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唐弢 编 页数:3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由唐弢、严家炎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提炼改写而成,是高校中文系学生的通用教材,也是中国读者了解本国现代文学的必读书。初版以来,曾印刷二十四次,是目前国内印量最大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并被译成英文、日文、西班牙文出版发行,在国内外均有广泛影响。 此次增订,作者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和增补:扩充或重写、改写了部分内容,如沈从文、李劫人、林语堂等部分;新增了穆时英、张爱玲的部分,使之各有专节,并增写了杨逵、吴浊流等沦陷区作家作品;修改了对胡适、郁达夫、丁玲、路翎等作家的评价,还原了文学史的本来面目;此外,还吸收了近年来学界研究的若干新成果。本增订版的内容更加全面、丰富和充实。
书籍目录
引言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轮廓 一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二 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 三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四 抗战爆发后的文学运动与创作 五 延安文艺座谈会与解放区文学 六 国统区文学的新发展第一章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发展 第二节 《呐喊》、《彷徨》 第三节 《阿Q正传》 第四节 杂文 第五节 散文和《故事新编》第二章 郭沫若 第一节 生平与文学活动 第二节 《女神》 第三节 《前茅》、《恢复》等诗集 第四节 历史剧《屈原》及其他第三章 五四时期及五四后新文学社团的创作 第一节 胡适、刘半农与文学革命初期的创作 第二节 冰心、朱自清、王统照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 第三节 叶绍钧的创作 第四节 郁达夫及创造社作家的作品 第五节 语丝、新月诸社团和周作人、徐志摩、闻一多、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第四章 茅盾 第一节 生平及早期创作 第二节 《子夜》 第三节 《林家铺子》、《春蚕》等短篇小说 第四节 《腐蚀》及其他第五章 老舍 第一节 初期长篇与短篇小说 第二节 《骆驼祥子》 第三节 通俗文学、话剧创作与《四世同堂》第六章 巴金 第一节 前期创作 第二节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第三节 从《火》到《寒夜》第七章 “左联”时期的文学创作(一) 第一节 蒋光慈、柔石、殷夫等作家的作品 第二节 丁玲和张天翼 第三节 艾芜等作家的小说 第四节 欧阳予倩、洪深等人的剧作 第五节 田汉第八章 “左联”时期的文学创作(二) 第一节 瞿秋白的作品及其他杂文、散文、报告文学 第二节 叶紫、吴组缃及萧军、萧红等新人新作 第三节 中国诗歌会诸诗人与臧克家的诗作第九章 曹禺 第一节 《雷雨》、《日出》和《原野》 第二节 《北京人》及其他剧作第十章 沈从文和其他作家的创作 第一节 沈从文 第二节 鲁彦、李劫人等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 穆时英等的都市小说 第四节 林语堂等的散文杂文第十一章 艾青与其他诗人的创作 第一节 艾青 第二节 田间、何其芳与其他诗人 第三节 歌唱抗战和解放的诗歌创作第十二章 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一) 第一节 报告文学和杂文、散文 第二节 夏衍等剧作家的剧作 第三节 抗日题材小说与姚雪垠、路翎等作家的作品 第四节 沙汀的小说第十三章 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二) 第一节 钱钟书等作家的讽刺暴露小说 第二节 《天国春秋》及《升官图》等讽刺剧作 第三节 张爱玲的小说第十四章 赵树理和表现新的群众时代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赵树理 第二节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作品 第三节 孙犁、刘白羽等作家的小说创作 第四节 《白毛女》、《逼上梁山》、《血泪仇》等剧作 第五节 《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及其他诗歌作品 第六节 报告文学及其他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代结束语)编写后记增订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郁达夫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这部小说集同郭沫若的《女神》一起列入最早的“创造社丛书”。小说集包括《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三个短篇,其中《沉沦》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作者在这篇小说中描绘了一个有忧郁症的中国留日学生,渴望得到纯真的友谊和温柔的爱情,但在异国遇到的只是屈辱和冷遇,终于绝望而走向沉沦。作品中主人公的难以排除的忧郁苦闷,反映了五四时期那些在重重压迫下,有所觉醒而又不知如何变革现状的青年共同的心理状态,具有时代特征。小说的主人公沉痛地呼唤:“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我就爱我的祖国,我就把我的祖国当作了情人罢。”‘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说发表后在当时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也遭到封建守旧派人士的非难。正如郭沫若在谈到郁达夫早期创作时所说:“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① 郁达夫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就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见之于文坛。他赞同“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主张②。但与鲁迅在小说中以“我”为主人公深入其境描述人物和事件的现实主义手法不同,郁达夫在小说中往往以“我”为主人公,运用浓郁的抒情笔调,进行大胆的自我暴露和率直的自我表白,“在重压下的呻吟之中寄寓着反抗”③。《沉沦》中的小说《风铃》、《怀乡病者》、《茑萝行》以及《还乡记》、《还乡后记》、《离散之前》等篇,都带有“自叙传”性质。有些不以“我”为主人公而“我”仍在其中。写于一九二三年的《茑萝行》,是作者返国初期生活的记录。小说运用给妻子书信的形式,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个穷苦知识分子艰难的生活处境和痛苦迷惘的思想情绪,感情浓郁,文词凄切,表达了喘息在重重经济压迫下人们的共同心声。为回答胡适等人的无理攻击而写的历史小说《采石矶》,借清代诗人黄仲则的形象寄托作者对邪恶势力的愤懑和抗议。同郭沫若的诗歌中那种明朗、激昂、乐观的调子不同,郁达夫的小说往往谱出一曲曲灰暗、沉重、凄凉的哀歌。这种基调之所以形成,除了作者的生活境遇和思想性格外,也由于他接受了中外富有感伤色彩的文学的影响,特别是清朝诗人黄仲则和卢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以及某些“世纪末”文学思潮的影响。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增订版)》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