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康保成  页数:24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套学术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者,都是“学有所成”而且是“术有专攻”的学者,专业各有偏重,领域宽窄不一,但是,作者想在他们撰写的这套入门书中,都必然包括“历史”、“方法”和“视野”这三方面。所谓“历史”,就是了解本领域的历史即学术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辈和同行已经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桥板上”,不必重起炉灶“而今迈步从头越”,也不能掩耳盗铃装作自己是“垦荒”或“开拓”。所谓“方法”,就是选择本领域目前最通行和最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说,并选择若干最好的典范论著,让阅读者“见贤思齐”,哪怕是“照猫画虎”,因为最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当然模仿的应当是最高明的杰作,这才是“取法乎上”。所谓“视野”,就是开列出中国和国外在本领域最基本的和最深入的论著,使得研究生不至于“拣到篮里便是菜”,反而漏掉了必读的经典,形成引用参考文献的“随意”。这一部分可能包括了超出硕士生,甚至可以提供给博士生使用的,中外文的“进阶书目”,通过参考文献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让阅读者通过简单的论著名录,知道世界上的同行在做些什么。作者想,大学教授最重要的责任,不是拔苗助长地呵护几个早早脱颖而出的杰出学生,而是齐头并进地保证进入研究领域的普通学生,这套入门手册不是针对天才而是保证底线的,为了让硕士生尽快超越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习惯,了解最一般的研究途径,开始具有个性的思考,建立学术研究的角度和立场,形成遵守规范的研究习惯,作者觉得“历史”、“方法”和“视野”是每一个合格的研究生都必须具备的。  本书从“什么是戏剧?什么是中国戏剧史?”这个话题入手,介绍了学术研究的一般原则和戏剧史选题问题,怎样为戏剧史研究搜集资料,戏剧文学史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开展跨学科的中国戏剧史研究,充分借鉴和吸收海外研究成果,重要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选介等内容。

作者简介

康保成,1952年生。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戏剧形式论》(1991)、《苏州剧派研究》(1993)、《傩戏艺术源流》(1999)、《长生殿笺注》(合著,1999)、《中国古代戏剧形态与佛教》(2004)、《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合著,2008)等,另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导论什么是戏剧?什么是中国戏剧史?第一讲学术研究的一般原则和戏剧史选题问题第一节 潜心读书与问题意识第二节 前沿课题与“赶时髦”第三节 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第四节 避免“撞车”与学术规范第二讲怎样为戏剧史研究搜集资料第一节 史书“乐志”及其他音乐文献中的戏剧史料第二节 杂剧、传奇及其他剧本中的戏剧史料第三节 历代笔记、小说与地方志中的戏剧史料第四节 碑刻中的戏剧史料第五节 口述戏剧史料第三讲戏剧文学史的研究领域和方法第一节 戏剧文学史的研究范围第二节 眼光向内,重新阅读和评价古典剧本第三节 眼光向下,开展花部文学史研究第四节 眼光向外,开展戏剧文体演变史研究第四讲开展跨学科的中国戏剧史研究第一节 跨学科研究的前提第二节 关于戏剧音乐研究第三节 关于戏剧文物研究第四节 关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第五节 关于“戏剧人类学”学科问题第五讲充分借鉴和吸收海外研究成果第一节 英语世界的中国戏剧史研究第二节 日本的中国戏剧史研究第三节 韩国的中国戏剧史研究第四节 海峡东岸的中国戏剧史研究第六讲重要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选介第一节 研究成果类第二节 文献资料类附录中国戏剧史研究重要论著索引通史通论断代史论戏剧文学史音乐声腔与剧种史剧场、文物及服饰优伶、戏班与脚色乡村祭祀戏剧与濒危剧种话剧史比较戏剧史及其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讲 学术研究的一般原则和戏剧史选题问题第一节 潜心读书与问题意识读研是一种选择。也许有许多学术研究之外的因素使你做出了这种选择,但既然选择了读研,也就是选择了读书与治学。与以往的读书相比,研究生阶段读书的范围和方法都要产生变化。首先是读书范围要尽可能向专业方向靠拢。“硕士不硕,博士不博”现象曾经受到过批评,但其实从博通与专精的关系上看,越是高层次的研究需要的知识就越专,倒是符合规律的。其次是要用“研究者”的眼光读书,不是泛泛地从读书中获得知识,而是要能够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可以用来指导我们读书、做学问。一方面,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每当来到一个藏书丰富的大图书馆,难免不产生学海无涯、皓首亦难穷经之叹!所以,读书必须有选择,读书必须善思考。另一方面,思考绝不是凭空想象,而要以知识积累为前提,也就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前提。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提出前沿性的、有学术价值的课题。在潜心读书方面,前辈们有过许多名言,比如“板凳要坐十年冷”、“聪明人要下笨功夫”等等,这对于任何门类的学术研究都是适用的。至于中国戏剧史研究,本书第二讲和附录部分开列了一些书目,我相信,只要一本一本、一篇一篇认真读下去,一定会发现问题。

后记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我这回就犯了大忌。当初贸然响应葛兆光先生的号召,加入“研究生学术入门手册”丛书的作者队伍,承担《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一书的编写,但合同刚一签过就后悔了。按照学术界的共识,中国戏剧史早已不是以元明清戏曲文学为主线的相对单一的研究领域,而是一个囊括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文物等多个领域在内的无比庞大的研究体系。以我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理论水平,尚不足以为该领域的研究生们写入门辅导书。还有,我所在单位事务繁冗,也使我根本没有时间写这本书。今年年初,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发来请柬,拟邀我在7、8、9三个月赴该馆从事《唐代的佛教与戏剧》这一项目的合作研究,要求至少作一次学术报告。我觉得写这本书的时间有了,初步打消了毁约的念头。

编辑推荐

《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是康保成编著的,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书挺好的,性价比算是蛮好的了。
  •   小小一本书,很有内容,启发思路。适合初入戏曲领域不知所措的新手。
  •     
      (导)“只有认识到爱好权力是社会事务中重要活动的起因,才能正确地解释历史”,在骆玉明《权力玩家》中,开篇就引用了罗素的这句话。在他看来,权力斗争正是解读中国历史和人性的钥匙。
      3月23日,《晨报周刊》对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
      (主)中国权力斗争中女人、老实人和奴隶
      文|袁复生
      
      骆玉明的主业是研究中国文学史,他谈老庄,谈《世说新语》,都备受推崇。但这本书,并没有被他列入著作表中。因为是写着好玩,也是希望读者看着玩的书。
      
      ()历史资料往往对那些政治斗争中的女性不利,把她们写得很坏
      晨报周刊:我发现其中至少有3章,是写到权力斗争中的女人,这是出于一个什么考虑?
      骆玉明:女性在我们泛泛的印象中,都是比较温情的,比较母性的。但是在权力斗争之中,她会变得完全不是那个样子,不仅会变得像男性一样的冷酷无情。因为我们之前那些温情的印象,所以她们的冷酷无情给我们的刺激就会更加强烈。我在写作的时候就发现,权力斗争对于人性的扭曲,在女性身上会变得更强烈。
      
      晨报周刊:你写的三个女性,除了华阳夫人和武则天,大众可能对西晋的晋惠帝老婆“贾后”这个人物比较陌生,你怎么会选择她专门写了一章?好像你把她写得特别反面,很毒辣,很风流,玩弄男性。
      骆玉明:因为历史都是男人写的,所以历史资料本身是不是也对她特别的不利。我这个东西写得比较早,虽然阐释的路径有自己的想法,但主要还是依据历史资料来写的。可能她本身被历史丑化了,然后到了我这里又被强化了这个东西。我觉得她的风流韵事,其实并不足道,关键是她一心想立贾家的后代为帝,这就触犯了当时的“体制”,所以最后失败了,也被历史写得那么坏。
      
      ()在一个专制社会,我们看到一个“老实人”,还是警惕点好
      晨报周刊:你写到了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事情,李治还是懦弱无能。但今年人大的孟宪实先生写了本《唐高宗真相》,他认为李治骨子里是极有主见的,文治武功的“政绩”是很好的。
      骆玉明:可能我这里面也有不是很周全的地方。但我原来接触到的史料来看,李治时代他的能力好像不是很强。我的感觉呢,非常强大的帝王,比如李世民和康熙这些,他们的子孙,往往会弱一些,有点大树下面难长草的感觉。唐太宗原来被废掉的太子李承乾,他的性格与李世民有相似的地方,但因为李治的性格比较软弱,所以他后来就被立为太子。
      
      晨报周刊:就是说李治和雍正这两个人,他们从皇子到皇帝的过程中,表现得特别老实。好像“老实”这种性格,在权力斗争中是一种有利的性格?
      骆玉明:对。这让人想起《老子》里“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它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软弱和行动能力不强是一种手段;也有可能正是他有这些弱点,别人觉得他是容易被操纵的对象,所以把他放到了一个有利的位置。我可能把李治写成了一个被动的。雍正的安静呢,则是一个有计划的,有选择的,安静也是一种行动。
      
      晨报周刊: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大部分的“老实”可能不仅仅是个人的天性,而是在专制时代一种文化性格,你不得不“老实”?但在一个竞选的社会,老实好像就没什么用。
      骆玉明:对。但这在政治斗争中很常见,特别是在矛盾很激烈的情况下,老实的人容易被忽视或者不容易被别人看成是敌人。实际上这是一种政治经验,在专制社会里面显得强烈一点,在专制社会,这种性格成功的机率可能大一点。所以,很多人把老实作为一种姿态,或者作为生活中的一种定位,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实际上他有主动的选择和发动的能力,我觉得看一个人是否真的老实,那就要看在一定的时期当中,看他的发动能力怎么样。
      
      晨报周刊:这些“装老实”的人,一旦掌权之后,会显得更加残暴。这个过程好像是很普遍的。
      骆玉明:对,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我写的王莽可能也有人不赞同,但我写的这个王莽呢,开始的阶段特别的温厚,特别的谦卑,特别的老实,但到一定的时候,他发动的时候,就非常强烈,非常暴戾。
      
      晨报周刊:那么换句话来说,在一个专制社会,我们看到一个“老实人”,是不是要特别地警惕他呢?
      骆玉明:大概有经验的政治家会去判断,看这种老实究竟是能力不足,还是能力很强的表现,因为老实的人可能比别人能力更强。但如果“假的老实人”,真的能力很强的话,估计连判断都很难。总体上说,很多被动是主动的手段,还是要警惕点好。
      
      ()人格上有屈辱感的奴隶或奴才,掌权后施暴的机率会大很多
      晨报周刊:你还特地写到了奴隶或奴才的心态,比如赵高,最后是“贱奴痛饮贵人血”,他们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骆玉明:他们是人格上有屈辱感的人。长期在人格屈辱当中生活的人,一旦获得权力后,再用权力施暴的会非常非常多。实际上以前也有人说过,政权的得来,像唐太宗那样原来就是贵族集团,本来生活就比较优越,他对敌人就会比较宽谅,但像朱元璋,他不是奴隶,但是非常屈辱的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他性格中扭曲成份比较多,所以他对周围的环境有更多的警戒和敌视。不是从政治意义上来说,从人格角度上来说,他们的残暴程度会很强烈。
      
      晨报周刊:那历史上的“好太监”似乎还是很少,从记载的历史来看?
      骆玉明:应该还是有不少,但按照过去的评价,比较忠正的人还是有,但这部分的人被注意的不多,大家不注意这个群体。大家谈起郑和,是因为下西洋这个事件,他的意义也就是在这个事件上,而不是对他的人格评价上。
      
      晨报周刊:你刚才提到朱元璋,他杀功臣非常多。但你在书中提到了赵匡胤,我们通常说他“杯酒释兵权”是虚伪,但实际上还是很人道的。
      骆玉明:这可能与他们的出身和教养是不是也有点关系?应该是。另外,从稳定局面来看,赵这样做也许会更有利一些。
      
      晨报周刊:长期以来,我们主流的史家会觉得宋朝是一个很窝囊的朝代,但有人说实际上宋朝的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还是很高的,但对宋朝的评价中,这点没被考虑进去。
      骆玉明:宋朝的政策比较温和一点,所以宋朝的文明性强一点,陈寅恪先生对宋朝的政治评价比较高,这个朝代感觉整个文明程度比较高。对宋朝评价不高,主要因为一种民族主义的情绪,就是说国家强大、版图扩张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并不把社会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作为一个指标,就造成了这种认识。这种认识不一定正确合理。另外,还涉及到对岳飞和秦桧的评价问题,这里面也有一种偏见在里面。实际上也不是从现在开始说起的,朱熹就有这样的意见,他对秦桧和岳飞的评价就跟现在主流的评价不一样。他认为岳飞这个人是有才的,但他是一个比较张横的人,上面支配不动的人,朱熹也谈到岳飞的军队,岳飞的军队军纪不好。我们不要纠缠这个具体问题,但有很多历史学家包括胡适、吕思勉和萧功秦先生都强调,南宋的和局对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实际上起了很好的作用的。战争对于老百姓来说毕竟是一个太过残酷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没有把握没有希望的战争,能够和平的话为什么不和平呢,你硬是要打的话,除了把事情做坏,没有其它好的结果。
      
      
      图说
      《权力玩家——中国历史上的大阴谋》
      骆玉明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3月 定价:22.00元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著有《骆玉明老庄随谈》、《世说新语精读》等,主编有《中国文学史》。 资料图片
      
      
  •   刚才在网上搜了下
    但我没看朱熹的原文
    所以暂时不能回应你的问题
    采访呢,也有时候只是记录。当你觉得采访对象可靠
    骆先生提供的信息应该是准确的。
  •   历史都是人写的 想怎样解释都行。用自己的感觉,想想历史应该是怎样的。一千个人有一千部历史书
  •   也要有不同的史料来参照读
  •   朱熹对本朝人的评价是做不得数的。另罗素的话确有道理。权力确实人类活动中重要因素。而南宋更甚。为何?因为靖康之时已将宋的最高权力剥夺,之后的南宋朝廷是临时政府。岳飞要迎回二帝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朱熹这类当朝文人会说岳飞坏话的根本原因。南宋朝廷的这种法统上的不正当性在封建社会是非常伤士气的。孟德斯鸠说过,在封建社会,渴望君主给予的荣耀是维系社会的最好的品德。可是当这个社会的君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时,这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归宿将置于无有之地。因此,不管这个朝代的经济基础有多么强大,文明多么昌盛,失君永远是封建社会的噩梦。明代英宗土木堡重蹈覆辙是又一鉴。
  •   朱熹啊~伪君子说的话做得数么?
  •   ,不管这个朝代的经济基础有多么强大,文明多么昌盛,失君永远是封建社会的噩梦。
    ________
    这点我很赞同.具体环境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啊~伪君子说的话做得数么?
    ___
    这个我并无研究.
  •   楼主是否还在网上查朱熹原文?
  •   原文未找到,但出处已有,引周作人的文章,楼主有兴趣可自寻之:
    报载十三日南京通讯,最近南京市政府呈请教育部通令查禁吕思勉著“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因其第三编近古史下,持论大反常理,诋岳飞而推崇秦桧也。如第一章南宋和金朝的和战中有云:
       “大将如宗泽及韩岳张刘等都是招群盗而用之,既未训练,又无纪律,全靠不住。而中央政府既无权力,诸将就自然骄横起来,其结果反弄成将骄卒惰的样子。”又云:
       “我说,秦桧一定要跑回来,正是他爱国之处,始终坚持和议,是他有识力肯负责之处,云云。”
       以上所说与群众的定论比较的确有点“矫奇立异”,有人听了要不喜欢,原是当然的。鄙人也不免觉得他笔锋稍带感情,在字句上不无可以商酌之处,至于意思却并不全错,至少也多有根据,有前人说过。关于秦桧杀岳飞的事,俞正燮在《癸巳存稿》卷八有一篇《岳武穆狱论》,我觉得说的很好。接着一篇论《岳武穆军律》的小文,有云:
       “《杨再兴传》有云,绍兴二年岳飞入莫邪关,第五将韩顺夫解鞍脱甲,以所虏妇人佐酒,再兴率众入其营,杀顺夫,又杀飞弟飜。然岳武穆军律之严整,在绍兴二年以后,初盖以运用一心而不喜言兵法,不可以事证不同致疑古名臣也。”俞氏的话说得很幽默,真真妙绝,但一方面我们可以抄别人的几句话来,补足正面。此人非他,乃是鼎鼎大名的朱子也,在《语类》卷百三十二云:
       “建炎间勤王之师所过恣行掳掠,公私苦之。”卷百三十三又云:
       “唐邓汝三州皆官军取之,骎骎到南京,而诸将掳掠妇女之类不可言。”又卷百三十一云:
       “僴问,高宗若不肯和,必成功。曰,也未知如何,将骄惰不堪用。僴问,张韩刘岳之徒富贵已极,如何则他死,宜其不可用,若论才则岳飞为胜,他犹欲向前。先生曰,便是如此,有才者又有毛病,然亦上面不能驾驭。”又有一节云:
       “秦桧见虏人有厌兵意,归来主和,其初亦是。使其和中自治有策,后当逆亮之乱,一扫而复中原,一大机会也。惜哉。”
       可见在朱子当时,大家对于岳飞秦桧也就是这样意见,我们如举朱子来作代表,似乎没有什么毛病吧。至于现今崇拜岳飞唾骂秦桧的风气我想还是受了《精忠岳传》的影响,正与民间对于桃园三义的关公和水泊英雄的武二哥之尊敬有点情形相同。我们如根据现在的感情要去禁止吕思勉的书。对于与他同样的意见如上边所列朱子的语录也非先加以检讨不可。还有一层,和与战是对立的,假如主和的秦桧是坏人,那么主战的韩佗胄必该是好人了,而世上骂秦桧也骂韩佗胄,这是非曲直又怎么讲?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五云:
       “书生徒讲文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宋之南渡,秦桧主和议,以成偏安之局,当时议者无不以反颜事仇为桧罪,而后之力主恢复者,张德远一出而辄败,韩佗胄再出而又败,卒之仍以和议保疆。”这所说的我觉得颇平实,不知论岳飞秦桧者以为何如。
  •   采访的时候,顺口提起
    倒不是因为什么特别的用意
    谢谢楼上上
  •   不用谢,但周也只取一家之言。若要不同史料考校,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可资平衡。毕竟当时秦桧党羽众多,把持言论。朱子等受其影响是难免的。
    到此为止,既是写着玩,最好不要牵涉大是大非了。
  •   这个问题毕竟敏感
    先入为主都不太好
    我们之前接受的都是单方面的以为天然正确的
  •   嗯,楼主千万不要有单方面受骗的感觉。其他的事情不论,单岳飞这个事已是史上多次讨论的结果。若论论据,则双方各有出处,各执一词。论史与作文有一点一样,那就是时间,地点,人物均需考量,缺一不可。而论史尤以时间为重。孰是孰非,万不可以当事人的结论为结论。须知,真相总是比事实来得晚一些。
  •   关于南宋和局分析不赞成。为求苟安而委曲求全是不能得到长治久安的!况且,南宋的昏君并不是因为怕百姓吃苦而创造和局的。如此说来:当年日本人打来为了百姓就让他们胡作非为吗?拱手让出中国,让它成立大东亚共荣圈,大家能高兴吗?相信就是老百姓也不答应!不能孤立的
    看待问题,有些事情老百姓就是吃上些苦也不能答应!要不然一个民族岂不没了骨气!
  •   呵呵。南宋和局对朝廷不利。但对百姓不错。看你是替朝廷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
    说中华民族,难道金朝不是中国了?清朝不是中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