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裕锴 页数:257
Tag标签:无
前言
著名的丹麦语言学家杰斯帕森曾经指出:“宗教对英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在这里我们也要说:“宗教对汉语的影响也同样是不可低估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禅宗语言研究,不仅有助于解读禅籍,领悟禅籍中蕴藏的宗教精神,而且对于汉语的词源学、语义学、语法学等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然而,正如朱庆之教授所说,20世纪以前,“尽管主流文化受到了佛教的巨大影响,佛教文献及其语言并不被主流文化的世俗研究者所重视。因此,除了佛教界出于阅读理解佛典的需要而进行一些字音字义的研究外,佛教文献语言基本没有引起其他研究者的注意”。这种状况在禅宗语言研究方面同样存在。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把语言文字看作“葛藤”,不屑纠缠于其中。又公然宣称“教外别传”,抛开经教的文本而传法。因此,在禅宗形成以来的一千多年里,禅宗内部很少有人敢正面肯定语言文字的价值,而关于禅宗语言的研究,也始终处于零星分散的状态。然而,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禅宗的承传仍离不开其物质载体——语言符号。祖师的言行,无论是问答机锋、偈颂旨诀,还是扬眉瞬目、棒喝作势,都借语录和灯录的记載得以流传。更不用说这些言行被后世视为公案,一再被歌颂阐释,留下了更多的禅宗典籍。禅宗语言研究属于汉语史研究的一个分支,但同时也可以说是佛教研究的一个分支。从时段上说,它大致处于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具有俗语言的性质,但与一般俗语言相比,它又是一种独特的具有宗教性质的语言。禅宗典籍的主要形式是语录。语录虽很难说是真正的口语记录,但毕竟与传统的文言文有相当大的差异。另一方面,禅宗语录的言说方式比较奇特,主要是问答体,其中充满了宗教的隐喻,因此与一般世俗的白话也颇有不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禅宗语言当然与禅宗思想、禅宗史的研究有别;而作为一种宗教精神的载体,它又不同于敦煌俗语词、诗词曲俗语词。鉴于禅宗语言的这种边界不明的跨学科研究的状况,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专门的学术范围和规则,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内容概要
禅宗语言研究属于汉语史研究的一个分支,但同时也可以说是佛教研究的一个分支。从时段上说,它大致处于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具有俗语言的性质,但与一般俗语言相比,它又是一种独特的具有宗教性质的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禅宗语言当然与禅宗思想、禅宗史的研究有别;而作为一种宗教精神的载体,它又不同于敦煌俗语词、诗词曲俗语词。鉴于禅宗语言的这种边界不明的跨学科研究的状况,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专门的学术范围和规则,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简介
周裕锴,1954年生。1984年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任大阪大学大学客员研究员,2008年任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批评、禅宗语言文学以及俗文化的研究。先后在海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中国禅宗与诗歌》、《宋代诗学通论》、《文字禅与宋代诗学》、《禅宗语言》、《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百僧一案》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禅宗语言研究史概述 一、公案的评唱与禅语的注释:中日古代的禅语讨论 二、白话的意义与禅语的发现:现代中国禅语研究史 三、禅宗语言学和语言哲学:海峡两岸近三十年禅语研究 四、从宗教体验到文本解读:日本现代的禅语研究 五、后现代的异域眼光:欧美禅学中的语言学转向第二章 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思路 一、值得警惕的陷阱和偏见 (一) “禅宗”和“语言”的分离 (二) 词汇和语法的陷阱 (三) 《祖堂集》的话语霸权 (四) “白话崇拜”的谬见 (五) 简单化的公案解读 二、知识储备与治学途径 (一) 基本知识储备 (二) 基本治学途径 三、跨学科的召唤与多元化的视野 (一) 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二) 多元化的学术视野 (三) 语用学维度的研究前景第三章 禅宗语言研究典范举例 一、文化史视野下的语言观照 二、解读禅宗著作的钥匙 三、禅宗语言现象的基本介绍 四、禅籍的普通语言学扫描 五、禅籍语法的系统定量定性分析 六、从语言与世界到存在与修辞 七、语言的思想史意义探寻 八、从句法修辞中理解禅的精神 九、循语言逻辑以探思想脉络 十、禅的语用法则的阐释第四章 参考文献 一、禅宗典籍 二、基本论著目录 1. 著作 2. 论文 3. 博士论文 4. 硕士论文 三、进阶论著目录 1. 著作 2. 论文 (1) 禅宗通论 (2) 禅宗思想研究 (3) 禅宗史研究 (4) 禅宗与文学研究 (5) 敦煌文献语言研究 (6) 禅宗典籍整理研究 (7) 汉译佛典语言研究 四、日文书目 1. 著作 2. 论文 3. 书评 五、英文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有些从语言哲学或逻辑学角度来讨论禅宗公案语言的论文,则显得更为简单粗暴,如前举成中英在《禅的诡论和逻辑》一文中断言:“不管是就个别或是就全部公案而言,它们均以强化矛盾,不一致,甚至是胡言乱言的态度来说明、肯定、质疑、回答什么是‘悟’。”(《中华佛学学报》第3期,1990年)这个断言就过分大胆。倘若我们能逐一地阅读分析一千七百则公案的原文,便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每一个公案回答的问题并不相同。用“强化矛盾”来概括公案语言,用“悟”字来概括公案的目的,这也许是受到铃木大拙禅学著作的误导,错把“悟”当作唐宋禅宗思想史的全部课题的缘故吧。总而言之,如何重建禅宗对话的语境,探究公案所蕴涵的思想脉络,避免简单化的“一言以蔽之”,是未来禅宗语言研究颇富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正如周裕锴所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即使公案中最荒诞、最不合乎理性的部分,也必然因其代表着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而具有一个概念的形式、概念的结构,因而也必然具有一个可理解的意义。”(《百僧一案——参悟禅门的玄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如何发现这些可理解的意义,其间仍大有可为。二、知识储备与治学途径以上我们反思了目前中国禅宗语言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拓展之处,那么,在今后的研究中,怎样才能克服这些不足.怎样才能开拓创新呢?
后记
据葛兆光先生声称,这套“研究生。学术入门手册”系列丛书本来都是由“术有专攻”的学者来撰写的。然而,禅宗语言这个领域却有例外,找了我这样一个禅学和语言学都是小半罐水的人来编写。所以,自从接到这个任务以来,我便一直是诚惶诚恐,坐立不安。十年前应友人之邀写《禅宗语言》,就胆大妄为地客串了一番,而今天写这本《禅宗语言研究入门》,更是将错就错,客串的客串了。好在兆光先生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朋友给了我足够的信任和鼓励,使我终于勉为其难地将这短绠汲深的任务进行到底。我之所以自不量力地胆敢写这本书,乃是有感于兆光先生所言“学术方法的传递和学术薪火的延续,比什么都重要”一句话。据悉先生眼部两次动手术,视力下降,仍孜孜于学术薪火的传承,令人感动。而另一位尊敬的张隆溪教授更是率先交出一部高质量的书稿,使我大受鞭策。
编辑推荐
《禅宗语言研究入门》是周裕锴编著的,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