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张俊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张俊民 页数:357
前言
会计首先是道德的会计。会计职业道德之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就在于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是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依据。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及其信息披露,发挥落实财富经管责任、实施经济利益分配、解脱受托人受托责任、提高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和实现资本市场秩序乃至经济社会秩序的重要职责,会计的经济后果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愈发凸显,信息优势拥有者盈余管理愈烈,会计监管的政治活动性也就为社会利益相关者各方更加关注。一旦会计道德失范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征兆,财务舞弊、会计信息失真演变为系统风险,必将危害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动摇社会发展的信用基础,进而扰乱并破坏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因此,在不断快速提升我国“硬实力”的同时必须加快“软实力”的发展速度,否则将欲速则不达。商务伦理以及管理伦理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商务伦理以及管理伦理的状况与水平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环境条件,而且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会计职业道德的状况与水平,研究会计职业道德必以商务伦理以及管理伦理的研究为基础。伦理学以研究协调与管理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因此,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切入点研究商务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应该是事半功倍之路径。这构成本书的基本研究思想框架,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会计职业道德按照会计职业划分,主要包括受雇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执行公共业务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就会计职业道德监管而言,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职业道德监管是其中的重点内容。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监管的核心内容又是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特殊诚信“商品”,其内在质量就是其职业诚信度,诚信是会计师事务所安身立命之本,是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和资本市场秩序的基石。会计师事务所诚信作为一种特定职业范畴存在信号传递的大众化障碍,以事务所诚信监管评价指标作为事务所诚信度评价的信号传递的基本载体是现实的理性选择。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文化、环境、职业道德和执业质量等因素是决定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状况的性质标志;进而分析各因素间内在关联度,建立相应完整的事务所诚信监管评价指标体系,拟定各项指标权重参考值;构建综合评价模型,系统阐述评价方法及评价程序。
内容概要
《商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从商务和管理伦理出发,详细论述会计职业道德所应涵盖的各个方面,例如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及其规范、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及其规范、商务伦理风险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突,并对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体系和评价机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结合实证调查数据的分析,有力地支撑了《商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论观点,附录中的十个真实案例更是将我国会计诚信监管体系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作了深入剖析。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其质量与监管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商务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一直被相关利益各方所重视。
作者简介
张俊民,天津财经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会员、天津市外经贸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无形资产研究会理事、中国北京亚太华夏财务会计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管理理论与方法,特别是会计监管(含审计)理论与方法。在《会计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已出版《会计监管》(2000)、《企业财务分析》(1995)等35部专著和合著,较早提出会计监管理论与方法体系。科研成果先后获天津市及中国会计学会等各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总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伦理、道德与诚信第二节 文化第三节 职业道德第二章 商务与会计利益相关者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概念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利益相关者管理第四节 会计利益相关者第三章 经济后果与盈余管理第一节 经济人与道德人第二节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第三节 盈余管理第二编 商务与管理伦理第四章 商务伦理第一节 商务伦理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企业伦理第三节 伦理与商业决策第五章 管理伦理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主要管理环节的伦理问题第三编 会计职业道德第六章 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及其规范第一节 会计人员行为与职责定位第二节 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概念及其历史演变第三节 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第七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及其规范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概念及特征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历史发展简况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第八章 商务伦理风险与会计职业道德冲突第一节 商务伦理风险与会计职业道德冲突概述第二节 商务伦理风险与会计职业道德冲突种类及内容第三节 商务伦理风险与会计职业道德冲突解决第四编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及其评价第九章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概述第一节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概念及研究状况第二节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的制度背景考察第十章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基本特征理论分析第一节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的排他性特征第二节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的经济学简要分析第三节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的上层建筑地位分析第四节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的自发性与自觉性第十一章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权力保护第一节 权力的内涵与分类第二节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公力保护第三节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私力保护第十二章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内容及评价第一节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内容的理论分析第二节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的具体内容第三节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评价指标与标准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参考文献附表1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四级指标评价标准一览表附表2 四级指标评价数据统计分析表附表3 三级指标评价数据统计分析表附录案例一 红光实业案案例二 琼花事件考验保荐人制度案例三 潜规则搞垮法国大银行案例四 理性看待上市公司“高送转”现象案例五 十亿财务造假现形,海王继续疯狂造假案例六 PT水仙退市案案例七 从猴王事件看完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案例八 普华永道的谨慎生存案例九 德勤与普华永道面临诚信危机案例十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遭信任危机
章节摘录
在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资源的企业,职工也与股东一样承担了与企业经营效益相关的风险。传统理论认为,财务资本一旦投入企业,便成为一种抵押品,其所有者就难以退出企业,因此财务资本所有者是天生的企业风险承担者。相反,人力资本所有者就具有退出企业的自由,能迅速规避企业风险,因此应由财务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但是,这种理论在现代企业中则遭受了极大的挑战。首先,随着财务资本社会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实务型、货币型和信用型财务资本之间很容易相互转换,大大降低了财务资本所有者的投资风险,同时财务资本社会表现形式的证券化趋势也使得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企业关系逐步弱化和间接化。其次,从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来看,生产力水平越高,社会分工越细,职工的专用性就越强,职工的专用性反映了社会分工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进入和退出企业的客观性制约,这一制约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一种退出企业的惰性,以及承担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后从人力资本的全体性质来看,社会化大生产下,具有专用性特征的职工只有加入社会协作体系才有用武之地,这种协作形成了群体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只有在单位人力资本所有者加入特定的集体后才得以分享,一旦离开就失去分享的机会。因此,职工的群体性进一步加大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风险的承受度。联系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共有的企业。股权的分散和流动使股东承担的风险下降,其关注企业经营效益的动力减弱。资本市场的发达使股东们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而对于所投资企业经营业绩的关注已经不是直接从特定企业角度的评价与监管,而是更多地通过“以脚投票”这样一种外部的市场监督方式来表达。经营环境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受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企业越来越演变为“社会的企业”。在股份疏散和流动增加的同时,越来越庞大的企业规模使其经营状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状况有越来越大的影响,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和控制、企业之间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都使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体之间构成网状关系。受企业经营状况影响,承担剩余风险的就不仅仅是股东,而是涉及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企业将不仅仅是股东的企业,而是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企业”。企业价值增加的资源不仅仅是财务资本。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企业价值已越来越依赖于报表外非财务因素,包括企业的商誉、各种专用技术、劳动者的技能、企业的组织管理效率等。这些无形资产无疑对企业价值增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形资本在现代企业中的相对地位急剧上升,而财务资本在现代企业中的相对重要性日趋下降。不是财务资本的存在,才使得个人、经理和企业家无形资本的所有者“有碗饭吃”,而是无形资本所有者保证了财务资本的保值、增值和扩张。无形资本所有者的权利一旦受损,产权的主人就会将其无形资本“关闭”起来,其资本的经济利用价值便会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因此,企业家和管理者作为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应当分享企业经营的剩余。
编辑推荐
《商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