“大家”,成果理应还之“大家”,希望以此反哺家乡,为温州新一轮发展输送文化软实力,打造温州文化新名片!此策划很快得到了上海团市委、浙江团省委、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团市委、温州市政府驻沪办、沪杭两地文化前辈的认可与支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09年4月25日上午,丛书(艺术卷)启动仪式在雁荡山举行。让雁荡山见证我们又一次出发,这是芳草对土地的感恩,儿女向母亲的承诺。
编辑推荐
《笔墨人生:书法家徐伯清传》是中国影响·温州大家·艺术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