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辑刊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邓正来 主编  页数:189  

内容概要

我们正处于全球化向纵深推进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中国社会科学应从引进、复制、国际接轨的阶段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即走向世界,并与世界进行实质性的思想对话和学术交流的阶段。这一阶段要求中国学人不能再简单地引进和复制西方的思想,不再简单地以西方的知识作为我们知识生产的判断准则,而要有我们自己的声音,要以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无学科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去引导西方社会较为确切地认识整体的中国,以我们别具一格的理论创见去解释中国既有的发展经验,以中国化的“理想图景”去型构或影响全球化的方向和世界秩序的性质。这是全球化时代所赋予中国社会科学的新的时代使命!    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我们能否担当起这一时代使命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能否为世界学术贡献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一流学者和学术成果。基于这一认识,复旦大学创建了旨在培养有世界视野又有中国关怀的杰出学术人才的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同时我们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浓缩并见证了l99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史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复刊作为该院的院刊,以期为中国社会科学真正展开中国深度研究并为中国社会科学真正“走向世界”提供一个高层次的学术平台。    复刊并更名后的《中国社会科学辑刊》仍将秉承“直面中国,以学术为本;求索发展,弘理性精神”的原有办刊精神。但为了担当起中国社会科学“走向世界”这一新的时代使命,我们在强调“学术化”的同时也更为突出“国际化”的特色。因此,我们拟把办刊宗旨微调为“直面中国,以学术为本;面向世界,以思想为基”。    我们将更为突出中国化的问题意识、学术化的办刊宗旨和国际化的学术视野,以中国化的学术促成国际化的影响,以加快中国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的步伐。    当然,我们还必须指出:尽管复刊后的《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是以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刊的面目出现的,但一如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学术平台一样,《中国社会科学辑刊》亦将是中国学人的共同财富。为此,我们真诚地希望,所有有志于提升中国社会科学水准的学术同仁能够与我们一道把这份刊物办好,并力争为强化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品格、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水平做出我们的贡献。

作者简介

  邓正来,1956年2月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并于同年就读于北京外交学院。1985年硕士毕业后未就业,个人独立治学,被媒体报道称为“中国第一个学术个体户”。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中国书评》。  1998-1999年受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3-2008年受聘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西方法哲学研究所所长。  2008年加盟复旦大学,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辑刊》主编、FudanJournalofthe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主编、《复旦政治哲学评论》主编、《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主编、《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主编,吉林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特聘教授、江西财经大学“赣江学者”讲座教授,澳门大学资深访问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名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科学与知识社会学,侧重政治哲学与法律哲学研究。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中国书评》。主要专著有《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学术与自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和《谁之全球化?何种法哲学?》等近20部;主要编著有《国家与市民社会》等近20部;主要译著有《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法律史解释》、《布莱克威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主译)、《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庞德《法理学》和《政治学说史》等十余部。

书籍目录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复刊词 邓正来主题研讨:中国深度研究   编者按语    陈 戈 储小平 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     ———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    评论   杨惠馨 对陈戈、储小平案例的评论    陈 凌 对陈戈、储小平案例的评论 学术专论   胡景北 价格波动与劳动力转移波动:以中国为背景的分析    林毓生 人文与社会研究发展刍议    徐 贲 苏格拉底对话中的“公民服从”:思想者的政治技艺    时殷弘 冷战的性质与其世界历史意义 学术综述   杨 敏 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30年    高宣扬 当代西方人文思潮的理论转换 学术对话   曼斯菲尔德 邓正来等 与施特劳斯学派相关的若干问题     ———与Harvey C.Mansfield,Jr.教授的对话 书评思考   张曙光 校勘与解读 生财与修德     ———读《情感、秩序、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界》    赵 波 命令性规则的本质和作用:评介肖尔教授的《依规则游戏》    洪 涛 自由主义与恐惧     ———读《我们心底的“怕”》    吴冠军 全球化的“地质学”     ———三评邓正来的“主体性中国”论纲 学者诗思   许倬云 我心中的高研院  学者纪念   汪丁丁 简论王元化先生自由主义思想的复杂性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总目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稿约

章节摘录

  人文与社会研究发展刍议  最近一两年,笔者有机会对于台湾地区人文与社会研究在制度上的安排与在行政上的支持,有些接触、有些了解。对于主管机构,从主管到基层,大家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并制定庞大预算,谋求“突破学术发展的瓶颈”,以臻卓越的雄图,非常赞赏,十分钦服。下面我拟根据个人观察与思考所及,在赞赏与钦服之余,略抒己见。姑且抛砖,或可引玉,若能引发讨论,取得共识,奠立改革的基础,则幸甚矣!  一、外在的条件  北美与西欧各国的政府机构与民间的基金会促进与奖励学术发展的办法,主要是:提供在大学任教的学术界人士“专职研究”(research leave)的薪金。使他(她)在荣获这项经由申请,评比而得来不易的资助以后,不必授课,也不必担任任何行政工作。这种“专职研究”与大学教授任职五六年后例行的“研究休假”(sabbatical leave)不同。“专职研究”是研究休假以外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专心从事研究的机会。获得“专职研究”的大学教师,可在不必分心的条件下,把全部精力投入思考、研究、与撰写他或她要研究的专题一年或两年(对于研究能力特强的大学教师,有的基金会有时甚至授予他或她5年薪金的一半,获得这项奖助的人,在5年内每年只授课一学期,共4个月,其他8个月则专做研究)。教师任职的大学,因为他(她)已获校外授予“专职研究”的薪金,通常给予留职停薪的身份,并用省下来的预算,聘请客座教授代课,或请他或她指导的博士生以讲师的身份代课。这样也可提供校外学者来校授课、交流的机会,或让博士生,在没有正式教书之前,获得一些教书的经验(各校的情况大同小异:有的学校规定在三年之内,只能申请一年留职停薪的“专职研究”;有的则没有硬性的限制)。  当然,图书、设备、助理,与到外地参加研讨会或搜集资料的资助也是重要的。北美与西欧奖助学术发展的政府机构与民间基金会,通常在授予“专职研究”的薪金的同时,也根据申请人的能力与需要,酌情资助。但在人文与社会研究方面,大部分的预算则是用在支持“专职研究”上。为什么呢?最根本的理由是:在人文与社会研究的领域,如要追求卓越的成绩,便需要探讨有意义的、原创与深刻的理论问题并谋求其解答,而不止于材料的搜集、整理、诠释与分类(这里所谓“原创与深刻的”,当然有其程度的不同。举例而言,我不是说,研究哲学的人,如果他或她的工作无法达到柏拉图或康德的高度,便不必做了)。研究者如要在理论上有所创获,除了本身需要相当的才智之外,最主要的外在条件是:给他(她)足够的,可以自由运用、不受干扰的时间,以便他在专注的问题上能够沉潜下来。复杂、艰深的理论问题的答案是不明显的。对于研究这个问题的人而言,在谋求解答的过程中,他的资源与他专注的问题之间的关系是极为曲折的。法国数学家庞加莱(H.Poincare)曾列举过学术发现的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潜伏阶段,(3)豁然开朗阶段,(4)证明阶段。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辑刊有主题,有思想深度,各家之言,视角差别比较大
  •   这是难得的好期刊
  •   书的质量较好,送货及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