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徽州文学研究

出版时间:2006-4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韩结根  页数:53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开发性的地域文学研究专著。全书以开阔的视野、宏大的结构、丰富新鲜的材料和深入细致的分析,将明代徽州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徽州文学本身的演变轨迹,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描述和研究,填补了我国地域文学研究的一项空白。作为徽州文学的第一部研究专著,本书不完全局限于对本地区作家作品的单一性考察,而是尽可能地将其置于一个大的时空背景之下进行纵横比较,显示出作者力求通过明代一个地域文学演变发展的复杂多样,来探寻整个明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规律与特性的匠心。全书论据充分有力,文字畅晓清通,不仅多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而且大部分重要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发掘出来,使人耳目一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书籍目录

序 章培恒总论第一章 元末明初的徽州文学第一节 徽州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与元末明初徽州文学的发展背景一、历史地理的考察二、文化的变迁与现状三、新安理学与徽州作家主体素质第二节 元末明初的徽州文学基调一、以政教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二、盛世之音三、论学辩理与诗歌的议论化、散文化倾向第二章 萌动的觉醒第一节 程敏政的思想基础一、朱陆始异而终同之说二、《对佛问》的意义第二节 程敏政的文学主张与创作一、“文以载道”的另类理解二、内心世界的诗歌呈现三、青春生命的歌唱及其他四、散文的文学性特征第三章 历史的演进与徽州文学的发展契机第一节 商业经济的崛起与文化氛围的嬗变一、雄飞于中国商界的徽州商人二、社会风尚与文化氛围的丕变第二节 作家群体的市民化倾向及其与全国文学潮流的整体融合一、士商相混之风二、作家主体市民化倾向的几种形态三、徽州作家与全国文学潮流的整体融合第三节 文学传播媒介的发展一、图书出版业的繁荣二、戏曲表演的勃兴第四章 明代中后期徽州文学主流(一)--诗歌创作第一节 自我形象与个性精神一、游侠与隐士二、抒情的境界第二节 艳情与艳诗一、男女的恋歌二、女子生活的咏唱第三节 城市面貌与市民生活的折射一、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二、各种类型的人物风貌第五章 明代中后期徽州文学主流(二)--传记文字第一节 多种新观念的透射:商人传记一、四民平等二、不讳言利三、豪纵不羁的商人形象四、传统观念淡薄种种第二节 风尘女子的丰碑:妓女及艺伎传记一、唯情是尚的痴情女二、遭遇不幸的薄命女三、多才多艺的风尘女第三节 传记作品的艺术成就一、形象塑造与性格刻画二、感情色彩三、心理描写四、情节及语言第六章 明代中后期徽州文学主流(三)--小说第一节 吴大震与《广艳异编》一、婚姻与爱情二、神仙鬼怪的世界三、人生奇遇与珍宝的传说第二节 潘之恒《亘史》一、可资谈谑的里巷新闻二、侠客的形象第三节 《风世类编》和《然堂类纂》一、商人的故事二、科举轶事种种三、公案故事及其他重大社会事件第四节 明代徽州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前朝故事在徽州小说中的发展演变二、明代徽州小说对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及文言小说的影响第七章 明代中后期徽州文学主流(四)--戏剧第一节 明中叶以后徽州地区的戏剧创作一、表现人的丰富情感与自我意识二、面向大众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趣尚三、戏剧形式方面的创新四、戏剧创作与通俗小说的互动第二节 明中叶以后徽州地区的戏剧批评一、程巨源与《西厢记》二、潘之恒与《牡丹亭》三、程羽文的《盛明杂剧序》余论主要征引参考书目附录《亘史》与“两拍”--“两拍”蓝本考之一《广艳异编》与“两拍”--“两拍”蓝本考之二明代的新安商人与戏剧明中叶以后徽州地区民营出版业的繁荣及其启示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明代徽州文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