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的哲学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庆熊  页数:211  字数:23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初,西方学者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问题上出现了两条相互对立的思路:一条是实证主义的思路,另一条是现象学一诠释学的思路。纵观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实证主义的研究模式和现象学一诠释学的方法都取得了部分的成功,但又遇到了各自的问题。   本书即围绕方法论的问题展开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哲学讨论,全书的重点是实证主义的方法、诠释学的方法、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方法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并把维特根斯坦的转型看作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转型的契机。   本书所涉及的论题是国际学界的前沿问题,亦是热点论题,本书也是我国第一部深入探讨相关问题的学术专著。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尝试打通英美哲学和欧陆哲学的界限,从而为探讨相关问题提供更为广阔的背景;同时,在社会科学的哲学研究中,综合旨在理解的诠释学的方法和旨在说明的实证的方法,也是哈贝马斯等当代西方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共同关心的课题,本书也在这一方向上展开努力,力图把哲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

张庆熊,1950年生于上海.1983—1993年在瑞士留学和工作,先后获瑞士弗莱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11月回国后任教于复旦大学哲学系;1998—1999年德国波茨坦大学访问学者、德国开姆尼茨大学客座教授;1999—2000年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穆勒: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引导者 一、实证主义的基本主张 二、穆勒的“道德科学”的概念 三、穆勒的归纳主义 四、穆勒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五、穆勒的“具体演绎的方法” 六、简评第二章 狄尔泰: 精神科学的自主性和生命意义的诠释学 一、狄尔泰的问题意识和生平著作 二、精神科学的自主性 三、诠释学方法 四、描述心理学和心灵生活的结构关联 五、简评第三章 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的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科学研究的途径和进化认识论 二、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准 三、三个世界 四、历史主义的贫困和开放的社会 五、简评第四章 维特根斯坦对说明和理解问题的重新思考 一、奥古斯丁对语词意义的理解的观点 二、语言的图像论所遇到的对语词意义理解的困难 三、意义、用法与规则 四、理解、说明和参与语言游戏 五、说明、定义与训练 六、说明、本质与家族相似 七、简评第五章 维特根斯坦对意向性问题的重新思考 一、概述布伦塔诺和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 二、维特根斯坦谈布伦塔诺等人意向性学说中的问题 三、维特根斯坦谈如何认识意向行为第六章 维特根斯坦对先验问题的重新思考 一、三类句子 二、如何理解实体属性之类的范畴 三、“规则”和“先天范畴” 四、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与“先天综合判断”的看法第七章 本体论研究的语言转向——以维特根斯坦为引擎的分析哲学的进路 一、语言和本体 二、“奥康姆剃刀”和本体 三、现实性和可能性 四、语境中的存在第八章 温奇:把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 一、哲学的方位 二、社会现象的本性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三、对以实证主义为主轴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批评 四、简评第九章 利奥塔: 抵制大叙事的压抑和提倡公正的语言游戏 一、叙事与合法性 二、对现代大叙事的质疑 三、公正的语言游戏和重写现代性 四、简评第十章 哈贝马斯: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 一、生活形式和生活世界 二、社会行为的划分和世界的划分 三、言语行为与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关系 四、简评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穆勒是英国实证主义最早的代表。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宗教、道德等各方面都有著述,其主要著作有:《逻辑体系》(1843)、《论自由》(1859)、《功利主义》(1886)、《汉弥尔顿爵士哲学研究》(1865)、《孔德和实证主义》(1865)、《论宗教》(1874)。《逻辑体系》是一部全面论述他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集大成之作,他一再修订再版,至1875年就出到第9版。在该书的最后一卷(即第六卷)中他对实证方法在“道德科学”(the moral science)中的应用做了系统的阐述。该章的标题为“论道德科学的逻辑”,讲的是研究“道德科学”的方法论。  穆勒在《逻辑的体系》中使用“道德科学”这一名称。今天听到它时,人们会把它理解为伦理学或有关道德的学说。然而,在穆勒的用法中,它的含义比“社会科学”还要广,社会科学只是道德科学的一部分。从该书的上下文看,“道德科学’,包括有关人的本性、人的性格、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规律、伦理规范、民俗习惯、社会体制、政治体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因此“道德科学”包括“人的本性的科学”(a science of human nature)、“心理学的科学”(a science of psychology)、“人的性格形成的科学”(the science of the formation of character)或“品格学"(ethology)、“社会科学”(the sodal science)等。“道德科学”这个名称可能来源于柏拉图对知识的划分。柏拉图把知识分为“辩证法”、“物理知识”和“道德学说”三大类。受到柏拉图的影响,在西方的哲学传统中,特别是在英国的哲学传统中,“道德科学”成为一个与“自然科学”相配对的概念。穆勒大概就是依据这一分类法,提出他的“道德科学”概念,有时他为清楚起见,也把“道德科学”称为“道德和社会的科学”。英国哲学家洛克、怀特海也使用这一广义上的道德科学的概念。  在穆勒那里,关键的问题不在于道德科学的覆盖面有多广,而在于道德科学的科学性何在?在穆勒看来,道德科学的科学性就在于实证的方法。一旦把实证主义的方法运用到道德知识的领域中去,这些知识就获得科学的地位。他明确指出:“如果我已经成功地列举并刻画了一般科学的那些方法的话,那么适用于道德和社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也就已经被描述过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科学的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社会科学领域的精品书籍,值得深入阅读
  •   张庆熊写的书通俗易懂,对学习社会理论很有用处。
  •   已经收到 已经收到已经收到
  •   还不错要慢慢看呢
  •   书不错,其中涵义还需细细体会
  •   这本书纸张一般,多出折痕,后面还脱胶了,幸好这本书本身具有的精神价值无法被磨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