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传

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邓明以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陈望道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的首任校长。《陈望道传(校长传记系列)》史料翔实,考证细致,论述客观,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陈望道追求真理与进步的一生经历,忠实地还原了陈望道的精神风貌、道德文章以及高尚的品格风范。

书籍目录

故乡/1家庭/4童年与少年时代/8男儿立志出乡关/10东渡扶桑/13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17“四大金刚”的冲击/22浙江“一师”风潮/31《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者/38编辑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45创建中国共产党有他一功/52中国工运史上应有他的地位/57浙江“一师风潮”与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2未参加中共“一大”的缘由/70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78旧式婚姻制度的丧钟/86从事新文化教育事业/90走在反帝反封建前列的上海大学/99中华艺术大学校长/106筹建大江书铺/111《修辞学发凡》的问世/119重建家庭/123在救亡运动中/130艰苦卓绝的文化反“围剿”斗争/135发起“大众语”运动/144创办《太白》半月刊/151桂林师专的岁月/160组织上海文化界抗日联谊会/175影响深远的中国文法革新讨论/183任教在嘉陵江畔的复旦大学/188新闻教育事业的创举/193“潜庐”星火/204迎接新世纪的曙光/210在百废待兴的日子里/227新复旦的首任校长/233在新中国的政治舞台上/242风雨同舟肝胆相照/252饮水思源颂党恩/262知识分子的甘霖/268倡导科研和新学风/276语文革新的旗手/288复旦师生的贴心人/315情满复旦园/320寄托/325在“文革”风暴中/330编后记/343

章节摘录

书摘辑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    1920年初,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把视线萦注于劳工运动。他们纷纷发表文章论述劳工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历史作用,同时还到工人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寻求革命的依靠力量。这年夏天,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工人一起联合举行了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庆祝活动。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开始结合,知识分子与产业工人开始结合的过程中,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要求被提了出来。就在此时,共产国际代表魏经斯基于1920年春来华。他先在北京访晤了李大钊,同北京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举行座谈。然后经李大钊介绍,于4月到上海会晤陈独秀,同上海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举行座谈。经过多次讨论和交换意见,取得了统一的认识,这就是中国必须“走俄国人的路”,成立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1915年9月,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刊的《新青年》杂志,曾经是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是激进民主主义者的号角。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新青年》逐渐由一个激进民主主义的刊物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例如,在1920年的5月1日,《新青年》杂志在陈独秀的主持下,出了“劳动纪念号”专辑,刊有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及介绍苏俄和我国各地工人状况的材料和工人题词。    陈望道于1920年4月底应邀来沪后,由于原邀请单位《星期评论》突然被当局勒令停刊,他旋即应陈独P45秀的邀请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5月1日,他来沪仅数日,即偕同陈独秀、施存统等在上海澄衷中学,共同发起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紧接着又在老靶子路(今武进路)的空地上举行庆祝集会。参加这次纪念大会的有各行业工人和各界来宾500人。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纪念自己的节日——国际劳动节。    同年5月至8月,他在参与筹建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及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同时,又参与把《新青年》改组为党的机关刊物这一活动。同年12月,陈独秀应邀赴广东任职,遂由他接任主持《新青年》的编务工作。陈独秀于12月26日离沪时写给胡适及高一涵的信中曾提及将《新青年》交付给陈望道负责的事:“弟今晚即上船赴粤,此间事情已布置了当。《新青年》编辑部事,有陈望道P46

编辑推荐

本书史料翔实,考证细致,论述客观,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陈望道追求真理与进步的一生经历,忠实地还原了陈望道的精神风貌、道德文章以及高尚的品格风范。这不仅为研究陈望道学术思想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材料,也为研究“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史提供了许多可贵可信的资料,特别是为现在和今后的青年一代,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陈望道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