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杰 页数:3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文集收录了张杰教授自1988年至2006年在国内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共28篇,分为三编。第一编为方法论研究,着重从宏观上探讨了外国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的方法,同时涉及了语言全球化等一些理论问题;第二编为俄苏文论研究,主要分析了原苏联文艺理论家、符号学家巴赫金、洛特曼等人的理论思想,还深入发掘了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文化批评理论的价值;第三编为欧美文学创作研究,不仅有对20世纪现实主义艺术发展的宏观考察,也有对高尔基、托尔斯泰以及美国后现代作家德里罗创作的文本分析。本文集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方法论的探讨,力求在外国文学理论、批评与创作的研究中探索出新的途径。
作者简介
张杰.男,1956年生,浙江人。199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俄语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语言符号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作家协会外委会副主任、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从事西方文学批评及其理论、俄罗斯文学研究,已出版《复调小说理论研究》、《走向世界的探索》、《20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史》(与人合著,第一著者)、《结构文艺符号学》 (与一人合著,第一著者)4部学术专著,主编《巴赫金集》等5郜编著或高校教材,独立或主持翻译《弗洛伊德主义批判》、《悲剧的哲学——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巴赫金传》、《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4部学术译著,发表学术论文计60余篇,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1989)、《洛特曼及其艺术符号学》(1997).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罗斯宗教文化批评理论研究》(2004),还曾主持和完成国家教委“八五”和“九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项,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
书籍目录
总序自序第一编 方法论研究 21世纪批评方法的重建 多一点问题,少一点结论——也谈外国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 语言全球化: 一体化与多元化 批评的转向: 从语言学走向话语学 历史的循环: 创作·批评·思维 从“形式”走向“认知”: 21世纪西方文论的语言学研究新转向 文学传统的解构 现代文学观念的裂变——论现实主义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的分野 重构历史的现实——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更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方法——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论文艺学中的精神分析第二编 俄苏文论研究 复调小说的作者意识与对话关系——也谈巴赫金的复调理论 批评的超越——论巴赫金的整体性批评理论 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非对话性 巴赫金与中国文学 符号学王国的构建: 语言的超越与超越的语言——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研究 走向体系研究的艺术符号学与文化符号学——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理论探索 叙事文本的“间离”: 陌生化与生活化之间——洛特曼对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 戏剧化分析研究 批评的反思——俄国形式主义研究的一点思考 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文化批评理论研究 真理的探索: 从科学走向宗教——记俄罗斯宗教文化批评家弗洛连斯基 俄罗斯哲学史的多元主义阐释——评著名美学家斯托罗维奇最新撰写的《俄罗斯哲学史》第三编 欧美文学创作研究 苏联文学及其研究: 多样性与一统化 当代俄罗斯文坛现状 心理分析艺术的深化——20世纪外国文学的一个主要倾向 论高尔基的心理分析艺术——奥古洛夫系列小说艺术特色分析 现实主义心理分析艺术的拓展——《罗斯记游》艺术特色初探 论高尔基两部自传体小说中的心理分析艺术 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的变迁 后现代社会的诗性特征: 生活的符号化——《白噪音》文本的对话式解读 “散点”与“透视”——蒲宁中篇小说《乡村》思想艺术浅析 后记
章节摘录
21世纪批评方法的重建 新旧世纪的更替,会给作为文学研究者们的交际方法——文学批评及其理论研究的方法带来哪些变化呢?我们是否能够在研究传统批评方法和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更符合时代变化和文学自身特点的批评方法呢?这此百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尽管在20世纪,这一被理论界称为批评的世纪,批评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纷繁复杂,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其基本的发展走向还是较为明显的。文学批评及其理论研究的方法越来越趋向多元,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对话局面。然而,我们同时又注意到,这种“多元化”和“对话”的杚仅仅是就各种理论和方法之间的联系而言的,或者说这是一种理论和方法与其他理论和方法“外在对话”的“多元化”格局,而每一种理论和方法自身却还基本上处在自圆其说、自成体系的境地,缺乏与自我的“内在对话”。这样的状况就给当今世纪的文学及其理论研究留下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得不少批评理论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如“语言表征危机”和解构主义的自我解构等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