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储以微 编  页数:397  
Tag标签:无  

前言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第二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系列丛书),由复旦大学组织全国相关院校编写,主要适用于医学高等教育各专业的医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教学。本教材共33章,第一章至第九章为医学免疫学内容,主要阐述了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免疫应答的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生理和病理学效应,以及常见的临床免疫学疾病。第十章至第二十九章为医学微生物学的介绍,详细阐述了各类细菌及病毒的形态结构、理化性状,细菌的感染、检测与防治原则;对人类危害较大的新现及再现的病原微生物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三十章至第三十三章为寄生虫学内容,概述了寄生虫的寄生现象、生活史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以及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本教材是再版,在2003年第一版的基础上,依据研究进展及最新理论,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如免疫学中的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的概念,病原生物学中的SARS冠状病毒、埃博拉出血热病毒以及寄生虫学中的节肢动物。增加了诊断及生化检测方面的内容,如详细介绍了细菌标本的染色方法、细菌的生化检测方法以及原虫诊断新方法等。另外,本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图和表,便于教师制作课件,也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本书的教学时数范围可在72-90学时,每章末附有小结及思考题,将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或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12位参编人员均为教学经验丰富、目前在教学第一线17工作的教师。同时,我们感谢吴晶琼老师在本教材组织编写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感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研究生骆菲菲在图表绘制方面付出的劳动。希望广大教师和学生对书中的错误和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内容概要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第二版)系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根据卫生部对高职、高专及护理学、药学等专业要求而编写,围绕着专业的需要及今后在临床上的应用,从深度、广度上有所侧重,以适应不同专业的学生。本教材共分微物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等内容。每一部分着重介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应用,每个章节后附有思考题,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或复习,以利于学生自学及参加自学考试的复习。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且紧跟前沿,具有新颖性、创新性,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难点、疑点及考试中的重点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地以图表、比喩等简治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并将免疫学知识贯穿于同生物学及寄生虫学等内容中,使学生对其做到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作者简介

储以微,女,免疫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免疫学系副主任。曾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及EACRI研究所任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现为中国免疫学会理事、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学杂学》、《中国癌症杂志》、《中华肿瘤杂志》、《肿瘤》等杂志审稿人。承担博士生“现代免疫学”、“临床免疫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进展”课程授课;硕士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和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医学生、基础医学班“医学免疫学”的系统理论授课。主讲的“医学免疫学”被评为精品课程,获复旦大学上海银行基础教学讲课赛一等奖。主编专著《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参编专著Tumor Immunology and Cancer Vaccines和《实用内科学》。作为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3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言。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 医学免疫学概述  第一节 免疫的概念  第二节 免疫功能  第三节 兎疫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免疫器官  第三节 免疫细胞  第四节 细胞因子  第三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免疫原性的基础  第二节 抗原特民性的基础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第三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第四节 抗体的制备  第五章 补体系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第六章 免疫应答及调节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征  第二节 T细胸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第三节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第四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七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固有免疫  第二节 适应性免疫  第三节 抗各类病原体感染的免疫  第四节 病原体逃避抗感染免疫作用的机制  第八章 临床免疫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  第九章 免疫学的应用  第一节 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二节 免疫学防治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第十章 微生物学概述  第十一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第十二章 细菌的感染  第十三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十四章 球菌  第十五章 肠道杆菌  第十六章 弧菌属  第十七章 厌氧性细菌  第十八章 白喉棒状杆菌  第十九章 分枝杆菌  第二十章 其他细菌  第二十一章 其他微生物  第二十二章 真菌  第二十三章 病毒学总论  第二十四章 呼吸道病毒  第二十五章 肠道病毒  第二十六章 肝炎病毒  第二十七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第二十八章 反转录病毒  第二十九章 其他病毒第三篇 人体寄生虫学  第三十章 人体寄生虫学概述  第三十一章 医学蠕虫学  第三十二章 医学原虫学  第三十三章 医学节肢动物

章节摘录

一、细菌感染的免疫学防治(一)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是用人工的方法给易感人群接种菌(疫苗)或类毒素等生物制品,使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应答产生特异性免疫。人工主动免疫在初次接种时机体免疫力出现较慢,一般在接种后2—4周才产生,且免疫力持续时间短。但经再次接种后则迅速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且免疫力维持时间久,可为半年至数年不等。人工主动免疫常用于传染病的预防。目前用于预防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疫苗有以下几种。1.灭活疫苗(死疫苗)  如伤寒、甲型副伤寒、乙型副伤寒三联灭活疫苗、霍乱灭活疫苗、百日咳灭活疫苗等。由于病原菌已被杀死,不能繁殖,因此死菌苗用量较大,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肿痛或发热等全身反应。死菌苗大多需要多次接种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为减少死菌苗的接种次数,现常将不同种类的死菌苗作合理混合,制成联合菌苗,如伤寒菌,甲、乙型副伤寒菌混合的三联疫苗。2.减毒活疫苗常用的有卡介苗(BCG)、鼠疫活菌苗等。活菌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类似轻型或隐性感染。一般只需接种一次,且需要量较小,但引起的免疫效果好,且能维持较长时间。如能以自然感染途径接种则更为适宜,因除引起全身免疫外,尚能引起局部免疫。其缺点为活菌苗需维持其活力,菌苗的保存需一定的冷藏条件,且有效期短。3.类毒素常用的类毒素有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等。类毒素可与死菌苗合制成联合疫苗。目前使用的白、百、破(DPT)三联疫苗即包括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菌苗与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主要用于儿童。近年来正在开展一些肠毒素类毒素的研制,对于这些类毒素的免疫效果尚在考核中。4.自身菌苗葡萄球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慢性化脓性感染,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可从患者病灶中分离出病菌,制成死菌苗,少量多次皮下注射后,常可使感染终止;在肠杆菌引起的慢性尿路感染中可应用自身大肠埃希菌制成的死菌苗注射作为治疗,这类菌苗称为自身菌苗。其机制可能有二:一是可能自身菌苗多次注射通过脱敏作用而终止慢性感染;二是可能通过反复注射特异性抗原增强了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5.多糖疫苗如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流感杆菌多糖菌苗等。多糖疫苗的免疫原性需要通过加入适当的吸附剂来提高。多糖疫苗中因不含内毒素中的类脂A,故无毒性。然而多糖疫苗为化学成分,需大量多次接种。6.新型疫苗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制出了许多新型疫苗,如亚单位疫苗、合成疫苗、结合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包括重组抗原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疫苗等)。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卓越·高等职业教育医学基础课教材·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第2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教材的主要特点是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且紧跟前沿,具有新颖性、创新性
  •   觉得好贵~~~~73折可以接受,发货很快~~~~
  •   很不错 下次还会来 希望再接再厉
  •   略微有些折痕,还有点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