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蔡晓月 页数:286
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创新是一种系统现象。熊彼特式创新从“创新规则”的角度,打开“创新”这一黑箱。本书以熊彼特式创新为研究对象,进行概念分析、理论研究、延伸讨论。 熊彼特式创新理论突破对于“创新”的传统理解:偶然随机、不确定性、渐进、高风险;基于创新规则,区分熊彼特式创新与非熊彼特式创新。逐利并不是熊彼特式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一定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动力条件之下,突破要素禀赋约束的压力催化“企业家精神”,这才是创新的根本动力。依照某种规律进行生产函数的组合,资本、人力资本、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将决定创新的动力、过程及结果;使得创新从偶然成为一种必然。非线性的创新结果将带来丰厚的高收益,从而熊彼特式创新可以获得“企业家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 依据熊彼特式创新的理论分析,本书构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资本一人力资本信息知识”空间维度与“原域一原域的连接变迁的均衡”时间维度。 首先,论证封闭条件下创新的作用机制与条件:熊彼特式创新是内生自发的,在没有外生力量推动的情况下,较高的预期利润增长率,以及较高的要素投入率等内生因素将会推动熊彼特式创新。 接着引入外生因素,从封闭条件拓展到开放条件。原域在缺少内生推动力时可以利用外生因素推动创新。资本、人力资本、信息知识等要素进入原域。
内容概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创新是一种系统现象。熊彼特式创新从“创新规则”的角度,打开“创新”这一黑箱。本书以熊彼特式创新为研究对象,进行概念分析、理论研究、延伸讨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创新的文献综述与理论轨迹 第三节 研究的对象问题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逻辑框架与研究结论第二章 熊彼特式创新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熊彼特式创新 第二节 企业家精神 第三节 突破要素禀赋约束 第四节 基于熊彼特式创新的分析框架 第五节 创新与要素 本章小结:熊彼特式创新的本质第三章 创新原域 第一节 封闭式创新原域 第二节 创新原域中的资本 第三节 创新原域中的人力资本 第四节 创新原域中的信息知识 第五节 进一步的拓展与应用 本章小结:建立创新原域第四章 创新组织:创新原域的连接 第一节 创新原域的连接 第二节 捆绑式组织网络特性的考察 第三节 捆绑:内部合作动力机制 第四节 捆绑:外部竞争动力机制 第五节 进一步的拓展与应用 本章小结:连接成为创新组织第五章 创新的变迁1:资本融资激励机制 第一节 创新原域的外生资本 第二节 资本在创新原域连接中的作用 第三节 变迁:资本融资的生命周期 第四节 变迁:创新组织中金融结构的调整 第五节 进一步的拓展与应用 本章小结:引入外生资本第六章 创新的变迁2: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第一节 创新原域中外生人力资本 第二节 资本在创新原域连接中的作用 第三节 变迁:人力资本的多期激励 第四节 变迁:跨期分享激励的外部环境与调整 第五节 进一步的拓展与应用 本章小结:引入外生人力资本第七章 创新的变迁3:信息知识网络机制 第一节 创新原域中的外生信息知识 第二节 外生信息知识在连接中的作用 第三节 变迁:信息知识的网络竞争 第四节 变迁:信息知识的网络兼并 第五节 进一步的拓展与应用 本章小结:外生信息知识第八章 国家创新指数与创新战略分析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与熊彼特式创新 第二节 建立实政分析模型 第三节 创新的内生效应与外生效应 第四节 我国的自主创新及其战略分析 本章小结:自主创新与外生创新全书总结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化进程的反映,普遍存在于许多地区,并被作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我国对创新的研究主要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最近几年,在我国专业性刊物中,大量文章主要参考发达国家关于国家创新系统和知识创新的文献。本书突破以往对于创新研究仅局限在创新的定义分类、技术创新过程、经济周期波动等方面的状况,转而深入研究创新的模式类型、产生原因、条件环境、过程机理。对创新运作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拓展经济学的研究视野、探索创新方式的实现途径,也有助于为我国创新战略发展政策和创新的发展方式提供参考。 因此,本书在理论层面上探寻创新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打开创新“黑箱”。梳理“创新”的研究,抓住其本质,区分不同类型的创新。通过拓展整理创新理论,归纳提炼创新因素与条件,构建解释创新模型,阐述创新产生的动力与过程,解释现实经济的增长,让混沌的“创新”变得清晰起来,为实现熊彼特式创新提供理论基础。从看似偶然的“创新”中总结规律,研究走向必然的“创新”。 同时从历史上来看,世界各个地区不同类型的创新产生及其演进,乃至国内形形色色创新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发现各自具有不同的原因,离不开一些重要因素的支持。有些地区尽管一些因素比较相像,但是最终却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历史上以及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甚至是中等发达国家,都希望能够复制“创新”,实现硅谷的新经济增长;但是由于“创新”具有动态性、风险性、高成本、高收益的特点,试图通过公共政策来模仿硅谷发展的努力,结果却是收效甚微。这是由于误解硅谷现象的创新本质而导致的结果(青木昌彦,2005)。东西方文明出现分岔0),在劳动分工起源上扮演不同角色,可以用信息知识的扩散、交流与模仿,学习与竞争来解释(陈平,2004)。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