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倪世雄 页数:407 字数:61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10年前,在中美建交2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出版了一本纪念文集,书名为《曲折的历程——中美建交20年》,主编是谢希德和我,中心的研究人员参加撰写。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85年,谢希德校长是创建者和首任主任。在她的领导下,中心与中国改革开放和中美关系同步发展。正当我们最需要她继续领导我们前进时,她却病倒了。谢老与病魔作了顽强的斗争,直至2000年3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谢校长的一生不仅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而且也为中美关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斯人已逝,纪念无止。她逝世后的岁月里,我们都难以抹去心里的悲痛,都难以放下心头的怀念。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2009年,中美建交30周年了。对中美关系30年来的回顾和对谢校长人品和精神的仰慕,逐渐汇合成一股巨大的创作冲动。我强烈地感到,我有责任写一本书,献给已故的谢校长。2007年年底,我终于放开其他几件事情,开始整理资料,构架思路,动笔写作。这本书取名为《结交一言重 相期千里至: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中美建交30年》,“结交一言重 相期千里至”的诗句选取自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诗作《结客少年场行》①。2003年11月21日,温家宝总理访美之前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了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先生的采访。
内容概要
本书从一个中国学者的视角,阐述、评析了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两国间从相互敌视到互相接触,最终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历经曲折发展至今的风雨历程。书中有针对性地整合、引用了大量已经公开发表的文献(其中有许多中美两国高层官员及知名学者关于中美关系的相关言论与观点阐释,这些言论与阐释,又有不少是通过作者与两国高层官员及知名学者的直接交流获得的,因而比较准确、完整),结合作者本人近30年来直接亲历和间接经历的一些重要事件,比较全面地分析,评述了中美关系30年来的发展过程。全书文字表述活泼、流畅,事件细节 穿插生动、感人,论点表述严谨而有说服力,是一本以通俗手法写就的有相当学术价值的学术读物。本书既可供一般社会读者阅读,也可为当代中美关系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阅读参考,更是有志于从事当代中美关系研究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必读参考书。
作者简介
倪世雄,1940年生,安徽舒城人,曾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首任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现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科委委员、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国学会副会长等
书籍目录
序章 “中美两国总要建交的” 第一节 “有必要打开中美关系” 第二节 “美国有可能要派基辛格来中国” 第三节 “我们访问中国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第四节 “我是看不到中美建交的那一天了” 第五节 “干干脆脆就是三条: 废约、撤军、断交” 第一章 初步发展打下基础(1979—1988) 第一节 中美建交小平访美 第二节 交流合作初步展开 第三节 台湾问题两次交锋 第四节 高层互访增进了解 第五节 十年发展面临考验 第二章 曲折发展趋于成熟(1989—1999) 第一节 “六四”事件风云突变 第二节 两岸关系起伏跌宕 第三节 首脑互访稳定大局 第四节 “炸馆”事件关系骤紧 第五节 台湾问题备受关注 第三章 调整发展保持势头(2000—2002) 第一节 PNTR顺利通过 第二节 “撞机”事件有惊无险 第三节 反恐合作重新定位 第四节 高峰会晤承上启下 第五节 两岸关系波谲云诡 第四章 平稳发展互利合作(2003—2008) 第一节 高层接触日趋频繁 第二节 战略对话逐步深入 第三节 合作势头不断加强 第四节 “两T”问题先后凸显 第五节 多边问题进入议程 结语 中国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 附录 Ⅰ.中英文姓名(部分)对照表 Ⅱ.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序章 “中美两国总要建交的”第一节 “有必要打开中美关系”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形势,特别是美苏争霸的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走上了对外扩张主义的道路,军事力量骤增,所拥有的战略核武器超过美国。苏联的战略进攻态势不仅使之成为美国的主要对手,而且构成了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此时,美国身陷越战,不堪重负,试图解脱。面临咄咄逼人的共同的苏联威胁,中美战略和解的历史时机到来了。最早的和解信号来自美国政治家尼克松在1967年10月号《外交季刊》上发表的文章《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文章指出:“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承担不起永远把中国排斥在各国的大家庭之外。”①尼克松用委婉的口气承认美国当年孤立中国的政策的失败,并表示希望通过对话打破僵局。尽管这一信号极其微弱和隐晦,但还是被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捕捉到了。7年后的1974年12月12口,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接见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曼斯菲尔德时还说起此事:“现在我把我们方面的事情告诉你,打开中美关系,是毛主席的决策,他很早就读了尼克松1968年当选总统以前写的一篇论文。当时我们都未读过,只有毛主席注意到了,他告诉了我们,我们才读了。”②毛主席认为,尼克松如果上台,美国有可能会改变对华政策。周总理也指示外交部门注意对美国战略动向的观察和研究。无独有偶。苏联1968年悍然入侵捷克。这一震撼世界的事件发生后,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大学的一批学者就美国的东亚政策和中美关系作出深入分析,以备忘录的形式提出具体的建议。这些学者包括哈佛大学的费正清、柯恩、傅高义和帕金斯,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鲍大可等。本书作者曾先后与他们谈起这段往事。他们都表示,提出这一备忘录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向中国提出减少敌意、实现和解的政策选择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也符合中国的利益。这一备忘录通过基辛格转交给尼克松总统,尼克松总统采纳了其中大部分丰张和建议。
后记
2008年10月3日午夜后,我写下了“结语”部分的最后一句话,终于完成这本书的初稿。然而,我全然没有以往这一时候出现的如释重负的感觉。我意识到挑战还在前头,还要负重走下去。但是,那几天我却十分亢奋,因为身处国庆佳节,深受今年国庆气氛的感染。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今年还有两个主要的事件: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美建交30周年。30年前的1978年12月13日,历时30多天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邓小平在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邓小平说:“这次会议讨论和解决了许多有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在党的历史上有重要意义。”①5天以后,1978年12月18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会议开了5天,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党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改革开放从此启动,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蓬勃生机,整个社会充满希望地活跃起来了,我们的国家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了。”②
编辑推荐
倪世雄教授在《结交一言重 相期千里至: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中美建交30年》中回顾了中美建交30年发展的四个阶段,提出了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四个观念。四个阶段是:第一阶段(1979-1988)是初步发展、打下基础的阶段,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访美的成功和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对中美关系在建交后的顺利开局起了重要作用。第二阶段(1989-1999)的特点是曲折起伏,总的趋势仍然是向前发展。在这个阶段,中美经历了几次重大危机的考验,中美关系在接受大起大落的风浪磨难后变得成熟起来。第三阶段(2000-2002)时间虽短,意义重大,中美关系出现了调整发展、保持势头的好形势。中美关系在“9·11”事件后,作了重要调整,定位为建设性合作关系。第四阶段(2003- )呈现出平稳发展、互利合作的新特点,中美高层保持密切接触,外交、经济方面保持战略对话,多领域、多渠道的合作保持良好势头。总体稳定,分歧仍在;合作加强,麻烦不断,这是当前中美关系的真实写照。倪教授在《结交一言重 相期千里至: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中美建交30年》中提出,为了把握中美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和总趋势,中美两国应该共创和坚持四个观念,即全局长远的战略观、求同存异的利益观、互利双赢的合作观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