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6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陆建华 页数:340
内容概要
《财政与税收》以财政、税收原理为基础,以我国财税活动为主体,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税理论、法规为主要内容,重点阐明有中国特色的财税实践和财税法律规范的内容及其形成的条件、特点、经验教训等,并注意吸收西方国家的财税理论和国外其他有关财税方面的制度与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财税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力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反映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税收改革的发展变化与实践经验。 《财政与税收》可以作为财政、税收、会计等财经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在职人员自学和培训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财政学导论第一章 财政概述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财政的特征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第二章 财政收入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第三章 财政支出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原则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第五节 政府采购制度第四章 税收第一节 税收的性质和特征第二节 税收制度要素第三节 税收分类第四节 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第五节 流转课税第六节 所得课税第七节 其他课税第五章 国债第一章 国债的概念第二节 国债的规模第三节 国债制度第六章 国家预算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 国家观算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第七章 财政政策和财政平衡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财政平衡第二篇 我国财税法律制度第八章 财政法概论第一节 财政法及其体系第二节 财政法律关系第三节 我国财政法的原则、地位与作用第九章 国家预算法制第一节 国家预算法制建设的意义第二节 国家预算法第三节 国家预算相关法规的建设第十章 财政管理体制建设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法概述第二节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法的沿革第三节 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第十一章 税法概论第一节 税法的调整对象第二节 税法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税法的基本概念第四节 税法体系第五节 税收立法的基本原则第六节 税收立法体制第七节 税收立法技术第八节 税法的修改、补充和废止第十二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节 适用范围第二节 税务管理第三节 税款征收第四节 税务检查第五节 法律责任第六节 涉税犯罪第十三章 税务行政法制第一节 税务行政处罚第二节 税务行政复议第三节 税务行政诉讼第四节 税务行政赔偿附录《预算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预算管理职权第三章 预算收支范围第四章 预算编制第五章 预算审查和批准第六章 预算执行第七章 预算调整第八章 决算第九章 监督第十章 法律责任第十一章 附则
章节摘录
第四节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新中国的税收制度是在1950年确立的。此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税收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发展变化的过程。研究这一过程,可以对现行税制的来龙去脉有个连贯、全面的认识,并为今后税制的进一步完善明确方向。我国税制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1950-1978年间的税制建立与发展(一)1950年统一全国税制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急需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新税制。在此之前,我国并行着两种不同的税收制度:一是在老解放区仍沿用革命根据地时期制定的税收制度,二是在新解放区暂时沿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税法。这两种税制相互矛盾,各自又都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不能适应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征税需要。为了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中央人民政府于1949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税务会议,制定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并于1950年1月公布施行。这一要则规定,除农业税外,全国统一开征14种工商税,即货物税、工商业税、盐税、关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印花税、遗产税、交易税、屠宰税、房产税、地产税、特种消费行为税、车船使用牌照税。新税制的确立,保证了当时国家财政的需要,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基本上做到了统一课税,税负公平,从而为我国税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1953年的修正税制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随着形势的变化,出现了原有税制与经济结构、经营方式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这次税制修正的内容主要有:①试行商品流通税,即从原来征收货物税的品目中划出一部分产品,将其原来在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交纳的货物税、工商营业税及其附加、印花税等。
编辑推荐
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财税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力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反映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税收改革的发展变化与实践经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