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对比研究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蔡基刚  页数:363  
Tag标签:无  

前言

  我认识蔡基刚教授首先是通过读他的文章和著作。后来,由于研究旨趣有某些相同之处,和他的接触多了一些,并多次邀请他来参加上海外国语大学英汉对比研究方向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从而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蔡教授的主要教学工作之一是大学英语教学。这在外人看来是一项课时多而枯燥乏味的教书匠工作,而他却长期乐此不疲,潜心问学,将大外教学作为英汉对比的实验室,教出水平、教出艺术、教出成果,不仅使他成为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方面的一位权威专家,而且也使他成为英汉对比研究领域的一位知名学者。  王力先生在第一届国际

内容概要

对比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篇章和等领域。本书试图运用对比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英语和汉语的构词原理、内部结构、语义关系、词语理据等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同时通过大量的言语实例,探讨这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和共性,并尝试解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本书尤其对英汉词汇对比方面一些争议问题如字词关系、词汇表达力、词化能力、搭配能力、借词能力、词汇量大小、词语单位信息量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阐述,提出了不少独特的见解,以期引起争议。本书实例新鲜有趣,阐述深入浅出,从而使抽象的语言理论分析读来轻松。研究英汉词汇的学者和注重词汇讲解的教师都可以从中得益匪浅。

书籍目录

第1章  英汉词语的弹性与刚性  1.0  引言  1.1  弹性的基础    1.1.1  语素    1.1.2  词缀    1.1.3  字词 1.2  弹性的表现    1.2.1  语素颠倒    1.2.2  词语插入    1.2.3  词语伸缩    1.2.4  语素搭配    1.2.5  词语功能第2章  英汉词义的精确与灵活  2.0  引言  2.1  英汉词语义项的多寡   2.1.1  文字结构   2.1.2  构词方法 2.2  英汉词语含义的宽窄 2.3  词义差异产生的原因    2.3.1  构词模式    2.3.2  命名方法    2.3.3  认知方式    2.3.4  表达习惯    2.3.5  词语特性第3章  英汉词语表达的求同与求异  3.0  引言  3.1  节律要求  3.2  构词方式 3.3  篇章连贯   3.3.1  词语重复   3.3.2  指称词语 3.4  教学启示第4章  英汉词语表达的分析性与综合性 4.0  引言 4.1  构词特点与词化    4.1.1  派生词    4.1.2  转类词    4.1.3  单纯词    4.1.4  复合词    4.1.5  借词    4.1.6  缩略词    4.1.7  类推词 4.2  英汉动词词化对比   4.2.1  使役关系   4.2.2  偏正关系   4.2.3  动宾关系   4.2.4  动补关系 4.3  词化产生的原因    4.3.1  语法结构    4.3.2  社会文化    4.3.3  经济原则    4.3.4  使用频率 4.4  教学启示第5章  英汉词语理据性对比  5.0  引言  5.1  语音理据   5.1.1  基本拟声词   5.1.2  次要拟声词  5.2  文字理据   5.2.1  表意文字   5.2.2  表音文字   5.2.3  文字意义  5.3  形态理据  ……第6章 英汉词汇搭配对比第7章 英汉词汇量对比第8章 英汉词汇对应对比第9章 英汉借词对比研究第10章 英汉文字及其阅读速率比较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5.2.3文字意义  按照西方语言学理论,文字是语言符号的符号。也就是说文字必须是无意义的抽象符号,其存在的全部理由就是记录语音。显然从这一点上说,汉字不是理想的文字,因为汉字“是一种程式化了的、简化了的图画系统。就是说,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而不是通过口头的词去表示概念”(帕默尔,1983)。换句话说,汉字本身表达意义,和发什么音没有任何关系(Saussure,1959:27)。但正是汉字字符表意性强、表音性差,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的特点使汉语成为一种视觉性语言,而这种语言具有超越时空,以不变应万变的特点。古今汉语语音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千年前,即使几百年前古人讲的话我们现代人都听不懂了。但是数千年来,汉字的拼写形式相对稳定(除了极少数避讳字或繁体字),所代表的意义变化不大。因此我们到西安、到曲孔庙读几千年前的碑林,还是能够读懂大半。现代人读几千年前的《诗经》和《论语》,困难不是很大。正因为如此,即使中国经历了历代的动荡、战乱和掠夺,几千年历史给中华民族留下的丰富的文物宝器已经所剩不多,但是依靠碑文和史书这样的文字档案还是使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保存丰厚。  同样,由于汉字不是跟着读音的改变而改变,使得同一个汉字就有可能在不同的方言区里得到共同的理解。操不同方言的闽南人北方人,语音差别大,很难进行口头交流,同一发音有不同意义,但是把说的话用汉字写下就能能互相理解(Saussure.1959:27)。可以说,正是汉字表意的特点,克服了各地由方言所形成的语言上的障碍,使得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能够政令畅通无阻,从而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Pool,2000)。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采用表意文字和中国的地理人文环境不无关系:中国需要有一个能够克服语音方言隔阂的文字。同样源自埃及象形文字,欧洲语言却走上了拼音文字的道路,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产生一种类似汉字表意文字的需要。他们的民族或地区在政治地理上都相对独立为一个主权国家,因此在整个印欧语系下,随各个地区发音不同,就演变成西日耳曼语族和东日耳曼语族,在它们下面又分化成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斯拉夫族、俄语、乌克兰语等,他们不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文字。可以这样说,“中国人其实早就知道了欧洲的字母文字,但他们一直顽固地抵制使用,绝非因为他们如何忠于自己的传统或对外来事物的反感。而主要是由于汉语及其结构本身的能力,在内部没有产生对字母文字的需要。

编辑推荐

  《英汉词汇对比研究》实例新鲜有趣,阐述深入浅出,从而使抽象的语言理论分析读来轻松。研究英汉词汇的学者和注重词汇讲解的教师都可以从中得益匪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英汉词汇对比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2条)

 
 

  •   这本书出了介绍英汉词汇方面的差异, 和一般的词汇学方面的书本注重绵绵聚到不同,蔡基刚教授在每一个章节中就英汉词汇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性探讨。 每个章节就是一个独立课题, 对于研究词汇学的年轻学者很有帮助。
  •   本书专门针对词汇对比研究,共10章,附有中英参考文献。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最全面而深入的一本。
  •   本书聚焦于词汇对比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蔡教授的真知灼见令人赞叹不已
  •   著名学者的作品,对了解英汉词汇的差异有帮助,主要是比较系统,有层次感。。。
  •   关于词汇研究的不同角度,很新颖
  •   蔡老师曾经是我的老师,他是在比较语言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这本书是他多年研究的总结,值得收藏。
  •   是从很多方面进行比较的。所以对于我来说刚开始看着觉得有些乱
  •   蔡老师有扎实的实践基础,又有思辨能力,是扎扎实实做学问的人。
  •   语言专业用书,好!书的质量很好。当当发货快。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对我写论文很有帮助。
  •   今天收到的货。还没来得及看呢。看完后再做具体评价。先给个好评吧。
  •   凑券买的,还没来得及看
  •   刚到,看着还行
  •   绝对好,可以收藏。
  •   书不错,很值得一看,对写论文也很有帮助
  •   国内的专业书籍中,不可多得的专业实用书籍!
  •   正在学习中,对自己的论文写作很有启发!
  •   对于中文这个专业的教材来说很不错。
  •   内容特别详细,很专业
  •   一直对作者感兴趣,所以才购买此书。看了个开头。对语源学并没有过多阐述,而是着重在英汉词汇的对比研究。
  •   对研究英汉词汇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写的深度不够。
  •   对非英语专业来说,词汇方面比较好的一本,可以拓展思路
  •   值得一读,不错的语言学书籍
  •   看完,对中英文的语言差异会有一点概念。
  •   比较偏理论,不是研究这一方面的没有必要买,可以买点应用性的
  •   对于英语爱好者、研究者是一本不错的书,值得一读
  •   感觉有点专业啊,还得好好研究一番
  •   我觉得这本书真不错,当当网的到货付款方式挺令人满意的,但是就是速度太慢。。。。呵呵,在家都等了15天左右。。。。
  •   偏重学术理论研究
  •   这一本书,相对于以前的书,理论性强了一些.
  •   故事不错,就是字太小,怕孩子看了坏眼睛。建议大家购买大本的,字会大些。
  •   这本书不错 但不适合普通人购买,图书馆借阅即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