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胡忠亚 编 页数:320
前言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康复技术专业研究会与复旦大学出版社合作,组织国内30余所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卫生职业教育院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按照多数院校的基本课程设置,编写了一套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材,本教材是其中的一本。 本书根据“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突出技能为教学重点,以“保障出口”(毕业时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为目标,努力汲取临床医学基础各种教材的精华编写而成。 本书作为卫生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服从并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编写了《诊断学基础》、《医学影像学基础》和《外科总论》三篇。章首列出了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提示,章末编写了复习思考题,以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全书共分三篇十七章。第一篇:诊断学基础,介绍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器械检查、诊断方法和病历书写等诊断学基础知识。第二篇:医学影像学基础,介绍X线、CT.MRI和USG的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各系统影像学检查的基本知识。第三篇:外科总论,介绍外科无菌技术与换药、外科休克、感染、损伤、肿瘤和外科疼痛等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关系密切的基本外科知识。 本书各章内容都经过编委互审和反复修改才定稿,因此,虽篇幅不大,但简明扼要,概念清楚,结构严谨,材料来源可靠。 学生在学习本教材时,可根据学习目标的提示,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课后通过做思考题,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学习并引用了许多医学界前辈和同行的学术成果,也得到了各编委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谨此一并致谢。 由于水平和时间所限,本书可能会存在不少缺点,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内容概要
本书为卫生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材之一。全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诊断学基础主要介绍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和器械检查的基本方法;第二篇医学影像学基础介绍了X线、CT、MRI和超声检查的基础知识,第三篇外科总论介绍了与康复治疗师执业相关的外科一般知识。
作者简介
胡忠亚,1962年出生,安徽枞阳人,1984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医疗系。现任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主任,副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康复技术专业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长期致力于医学教育研究和康复职业教育发展。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篇 诊断学基础 第一章 问诊 第二章 常见症状 第一节 发热 第二节 疼痛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第四节 咯血 第五节 呼吸困难 第六节 发绀 第七节 心悸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第九节 呕血与便血 第十节 腹泻 第十一节 黄疸 第十二节 血尿 第十三节 水肿 第十四节 眩晕 第十五节 意识障碍 第三章 体格检查 第一节 基本检查法 第二节 一般检查 第三节 头部及其器官检查 第四节 颈部检查 第五节 胸部检查 第六节 腹部检查 第七节 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 第八节 脊柱与四肢检查 第九节 神经系统检查 第四章 器械检查 第一节 心电图检查 第二节 与心电图有关的其他检查 第三节 肺功能检查 第四节 内镜检查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 第五章 诊断方法与病历书写 第一节 临床诊断步骤与思维方法 第二节 病历书写第二篇 医学影像学基础 第六章 医学影像学总论 第一节 X线成像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 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第四节 超声成像 第五节 磁共振成像 第六节 数字化X线成像和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第七节 不同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第七章 骨骼与肌肉系统 第一节 骨骼与肌肉系统X线诊断 第二节 骨骼、肌肉系统CT与MRI诊断 第八章 胸部 第一节 肺与纵隔 第二节 心脏与大血管 第九章 腹部 第一节 急腹症 第二节 胃肠道 第三节 肝、胆、胰 第四节 泌尿系统 第五节 女性生殖系统 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节 头颈部 第十一章 介入放射学 第一节 血管介入技术 第二节 非血管介入技术第三篇 外科总论 第十二章 外科无菌技术与换药 第一节 无菌技术与无菌观念 第二节 换药 第十三章 外科休克 第十四章 外科感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非特异性感染 第三节 特异性感染 第十五章 损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械性损伤 第三节 烧伤 第十六章 肿瘤 第十七章 外科疼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见外科疼痛的治疗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篇 诊断学基础 第二章 常见症状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一、基本概念 1.呕吐反射 排出胃内有害物质,是保护性反射。其感受器分布于胃,刺激经传入神经——迷走神经传至延髓呕吐中枢,呕吐中枢发出冲动经传出神经迷走神经、腹肌神经等引起呕吐土动作,首先是幽门收缩与关闭,胃逆蠕动,腹压增加,继而贲门开放,胃内容物排出。迷走神经除分布于消化道外,还广泛分布于腹腔内其他脏器和咽部等。呕吐中枢受到前庭和精神因素等刺激,也会引起呕吐动作。 2.恶心 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有紧迫欲吐的感觉,但无呕吐动作,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缓等症状。 3.呕吐 常继恶心后发生,也可单独出现。有呕吐动作,伴胃内容物呕出。若无胃内容物呕出,称为干呕。 二、病因 从上述基本概念可以看出,胃肠等腹部疾病通过呕吐反射可致呕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呕吐中枢受精神因素、前庭刺激,也会出现现呕吐,故根据病因,呕吐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或同时存在。 1.周围性呕吐 (1)胃源性呕吐:见于胃黏膜炎症或受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等疾病。呕吐通常与进食有关,呕吐后轻松。 (2)反射性呕吐:见于腹腔脏器疾病,如阑尾炎,肠梗阻,肝、胆、胰疾病,腹膜及肠系膜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其他迷走神经兴奋的疾病。反射性呕吐的特征为有恶心的先兆,吐后不轻松,胃已排空仍干呕不止。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