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业松 页数:29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学课堂与文学研究》包括鲁迅课、从注释到文学史、“胡风问题”、舒芜研究、人品和学问六、 “学科”与“方法”、文学期刊与当代创作、今三十年等内容,供广大读者参考。
书籍目录
题解一、 鲁迅课重读《呐喊·自序》鲁迅文学的再认识暗夜的苦痛和想象复旦大学课堂上的鲁迅二、 从注释到文学史“历史文本”是这样被构造出来的应该再注一注《周作人全集》文学史线索中的巴金与鲁迅三、 “胡风问题”胡风理论的错位与遭际胡风问题的三个论域四、 舒芜研究关于舒芜先生的是非舒芜的两篇“佚文”五、 人品和学问贾植芳与《贾植芳文集》“贾拒认舒”材料补贾植芳先生的学术贡献六、 “学科”与“方法”略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文学研究中的“上海”主题中国现代文学的下限问题七、 文学期刊与当代创作文学民主与个人才能《上海文学》点评四则关于台港暨海外华文作者的文学身份本地化向“新概念”要求“概念”八、 今三十年打开“伤痕文学”的理解空间《叔叔的故事》的文学史意义如何评价《兄弟》新世纪小说三记代跋:贾植芳先生的最后时刻
章节摘录
一、 鲁迅课 重读《呐喊·自序》 讲鲁迅精读的课,逼迫我重新去看一下鲁迅的作品。重新去看的过程当中,我自己得到一个——夸张一点说,得到一个震惊体验。什么震惊体验?就是把《呐喊·自序》这样一个熟得不能再熟的文本,再读一遍,再去想的时候,发现竟然有那么多东西是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 我注意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作品是鲁迅作为新文学作家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在他的人生历史上第一次回顾他作为作家的成长史。这一个作为作家的成长史,当然从整体上我们去注意它,是因为它记载了鲁迅从不写到写这样一个转折的过程。那么我从里面读出来的反而是鲁迅对他自己的,不仅从不写到写这样一个大的范围,而且是他为什么要写,写什么,写的这些东西当中他记载了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的一个非常老实的交代。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呐喊·自序》最后谈到他是在金心异的促动下做起小说来,做小说的目的,不是因为他又被金心异激动得热血沸腾了,而只不过是要“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聊以慰藉”这个说法里面我觉得就包含着鲁迅对他的创作效果的一个预期,这个预期不是高的。他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已经得出结论,自己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从他的表述中也可以看出来,他对自己现在勉强地去作出表达以后,会带来什么效果,或者推广一点说,对整个新文化运动会带来什么效果,他是没有绝对的信心的。而只不过,像我们从他后来的创作当中反复印证过的,他是在做着“跨进刺丛里姑且走走”的尝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