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海明 页数:35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作者专心致志撰写22年而成的150余万字的《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修订版)之精粹。它几乎将每个理论问题都化为一个鲜活的人生案例,通过解析各个案例而系统展现伦理学博大精深之原理,因而名之为《伦理学与人生》。
作者简介
王海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代表作为《新伦理学》(修订版,全三册,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月刊》(台北)、《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等刊物发表伦理学论文170余篇;著有《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伦理学方法》(商务印书馆2003年)、《人性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公正平等人道:社会治理道德原则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道德哲学原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伦理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00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唐代兴教授研究王海明《新伦理学》的学术专著:《优良道德体系论:新伦理学研究》;200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吴然教授研究和传播王海明《新伦理学》的专著:《优良道德论》。
书籍目录
第一讲 伦理学: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 一、伦理学:做人的科学还是治人的科学? ? 二、农村人与城里人眼中的美女 ? 三、伦理学公理 ? 四、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第二讲 道德本性:起源和目的 ? 一、偷盗欲望的满足是善 ? 二、两个小女孩的命运 ? 三、人与动物的分界 ? 四、劈一棵树的错误不亚于砍一个人 ?第三讲 道德终极标准:增减每个人的利益总量? 一、尾生之信与康德之诚 ? 二、惩罚无辜可能是一种道德善 ? 三、应该轧死一个爱因斯坦还是五个芸芸众生 ? 四、柯华文与尾生之比较 ? 五、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 ? 六、无终食之间违仁 ? 七、吃人道德:照着讲与接着讲 ?第四讲 人性:生之谓性? 一、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 二、大锅饭亲历 ? 三、雨果夫人何故爱上一个丑八怪 ? 四、迷路绿树湾 第五讲 爱有差等:最深刻的人性定律? 一、其貌不扬的临时工为何轧死漂亮的棒球明星 ? 二、两种自杀:注射氰化钾与扑向飞转的圆锯 ? 三、列宁病逝前十分喜爱的小说 ? 四、心理力学定律:李宗吾的伟大“发现”? ?第六讲 善:道德总原则 ? 一、40年前的困惑 ? 二、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三、“看不见的手”:道德总原则的证伪与证实 ? 四、最重要的伦理学流派 ?第七讲 公正与平等:社会治理的根本道德原则 ? 一、异议相与析:偶听于丹讲《论语》 ? 二、动物没有权利:且听康德说老狗 ? 三、奇文共欣赏:举贤勿拘品行令 ? 四、只要有一个人穿不上裤子,任何人都不应该有好裤子 ?第八讲 人道和自由:社会治理的最高道德原则 ? 一、他真是一位好父亲吗? ? 二、令我不由得挺起腰杆的一首诗 ? 三、原创性青睐难以相处的怪人 ? 四、扑克牌游戏规则的伦理底蕴 ? 五、柏拉图的“政治自由悖论” ? 六、政府应该是仲裁者而不应该是当事人 ? 七、克林顿总统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 ?第九讲 异化:社会治理的不道德原则 ? 一、如果我自卖为奴,我是不是就不算是个奴隶? ? 二、穆勒的理想实验:应该使人异化的故事 ? 三、50年难忘的童年歌谣 ? 四、一个自由斗士与妻子的异化问题 ? 五、谁能说明白:仁慈的上帝为何会有如此恶毒的咒诅? ?第十讲 幸福:善待自己的普遍原则 ? 一、幸福是什么:快乐还是自我实现? ? 二、快乐中枢的发现 ? 三、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 四、做一个活老鼠,还是做一个死皇帝? ? 五、实现幸福的五大要素 ? 六、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之我见 ?第十一讲 良心与名誉:优良道德实现之途径 ? 一、他为何向妓女求婚? ? 二、即使是浮名虚誉,我为什么总是看不开放不下啊? ? 三、抹嘴的肉皮让猫叼去了 ? 四、文章憎命达 ?第十二讲 品德:优良道德之实现 ? 一、“忠君”究竟是恶德还是美德 ? 二、吃小亏占大便宜与占小便宜吃大亏 ? 三、坏人也有美德和处于美德境界吗? ? 四、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 五、孟子的二律背反:“富方能仁”与“为富不仁” ? 六、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 ? 七、国民品德的败坏与最高调的道德如影随形 ?后记 ?
章节摘录
在我们这个堪称相对主义的时代,人们动不动就说: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终极的东西,一切都存在于过程之中。因此,他们一瞧见“道德终极标准”这几个字,就会嗤之以鼻:哪里会有什么道德终极标准呢?那么,我们为什么说存在道德终极标准?道德终极标准究竟是什么?道德终极标准的提出,源于各种道德规范之间时常发生的冲突。“尾生之信”和“康德之诚”堪称这种冲突的典范。尾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青年男子,他和一个女子谈恋爱,约会在大桥底下,因为大桥底下比较偏僻,好说话。但是大桥底下并不安全啊!当尾生赴约来到桥下时,河流涨水,洪水上来了。尾生面临一个道德难题:是守信而留在大桥底下还是离开大桥而逃生失信呢?离开大桥可以自救,但是那样一来就要失信;要是守信而留在大桥底下就不能自救:“贵生”道德规范和“守信”道德规范发生冲突而不能两全。他的选择是守信留在大桥底下!他抱住桥柱子,水往上涨,他就往上爬。结果,尾生被淹死了。这就是尾生之信!就这一点来说,伟大的康德与尾生同样可笑。因为康德曾举例说,一个凶手正在追杀一个无辜者,这时候有一个人正好目睹了无辜者藏在什么地方。凶手就问这个人:你看见一个人往哪里跑了?这时候这个人就面临着两种道德规范的冲突:是要“诚实”还是要“救人”?如果他要诚实,就得告诉凶手那无辜者藏在哪儿,那他就不是在救人而是在害人了;他要救人,就得违背诚实这一道德规范而欺骗凶手。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康德的答复是:要诚实,即使害人,也要诚实,因为诚实是一条“绝对的律令”。我们不妨将此称之为“康德之诚”。
后记
2006年,素不相识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陈军博士约我撰写“名校名师名课系列”中的《伦理学与人生》一书,正中下怀。因为我刚刚完成150余万字的《新伦理学》,正拟将其要义化为一本通俗读物。恰好此时贾旗(北大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已把我在北京大学开设的通选课《伦理学导论》录音完毕,并整理成文字。于是,我就在讲稿的基础上,参照贾旗的录音整理,将每个伦理学理论问题都化为一个鲜活的人生案例,最后承蒙陈军博士逐字逐句精心修改,遂成此书。此书的写作还得到“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经费资助,在此一并深致谢忱。
编辑推荐
《伦理学与人生》:名校名师名课系列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