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月  页数:191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奔腾不息的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建筑如实地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每一次发展。建筑不仅是人类避风蔽雨的物质存在方式,也是人类高蹈尘世的精神寓所,是人类精神、情感直接建构与传达的物态方式,是文化总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艺术作为一门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其最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跨越时空,千古流传。那雄伟古老的万里长城、富丽堂皇的北京故宫、意境深邃的江南民居、布局严整的北方四合院,还有那体硕重拙的埃及金字塔、庄严肃穆的希腊帕提侬神庙、明丽安详的印度泰姬陵、高耸云天的法国埃菲尔铁塔……它们所展示的,不正是直接可以被扪摸到的人类文明的绵绵律动吗!人类的智慧在这里凝结,人类的情感在这里积淀,人类的历史在这里浓缩。可以说,人塑造了建筑,建筑也塑造了人,建筑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文明的标志、理想的寄托、肉身与心灵的寓所。建筑是文化。对中西建筑美学的比较和研究,离不开文化的视野,离不开建筑艺术生长的时空,离不开整体的社会环境。因而,理解、诠释中西建筑的美学神韵,无疑也应当从文化的层面入手,才能在生命的深处和精神的本源中,挖掘出建筑内在的生命力和建筑发展的原动力。正如吴良镛先生在《广义建筑学》中所言:“建筑的问题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因为建筑正是在文化的土壤中培养出来的;同时,作为文化发展的进程,并成为文化之有形和具体的表现。”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中西文化为理论基础,以中西建筑为比较对象,以问题意识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中西建筑的审美特征、时空意识、审美尺度、物质载体、装饰意匠以及发展道路六个方面的美学比较与研究,揭示出中西传统建筑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格,并对当代建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本书认为,建筑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物质、精神产品。文化的内涵决定着建筑的形式,建筑的形式也丰富着文化的内涵。中西建筑美学品格的差异在于中西文化的不同内涵。从总的方面看,中国传统建筑在空间布局、结构造型、装饰设计等方面以人为中心,体现出乐生、重生的现世理性精神和浪漫情怀;西方古代建筑则以神为中心,表现出对上帝、来世的虔诚向往和宗教迷狂。中西传统建筑的差异性在当代文化的整合中逐渐变小。本书认为,中西建筑只有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走出一条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精神的发展之路。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中西传统建筑的审美特征 一、中国建筑和谐美的具体表现 二、西方建筑和谐美的动态发展 三、中西建筑和谐美的不同内涵第二章 中西传统建筑的时空意识 一、宇宙即建筑 二、物理的时空观 三、中国建筑的空间美 四、西方建筑的造型美第三章 中西传统建筑的审美尺度 一、建筑美尺度的产生 二、中国建筑:人的尺度 三、西方建筑:神的尺度第四章 中西传统建筑的物质载体 一、以木为材的建筑序曲 二、土木营构 三、石头史书第五章 中西传统建筑的装饰意匠 一、装饰色彩的中西差异 二、装饰图案的中西对照 三、装饰手法的中西不同第六章 中西现代建筑的发展之路 一、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异 二、中国建筑的现代转型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西方建筑和谐美的动态发展与中国传统建筑一样,西方古代建筑也体现了对和谐美的理想追求,表现出以和谐为美的审美特征。但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又决定了西方古代建筑艺术和谐美具有不同于中国建筑的文化品格和美学内涵。从总的趋势来看,由于西方社会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当中,阶段性的特征非常明显。西方古代建筑十分重视建筑物外观造型的整体和谐,讲究建筑物的对称、比例、均衡、统一等形式美,这与自古希腊以来所形成的以数为和谐的传统有极大的关系。早在古希腊时代,“和谐”是用以解释天体运动规律的,从一开始就是作为辩证法的宇宙观被提出来的。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比例构成美的和谐的理论,开启了西方美学和谐美的源头。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发现音调和琴弦的长度间存在数的比例关系,认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进而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

编辑推荐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建筑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物质、精神产品。文化的内涵决定着建筑的形式,建筑的形式也丰富着文化的内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喜欢当当网上购书
  •   简单明了易懂
  •   感觉内容比较专业,有点闷。
  •   书不厚,可以一读
  •   因为是交了钱才开的包装 发现书破损严重 比知道卖家良心何在 信誉何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