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建成 页数:310
前言
目前,博士生学位论文经过修订和提高,作为学术专著出版,已成为我国学术界一种生气勃勃的现象。博士生一般经过数年精心刻苦研究,吸纳前人成果,接受专家意见,对某一课题提出自己的创新意见,以期将这种研究提高到更高的水平。这对我国学术研究的发展肯定会起到重大作用。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业已三十年,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对外推介日渐重视,尤其是对古典文学典籍外译活动研究的兴趣日见浓厚,其中《水浒传》英译活动便是学界,特别是译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水浒传》英译本中关乎中西文化交流的东西很多。然而,对于《水浒传》英译的研究多见于散论,而像《水浒传》英译的语言与文化这样一本将《水浒传》英译视为一种“活动”进行系统化研究的专著至少到目前还没有发现,假如果真如此,那么这项研究确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至少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水浒传》英译比较研究的空白。任何一个译本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对翻译提出不同的要求,施加不同的影响。翻译经常被作为一种与时间无涉的语言艺术,为之制定种种规范,或将其视为超验的灵感,从而导致彻底否认翻译理论。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研究翻译的过程、成果和功能时,需将其置于时间之中,即置于不同时代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及文化的背景之下进行研究。
内容概要
本书首次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视角系统地对《水浒传》英译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开启了《水浒传》英译比较研究的新途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比较四个译本译者翻译的意图、策略、方法和效果,用事实质疑了传统思维定式的译者观,重构了译者的翻译主体地位,为唤起社会和译界对译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证性参照;二是通过系统考察四个英译本历时效果轨迹与共时效果的关联,验证了《水浒传》英译活动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共生关系,证明了《水浒传》英译史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关系,为翻译史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佐证;三是通过对四个英译本重要现象的系统描述,拓展了《水浒传》英译研究的视野和空间,为扭转以往零星散见的研究状态、促进《水浒传》英译的系统化研究提供了实证的鉴源。
作者简介
孙建成,1960生,河北怀来人,教授,博士。198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外文系,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研究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天津译协文学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在《中国高等教育工程》、《中国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大学英语》等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一部,主编教材和学术文集六部。目前主要从事大学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英译的教学与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水浒传》及其英译研究:成就与问题 第二节 《水浒传》英译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水浒传》英译研究的范畴与方法 第四节 《水浒传》英译研究的潜在贡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水浒传》原本的写作及其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水浒传》文本的产生 第二节 《水浒传》文本的文学性 第三节 《水浒传》文本的史学性 第四节 《水浒传》文本的文化内涵 第五节 《水浒传》文本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浒传》英译本的写作概况、语境与取向 第一节 《水浒传》翻译概述 第二节 《水浒传》英译概述 第三节 《水浒传》英译的历史文化语境 第四节 《水浒传》英译的价值取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浒传》英译的策略与方法 第一节 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 第二节 《水浒传》英译者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第三节 《水浒传》英译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浒传》英译的价值 第一节 《水浒传》英译的诗学价值 第二节 《水浒传》英译的美学价值 第三节 《水浒传》英译的史学价值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浒传》英译与中西文化交流 第一节 《水浒传》英译本在西方的传播与接受 第二节 《水浒传》英译:一部现当代中西文化交流史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水浒传》英译研究的理论发现 第二节 《水浒传》英译研究对翻译研究的启发 第三节 《水浒传》英译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后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翻译是语言、文化和社会语境编织的复杂网络。在这一网络中,犹如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无数译者长期以来孜孜不倦地苦苦探索,经历了译林中的沧海桑田,饱尝了人世间的甜酸苦辣,试图填平“银河”,重建“巴别塔”,为人类交流搭建起畅通的桥梁,实现人类在一定时空下的和睦共处。聊可自慰的是,人类在译林中的艰辛跋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谱写出了一曲曲人类文化交流的乐章;然而不幸的是,2000多年来的翻译实践,犹如先进的现代科技,其双刃剑的特质,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辛酸和苦难。由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的不同,人们在不同语言交流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掺杂了意识形态、权力意识的东西,给本来就十分繁杂的语言差异又增添了许多去除不掉的异质,人为地设置了语言转换的障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