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文化阐释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新华  页数:198  
Tag标签:无  

前言

2008年秋,林新华同志的力作《崇高的文化阐释》即将出版,嘱我作序。我为他的诚意所感,撰为是文。从美学范畴而言,崇高相当于我国通常所说的“壮美”。即一种美的对象,具有形象上或精神上的伟大的特点,令人惊心动魄,心往神驰,是为崇高。王国维称“宏壮之形式常以不可抵抗外力之势力唤起人钦仰之情”,即此。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辞海》、《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等书记载,相传为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所作的论文《论崇高》,为崇高下的定义是“优美的语言”、“伟大精神的表达”和能激起“狂喜”的力量。这篇论文指出崇高的源泉存在于作者的道德、感情和想象力的深度,这种崇高情愫的表达也是天才的灵感来临时一瞬间的产物,而绝不是按照常规所能产生的。这个概念至17世纪末和18世纪在英国产生极大影响。英国18世纪著名政论家伯克把崇高与美看作是对立的,其美学著作《论崇高与美》指出:“崇高的对象在它们的体积方面是巨大的,而美的对象则比较小;美必须是平滑光亮的,而伟大的东西则是凹凸不平和奔放不羁的”;“美必须是轻巧而娇柔的,而伟大的东西则必须是坚实的,甚至是笨重的。它们确实是性质十分不同的观念,后者以痛感为基础,而前者则以快感为基础”;“这种区别是任何一个以影响人们的情绪为职业的人所永远不能忘记的”。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康德认为崇高是一种不可比较、不可测量的“绝对的大”,是心灵借助于理性的力量,让想象力活跃于理性观念的无限世界中,然后产生出来的。其后德国席勒、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等美学家对崇高都有独到见解。

内容概要

崇高与当今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有什么内在关联?在文化多元、观念多样的人类生存图景中,崇高应该包含哪些文化内涵?传统美学理论关于崇高的言说,是否因知识条件和时代局限而存在着盲点?正视并回答上述问题,已成为当下的崇高研究不可回避的关键。为此,本书从艺术人类学的立场出发对崇高问题展开了跨文化美学分析。全书以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历史优先性为原则,以本土性为研究崇高问题的立足点,分析不同文化情境中各民族的崇高事象,关注不同文化情境中崇高的表达和体验,探讨不同民族的崇高和崇高感,展示崇高问题的丰富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并希望通过这些研究探讨跨文化视野中崇高的可通约性。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崇高问题研究的理念和方法 第一节 崇高的不同相位 第二节 崇高在文化上的可通约性 第三节 原则和方法  一、 历史优先性原则  二、 跨文化比较的方法第二章 崇高问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第一节 西方美学家对崇高问题的探讨  一、 主体同一性的预设  二、 客体上侧重点的不同  三、 对克服恐怖的关注 第二节 中国美学家在崇高问题研究上的进展 小结第三章 崇高与恐怖 第一节 恐怖的不同含义  一、 恐怖的历史阶段性  二、 恐怖的分类 第二节 崇高与可以克服的恐怖  一、 克服自然的恐怖  二、 克服道德的恐怖 第三节 崇高与不可克服的恐怖 第四节 崇高与恐怖的戏剧化第四章 崇高与生命圣化 第一节 生命圣化的内涵  一、 生命圣化的含义  二、 生命圣化的表达与体验 第二节 生命圣化形成崇高的必要条件  一、 主体意识的凸显  二、 价值上的认同感 第三节 生命圣化之崇高的表现形态  一、 生命归属感中所形成的崇高  二、 生命献祭形成的崇高 小结第五章 案例分析:崇高作为人的精神支柱 第一节 武士、 骑士精神与崇高 第二节 阿兹特克人与崇高 小结结语:崇高问题与当代美学建设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崇高问题研究的理念和方法范畴是构成各门科学系统的重要的、核心的组成部分。列宁指出:“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列宁在这里既指出了范畴在人类认识世界时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范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在研究任何范畴的过程中都不能忽略上述两个方面,文艺美学的范畴研究也不例外。文艺美学范畴是人们对文艺审美现象及其本质进行认识和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一方面作为反映文艺美学理论体系中一些最一般最本质的特性、方面和关系的基本概念,作为构建文艺理论体系的“纽结”而存在;另一方面又是连接文艺理论体系与现实生活的重要“纽结”。然而,在对具体的文艺美学范畴进行研究时,研究者很自然,也比较容易做的就是从理论本身的体系出发对其进行研究。 塔塔尔凯维奇在分析西方美学概念发展的历史时就已经意识到这一倾向:为了在他的内心掌握住复杂多变的现象,人们便将它们类分在一起,当他按照极其普遍的范畴,将它们纳入大类之时,他便在它们之中建立了广大的秩序和条理。

后记

书,终于可以出版了。提笔准备写这本书的最后几句话,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隐约中有着些许的轻松和畅快,但又有着不安和遗憾。崇高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古今中外的美学家、学者陆陆续续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不断修正着崇高的相关理论。要想从原有的研究路向着手进行探讨并有所超越,这是较难的。结合自身这几年的知识积累,我试图从人类学的视野出发,以跨文化的视角,将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崇高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梳理出其可通约的特性。由此出发,我对朗吉弩斯、博克、康德等研究者的观点也做了简单的剖析和评价。看着面前的书稿,我有一种一吐为快的轻松。然而,当我再细读这些文字的时候,眼前又浮现出这些美学老人因其深厚的学术底蕴积聚而成的高大形象。我虽然坚信自己所选择的论证路向上的恰适性,但又因自身在学术修为上的浅薄而惴惴不安——唯恐对旧有的研究在评价上失之公允。同时,在写作中,我明显感到自己笔力的不够,每每需要深入之处又戛然而止,使书中一些地方显得仅有材料的堆积而无论点之凸显。因此,我在此恳请读者、专家不吝批评指教!书稿写毕之时,我首先要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张德兴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元者教授,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在学术和生活上的鼓励、支持和帮助。霍然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谨此致谢。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朱玲君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没有她不辞劳苦地帮我查找、输入资料,本书就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

编辑推荐

《崇高的文化阐释》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阐释不同文化中的崇高观念不能脱离其各自的文化传统。同时,崇高也正是依靠文化传统而具有了可通约的特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崇高的文化阐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