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建军 页数:170
Tag标签:无
前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可以传承,也可以学习和交流。然而,跨语际的文化交流通常需要借助于翻译的作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怎样处理文化问题,是每个翻译工作者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在翻译实践中,文化怎么译的问题,人们进行过很多的探讨,观点各异。比如,中西姓名的习惯存在差异性,对中国人的姓名翻译,有林林总总很多方法,如章子怡,有的采用适应西方人的习惯,将姓置后处理,译作“Maggie zhang”,ziyi zhang和zi-yi Zhang;有的坚持中国人的习惯,姓与名的位置不作调整,译作zhang ziyi,或者zhang zi-yi。其中,有中西姓名混译的,也有在中国人名两个字的拼音间加连字号的或不加连字号的,等等。本人认为,在翻译处理文化问题时,要弄清楚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为什么目的而翻译的问题,也就是说,翻译的动机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翻译动机往往决定具体翻译行为。例如,我国奥运冠军李宁退役后,创办了“李宁牌”运动服装公司,为了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曾将“李宁牌”译成了“Lining”,可是,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并不理想。经调查发现,该英文商标品牌Lining并不能让外国人联想到中国的奥运冠军李宁其人,原来英文Linning是服装的“衬里”的意思,刚好与该商标品牌重合。
内容概要
本书试图从分析中西文化的渊源和差异入手,阐明中西语言在文化影响下的差异,继而对文化翻译中的影响因素如文化的缺位和错位进行分析,阐述对等理论、归化异化理论和目的论等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及倾向性把握,提出文化翻译中注重文化内涵,摒弃语言层面翻译的微观论,弘扬文化层面翻译宏观论的文化翻译原则和策略。
作者简介
李建军,安徽省太湖县人,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来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编写出版了《新编英汉翻译》、《710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应试技巧——阅读与写作》、《英汉应用文互译》,参编《新编英美概况》等专著和教材,出版译著Ancient Folkhouse in Southeast of China一部。1995年被评为安徽技术师范学院“优秀教师”。1996年获得“陈香梅教育奖”。2001年获“安徽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同年获得安徽技术师范学院“优秀教师”和“教学优秀奖”。2002年到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工作。2004年入选浙江师范大学“四级人才梯队”,被评为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同年7月,被衢州市人民政府聘任为衢州学院外语系兼职系主任。2005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学 第二节 语言、文化与翻译第三节 文化翻译的倾向第二章 中西文化的渊源及其影响下的文化差异第三章 英汉语言的文化承载第四章 文化翻译的误区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文化翻译的误区 第二节 文化缺位 第三节 文化错位第五章 翻译中的文化等值与文化欠额第六章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第七章 文化翻译的目的第八章 文化翻译中的宏观与微观论 第一节 宏观文化对微观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文化翻译中的“原味”与“异味”之辩 第三节 文化翻译中的二度性过滤与创造性叛逆第九章 结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文化 在汉语中,文化是“人文教化”的简称。按其排列顺序可知,是先有“人”,后才有文化的。也就是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凝结了人类的经验和才智。 据专家考证,“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和文字。汉语中“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据《易·系辞下》记载:“物相杂,故日文。”《礼记·乐记》日:“五色成文而不乱。”据《说文解字》解释:“文,错画也,象交叉”。在此基础上,“文”有若干引申意义:其一,指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具体化为文物文化、礼乐制度等;其二,指与“质”、“实”相对应的彩画、装饰、人为修养等;其三,指美、善、德行等。 汉语中的“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等,如《易·系辞下》日:“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素问》日:“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化”是事物在形态或性质方面的改变。文化中的“化”即“教化”,是“文”的引申和应用的结果,包括群族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在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中得以产生、继承、传播和认同的过程和手段。 “文”与“化”并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即自然规律;“人文”是指人伦社会的条律和规范,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