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梅尔威利·斯图尔,徐英瑾 页数:262 字数:21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熟悉美国文化现状的读者都知道,基督教在当今美国的群众基础要远远超过其在欧洲大陆的群众基础,甚至很多专业科学家也都是虔诚的教徒,但美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却依然长期保持全球第一。为何科学事业恰恰能够在一个典型的基督教国家得到蓬勃的发展?这恐怕是不少读者都怀有的一个困惑。 本书汇集了英美四位顶尖哲学家与科学家对于宗教一科学关系问题的真知灼见,并向读者描绘了一幅科学与宗教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壮美图景。这些演讲者反复申明了这样一个论点:一方面,无神论或激进的自然主义并不是科学研究自身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有神论不仅完全可以和各种科学理论(如宇宙发生学、量子力学、进化论等)彼此相容,而且还能为帮助人们理解宇宙和人生的根本意义,提供一个科学无法提供的思想框架。
作者简介
徐英瑾:2004年获复旦大学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专长于维特根斯坦哲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哲学。2002--2003年曾在意大利慈幼大学以访问学生身份学习一年。2007—2008年在美国圣母大学以访问学者身份学习一年。其博士论文《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讲 是什么使得一个科学理论具有成真概率? 〔英〕理查德·斯温伯恩第二讲 从自然法则出发的对于上帝的论证 〔英〕理查德·斯温伯恩第三讲 从精确调谐出发的对于上帝的论证 〔英〕理查德·斯温伯恩第四讲 智慧设计真的智慧么? 〔美〕彼得·道德森第五讲 再谈上帝与恐龙 〔美〕彼得·道德森第六讲 公共场合中的科学与宗教 〔美〕彼得·道德森第七讲 进化论的创世:祖先同源论与基督教的起源观 〔美〕斯蒂芬·马特森第八讲 对智慧设计的科学批判与宗教批判 〔美〕斯蒂芬·马特森第九讲 生物学、肉身化与基督教唯物主义 〔美〕斯蒂芬·马特森第十讲 科学和宗教:争论何以还在继续? 〔美〕艾尔文·普兰丁格第十一讲 神在世界中的行为 〔美〕艾尔文·普兰丁格第十二讲 自然主义对抗进化论:一种“宗教—科学”冲突? 〔美〕艾尔文·普兰丁格编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讲 是什么使得一个科学理论具有成真概率? 内容提要: 关于如何解释一个事件的发生,存在着两种模式。那种从非生命眼光出发的(或者说是科学的)解释模式,按照自然法则以及相关初始条件(正是此二者的联合导致了相关事件的发生)的话语方式来解释一个事件。而人格化的解释模式,则从一个人——他的力量(比如他以特定方式移动身体的力量)、他所具有的促成特定效果产生的目的、他的信念(比如相信哪种身体运动会导致某某效果)——的角度出发来解释一个事件。 对于一个解释H来说,只要满足如下条件,它就具有很大的成真概率:(甲)它的确具有巨大的解释力(换言之,只要它预言了大量的事情发生,而且与这些事情不同的情况发生概率颇小);(乙)它的确具有巨大的先验概率(换言之,它一方面得“匹配于”那些已得到获取于其他研究领域的“背景证据”之支持的假设,另一方面还得具有某种内在概率。这种“内在概率”依赖予假设自身的简单性与解释范围)。这些关于概率的原则在贝叶斯定理中已经得到了清楚的阐述。 我们将设法解释为何世万事业已如此、为何世界是它所是的这种样子。存在着两种我们一直在运用的不同模式的因果解释。我称第一种为从非生命眼光出发的(或“科学的”)解释……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英美四位顶尖哲学家与科学家对于宗教一科学关系问题的真知灼见,并向读者描绘了一幅科学与宗教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壮美图景。本书内容牵涉面甚广,从分析哲学、神学、天体物理学、进化生物学、古生物学一直到解剖学,可谓文理融通、视野开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