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先秦卷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振鹤,李晓杰  页数:686  
Tag标签:无  

前言

  行政区划与人的生活是如此密切,以至于我们有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如同我们对空气没有感觉一样。极致地说,我们从出生起直到告别世间,都必定活动于某一行政区划中,但却很少有人对其有真切的了解。行政区划是怎么产生的,数千年来经过什么变化,将来又会如何,似乎不是太多人感兴趣的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的重要性无可置疑。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最需要并且最合适的治理方式,就是在统一的中央集权下进行的分地域与分层级的行政管理。这种分地域与分层级的管理体系就是行政区域,或日行政区划。《左传》引春秋时郑国执政者子产的话说,为政“如农之有畔”。畔即是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政治运作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界限。任何政治权力都有其界限,这一点是当政者最需要注意的。在农业社会里尤其如此。农民的田地有界限,政府治理的区域有界限,国家也有界限,超出界限就不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了。由田地界限发展提升而来的行政区划界限,可说明行政区划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进一步而言,行政区划直到今天还在规范制约国家与地方的政治活动与经济生活,如何进行合适的行政区划制度改革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但重要而且异常迫切的课题。然而对于如此重要的行政区划体系的历史变迁全过程,尚未有一部学术著作予以深入的专门研究。我们撰写这套十二卷本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即尝试来担起这一重任。  本书研究先秦至民国时期中国行政区划变迁的全过程。过去与本书研究对象大体一致而内容属于纲要性质的著作,或称疆域沿革史,或称沿革地理。这些专著对行政区划变迁的研究只以朝代为标尺,也就是说,对每个朝代只复原其代表性的行政区划面貌,至于朝代内部的政区变迁则不涉及,而且即使对代表这个朝代的行政区划面貌也还考证不够精细,内容比较简单。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当然是研究还不够深入,而且在客观上,朝代内部的政区变迁也因为史料的严重缺乏而难以把握。

内容概要

本书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分为12卷,包括总论、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五代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作者简介

周振鹤,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治历史地理学,创立政区地理概念,将行政区划史研究延伸至断代的变迁,并进行政治地理研究。创新文化地理研究,开创历史语言地理与宗教地理研究,并倡建文化语言学概念,提倡语言接触研究方向。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与出版史、新闻史方面

书籍目录

总论 第一章 行政区划史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与相关概念   一、行政区划的定义   二、行政区划诸要素   三、广义的行政区划  第二节 行政区划史的学科背景   一、相关学科   二、交叉学科(政治地理、行政地理与政区地理、沿革地理)  第三节 行政区划史的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一、研究对象   二、相关概念 第二章 行政区划史的研究意义  第一节 历史编纂学的需要   一、行政区划是解释历史事件的基础   二、行政区划反映政治过程   三、行政区划反映经济发展的态势  第二节 相关学科研究的基础   一、专门史研究的重要基础   二、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基础  第三节 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当代意义   一、行政区划的可变性与承继性特征   二、今天我们如何改革行政区划体系 第三章 行政区划变迁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第一节 行政区划研究史的三个阶段   一、史料编纂阶段   二、个别的考证订讹阶段   三、整体复原研究阶段  第二节 行政区划变迁史的撰写   一、疆域沿革史的著作形式   二、与地方行政制度相结合的著作形式   三、专门的行政区划史著作 第四章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政区变迁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两千年三循环——行政区划的层级变迁   一、从郡县二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的转化   二、从州县二级制向道(路)州县三级制的转化   三、从多级制向二级制简化的反循环   四、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规律  第二节 量地制邑,度地居民——行政区划幅员之伸缩   一、政区幅员的尺度   二、“百里之县”幅员的相对稳定   三、“千里之郡”幅员的缩小倾向   四、“万里之州”幅员的起伏变化   五、行政区划幅员变迁的特点  第三节 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行政区域划界的原则   一、政区边界概念的产生   二、山川形便原则的运用   三、犬牙相入的原则与发展过程   四、犬牙相入原则的极端化及肥瘠搭配原则   五、行政建置方面的交错重叠 第五章 特殊行政区划简述  第一节 军管型准政区——都尉、都督、都护府和都司卫所   一、两汉魏晋的都尉   二、两晋南北朝的都督区、总管区与行台区   三、汉唐的都护府   四、北魏的镇戍   五、明代的都司卫所    附: 宋代的军   六、军事因素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行政制度——道、左郡和土司   一、秦汉的道和初郡   二、南朝的宁蛮府、左郡左县和俚郡僚郡   三、魏晋十六国与北朝的诸部护军和部落酋长制   四、唐代羁縻府州与明代羁縻都卫   五、元明清的土司制度   六、清代边区的特别行政制度  第三节 虚拟政区——遥领、虚封与侨置州郡   一、遥领与虚封制度   二、侨州郡县   三、畸形的双头州郡 第六章 影响行政区划变迁的诸因素  第一节 政治主导原则   一、内外轻重的概念与转换   二、政治主导原则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基础   一、我国的自然地理区域   二、“九州制”的设想与自然区的关系   三、秦郡的自然地理背景   四、唐代十道的地理区划   五、元代行省与地理区域的脱节    六、行政区与自然区的基本关系  第三节 经济因素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与政区设置的空间变化态势   二、经济因素对政区其他方面的影响  第四节 文化因素的作用   一、行政区划建置和数的关系   二、行政区划建置与宗教的关系   三、行政区与文化区的契合   四、文化心理状态对政区变迁的影响  第五节 行政区与自然区、文化区的关系概述   终章 从政治区与行政区理解中国政治地理的两种基本格局   一、《禹贡》的两种政治地理思维   二、边疆区与内地的圈层型关系   三、特殊政治区的类型与功能   四、跨高层政区的特别政治区   五、地方分权偏重时期的政治地理先秦卷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总论、先秦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总论部分和先秦部分 极具研究价值
  •   巨著。
    总论部分多是周振鹤先生以前发表过的东西。
    体例不好。
  •   对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一个很好的解释,不过年表有问题,不知出处何在
  •   周振鹤先生多年之功,质量上乘,专业经典。
  •   个人觉得,很好。等我看完了再评价吧。
  •   比以前有进步。
  •   与历史地图集配套使用,效果更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