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善锬 主编 页数:724
内容概要
近20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以及研究方法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肾脏生理的认识从传统的器官水平迈入分子水平。肾脏生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许多对肾脏病理生理的诠释也有重大改变。这些重要进展不但深入了对肾脏维持其基本功能的机制的了解,也奠定了肾脏在机体内部或外部环境改变下进行精密调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些新进展使人们对各种原发和继发的肾脏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由此延伸出许多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肾脏生理在全身生理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传统的原因(对肾脏生理的了解较其他脏器生理为晚)和复杂的研究手段,我国对肾脏生理的研究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迄今为止尚没有一本介绍肾脏生理的专著,而一般的生理专著对肾脏生理的描述内容相对陈旧,更没有分子水平的介绍。在我国肾脏病临床实践中,也是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着重于免疫机制背景,而忽略了许多与现代肾脏生理有关的内容。例如肾脏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肾脏离子通道转运,肾脏血流动力学的自身调节,以及患全身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时肾脏各部分的调节等。由此导致人们对免疫性肾脏疾病以外的许多肾脏损害(如糖尿病、高血压肾损害等)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严重影响了该领域研究的更新和发展。这些情况已逐渐为肾脏病学界专家所共识,但国内对肾脏生理学有专长的基础或临床工作者不多,尽快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已是刻不容缓的要事。 肾脏生理学一向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病科的专长。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开创者之一邱传禄教授即以肾脏水、电解质代谢的研究为专长。80年代中期华山医院肾病科引进肾脏生理研究的微穿刺等设备和技术,成为全国研究肾脏生理少数中心之一,并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全国肾脏生理研修班,培养了较多该领域的骨干和研究生。90年代开始,我科多侧重于以现代肾脏生理与临床为中心的研究,如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一氧化氮和血管紧张素等)在高血压、糖尿病和肾衰竭中的作用等,取得一定的成果。90年代中期伊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在原有的坚实基础上,更加密切与国外先进机构合作,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进展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脏与全身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对肾脏的影响等方面作了大量有别于国内其他重点单位的有关肾脏分子生理与临床的研究。因此,对我们来说,编写一本反映分子水平的肾脏生理学的最新进展,并将肾脏分子生理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专著,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书的特点在于: 1、介绍肾脏各部位生理功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特别着重对生理功能的调节,便于与临床相关部分的呼应。 2、为便于临床工作者的理解,本书除按肾脏生理的基本层次来编排外,还同时从肾脏各个结构来介绍。例如,在肾小球部分,除了介绍滤过功能外,还就其相关组成成分如足细胞、系膜细胞、基底膜、内皮细胞等分别加以叙述。每章在介绍生理内容的同时,还深入阐述了与该部分生理内容最密切相关的疾病,使读者得以融会贯通,实现基础与临床的密切联系。这种编排方式具有创新性,也使需要较新肾脏基础知识的人员,特别是研究生、教学医院的高年资医生都可以作为参考用书。 3、为了便于读者读懂相关内容,本书还介绍了基因工程在肾脏领域的应用和血液成分分离治疗方法。 4、本书作者都是从事肾脏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学者,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国内外接受过本领域专门培训并对所编写的章节内容做过相关研究的专家为主。作者大部分是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师,不少是目前还在国外进行研究的非常活跃的专家。参加编写的还有部分是具有博士学历的年轻学者,他们所参与编写的章节大多是他们博士研究论文的内容,因此能够做到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践。 5、本书力求反映肾脏生理与临床领域最新的进展和观点,引用的参考文献主要为2000年以后的,每章章后都著录了本领域权威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包括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Physiology Review, 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Kidn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Science, Nature Medicine, Cell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Hypertension, Circulation等。本书临床诊断和治疗部分,严格按照UpToDate标准(美国肾脏病学会每4个月更新一次的指导美国肾脏病学家的规范文件),以及最新出版(2008)的Molecular Renal Physiology, Therapy of Nephrology and Hypertension进行阐述,以保证临床引用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尽管笔者尽了最大努力,但难免有疏漏之处, 恳切期望广大读者及同道们予以指正。
作者简介
林善锬,1935年出生于福建。1959年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之后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科工作。现任复旦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华山医院终身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1989年任博士生导师,之后历任华山医院内科主任兼肾脏内科主任、上海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0—1988年和1992—1993年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旧金山总医院肾研究中心、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肾脏病科担任访问学者和研究课题负责人(美国心脏学会多肽激素与钠盐代谢分课题,1984—1986),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兼职副教授(1986—1987)等。1998—2002年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任委员,1999—2003年任(《中华肾脏病杂志》总编辑,2001—2007年被选为国际肾脏学会理事,1997年至今任国际肾脏学会全球发展委员会委员,2005-2008年任国际肾脏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小组亚太地区负责人。2003年获美国肾脏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USA)全球杰出贡献奖章(International Distinguished Medal)。 主编《当代肾脏病学》及担任多部专著分主编等。主持过国家多项专题研究基金。发表论文600多篇,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近40名。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现代肾脏生理与临床 1 肾小球滤过功能与临床 2 肾小球足细胞生理与临床 3 肾小球系膜细胞生理与临床 4 肾小球基底膜生理与临床 5 肾小球内皮细胞生理与临床 6 近端肾小管的物质转运与障碍 7 初级纤毛的生理功能和肾脏疾病 8 钠代谢及其紊乱 9 钾代谢及其紊乱 10 钙磷镁代谢及其紊乱 11 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分子生理及临床 12 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13 肾脏间质生理与临床 1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生理与临床 15 促红细胞生成素生理与临床 16 活性维生素D生理与临床 17 前列腺素生理与临床第二篇 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机制与临床表现的现代认识及治疗 18 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 19 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相关因素 20 慢性肾脏病临床表现的分子机制 21 慢性肾脏病的诊断 22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 第三篇 急性肾损伤分子基础与临床 23 肾小管再生及损伤的分子基础 24 急性肾损伤临床进展第四篇 肾脏疾病的免疫基础 25 原发性肾脏病与免疫 26 继发性肾脏病与免疫 27 免疫抑制剂在肾脏病的应用第五篇 肾脏替代治疗 28 血液透析 29 腹膜透析 30 肾移植分子生物学第六篇 血液成分分离相关技术及临床应用 31 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2 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分类与方法 33 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治疗原理 34 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治疗要点 35 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临床应用第七篇 肾脏病学研究方法进展 36 基因工程与肾脏病学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篇 现代肾脏生理与临床1 肾小球滤过功能与临床1.1 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调节肾小球是一个由内皮、上皮以及系膜细胞等成分组成的特殊微血管结构。两端分别由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相互连接。这些成分各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使血液通过后能有效而最终又能选择性超滤出特殊成分的超滤液。近年来,由于各种研究方法不断进展,人们已能直接测定肾小球内各部分的血液速度、压力,也能直接观察到组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各成分的精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相联系的特征,以及它们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情况时的改变。另外,许多研究也阐明肾小球不仅是个强大的滤过单位,同时它又是许多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这些激素通过对肾小球各成分,包括系膜细胞、入球或出球小动脉上的平滑肌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肾小球滤过压力、毛细血管滤过面积及滤过系数等,从而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球不仅是许多激素作用的靶器官,而且还是许多激素合成的场所。这些激素包括。肾素、前列腺素I2(PGIz)、前列腺素E2(PGE2)、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氧(NO)等。在肾内诸多调节改变背景下,包括肾脏神经、肾内压力、肾小球血流流变学、代谢改变如葡萄糖代谢紊乱等等,都可影响肾小球的功能。上述这些因素又常因机体各种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使其可以通过对肾小球滤过情况的改变,重新根据机体各种状态的需要灵活地对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滤过调节。本章将先讨论血浆在肾小球滤过的过程,以及决定肾小球滤过的各种因素,包括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情况;之后讨论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调节以及参与肾小球滤过调节的血管活性物质、神经体液等因素对调节过程的影响。
编辑推荐
《现代肾脏生理与临床(精)》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