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正聿 页数:512 字数:4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
内容概要
本书既是一部研究哲学基础理论的学术专著,又是一部高校哲学专业教材。作者以全部哲学史和当代哲学为宏观背景,以追问“哲学究竟是什么”为主线,论述了哲学的自我理解、思维方式、生活基础、主要问题、派别冲突、历史演进以及哲学的修养与创造等问题。作者认为,科学以整个世界为对象,从而构成关于世界的全部思想;而科学所形成的关于世界的全部思想,又成为哲学反思的对象。本书版本采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
孙正聿(1946~),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理论。
书籍目录
导言 进人哲学思考 1.“爱智”的哲学 智慧与爱智——爱智的“大智慧”——爱智的激情 2.对“自明性”的分析 熟知与真知——名称与概念——有知与无知 3.品味黑格尔的比喻 其一,“庙里的神”——其二,“厮杀的战场”——其三,“花蕾、花朵和果实”——其四,“密涅瓦的猫头鹰”——其五,“消化与生理学”——其六,“同一句格言”——其七,“动物听音乐”第一章 哲学的自我理解 第一节 哲学与哲学观 一、哲学观与哲学理论 二、当代哲学观概览 三、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哲学与常识 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 二、常识与经验的世界图景 三、常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四、常识与经验的价值规范 五、哲学对常识的超越 六、常识哲学化与哲学常识化 第三节 哲学与科学 一、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 二、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三、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 四、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 五、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 六、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 七、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第二章 哲学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 二、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述 三、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四、现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哲学的反思活动 一、反思的维度 二、反思的思维 三、反思的对象 四、反思的特性 第三节 哲学的前提批判 一、反思的层次 二、思想前提及其特性 三、前提批判的方式与基础 四、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第三章 哲学的生活基础 第一节 哲学与人的存在方式 一、哲学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 二、哲学与人类存在的实践性 第二节 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 一、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 二、哲学与个体的自我意识 三、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 四、哲学与意义的“普照光” 第三节 哲学与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时代和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 三、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第四章 哲学的主要问题第五章 哲学的派别冲突第六章 哲学的历史演进第七章 哲学的修养与创造附录一 《哲学通论》与当代中国哲学附录二 站在大学的讲台上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哲学的自我理解 第一节 哲学与哲学观 一、哲学观与哲学理论 追问和回答“哲学究竟是什么”,这不仅是哲学家们关注的首要问题,而且也是决定他们的哲学能否成为一种独特的哲学理论的首要问题,并且还是决定他们的哲学具有何种程度的合理性的首要问题。因此,每个真正的哲学家,都把“哲学观”作为自己的哲学思考的首要问题,并以自己的哲学观去创建自己的哲学理论,由此便形成了哲学史上的多姿多彩的哲学理论。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哲学理论,表现和推进了人类对自身的追问,表现和推进了人类对世界的求索,表现和推进了人类对自身与世界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历史地变革了人们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终极关怀,从而塑造和引导了新的时代精神。 以追问和回答“哲学究竟是什么”为标志的“哲学观”问题,这不是哲学中的“一个问题”,而是全部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决定如何理解和解释其他所有哲学问题的根本问题。或者说,人们对哲学的其他所有问题的理解与解释,都取决于对“哲学究竟是什么”这个哲学观问题的回答。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所创造的哲学观或“哲学理念”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哲学观或“哲学理念”,并不是哲学家主观任意的创造,恰恰相反,任何一种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观”或“哲学理念”,都是形成于哲学的人类性、民族性、时代性和个体性的某种统一之中。按照我们的理解,任何一种哲学观或“哲学理念”,都是形成于哲学家以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形式和个体性的风格去求索人类性问题的某种“聚焦点”上。这就是说:(1)哲学观或“哲学理念”从来不是、而且永远也不会是单一的。因为人们在对哲学的不同理解中,必然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哲学观或“哲学理念”,并从而在哲学观的相互批判中推进哲学的发展;(2)哲学观或“哲学理念”从来不是、而且永远也不是主观任意的产物,任何一种哲学观或“哲学理念”都具有人类的、时代的和民族的内容与形式,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实现哲学观的变革,并从而变革人类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等等;(3)哲学理论的重大的或根本性的变革,总是集中地体现为哲学观的变革,体现为“哲学理念”的更新,因此,人们必须从哲学观或“哲学理念”的变革出发,去看待和评价各种不同的哲学理论,去理解和解释哲学的发展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